专栏名称: 腾讯新国风
正本清源,复兴儒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新国风

明日小年:如何找回曾经的年味?

腾讯新国风  · 公众号  · 儒学  · 2017-01-19 17:40

正文


明天农历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从小年开始,就开始迎接新年啦!每天都有不同的事要做,父辈的春节都是怎么过的呢?


你是否在抱怨,或者是否听身边的人在抱怨:现在的“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正像西方的圣诞节。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而如今,我们对于圣诞节,过得越来越有“西方的味道”,而属于我们传统的春节却越来越淡化了。那么,如何找回曾经的年味呢?其实只要遵循原始的习俗,不怕周折,用心去过,便能体会春节的浓郁的味道。而真正的新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延伸到元宵节。



除夕前:预备年


腊月二十三:祭灶


祭灶是过年的开始。据说灶王爷从去年的除夕开始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善恶,“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祭灶,是为了让灶王爷向玉帝说好话,也寓意新年甜甜蜜蜜。宋代诗人范成大就在《祭灶词》中对民间祭灶作了详细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见,祭灶的活动是多么热闹,可谓是为除夕预热。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



在这一天,每一家都要进行大清扫,起源于古代汉族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彻底地进行打扫、清洗,也称“掸尘迎新”,寓意辟邪除灾、迎祥纳福。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



豆腐寓意“斗福”,这一天,玉皇大帝在灶王爷汇报各家情况后亲自下凡视察,查看人间的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所以这一天人们做事都要非常谨慎,以期盼来年有福。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之所以称之为“年肉”,是因为古时经济不发达,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肉,肉代表着“富有”,这一天吃肉,尤其是红烧肉,象征着明年能够蒸蒸日上。


腊月二十七、八:

宰年鸡、赶大集;发面,洗浴



年谣中说:“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在二十六吃了美味的肉之后,这天要宰鸡,即“吉”“采吉”,寓意新年吉祥如意;赶大集是说开始置办年货,全家人一起去购买各种年货,将新年的福气采购进来。初一到初五不易蒸、炒、炸、烙,因寓意着“争吵炸落”,所以在腊月二十八这天要开始发面,在年前把一星期的馒头都蒸出来,叫“隔年吃”。腊月二十八要在屋内的门上、墙壁上、门楣上,都贴上纸剪的年画、窗花,精巧灵动,寓意丰富喜庆。而在二十七、二十八这两天要洗澡、洗衣服,除晦气迎新春,腊月二十六的洗浴为“洗福禄”,还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和祭奠由来已久,从汉代开始,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的重要活动。不仅有对祖先的告慰,还有对其的尊敬感恩。上坟请祖很庄重,首先要备好祖案、油灯、供品、鞭炮等,早饭后到祖坟各个坟头烧纸,一边烧纸一边念叨“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喽”,然后回家在门前烧纸放鞭炮,念着“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喽请门神让路”,进门后,点燃烛火不熄灭。进了门后在门口横放一根“拦门棍”,拦住凶神恶鬼。


除夕:贴春联和门神;熬夜守岁



相信这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贴春联祈求来年福运连连,贴门神去鬼祛魔,把厄运挡在门外。除夕意思是“月穷岁尽”,意即旧岁除,换新岁。除夕守岁又称“熬年”。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不催。”“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在烛火通明中聚集守更待岁,辞旧迎新。人们通宵守夜,燃放爆竹,点蜡烛和油灯,把一切邪恶瘟疫全都炸走照走,祈求新年的平安如意。而除夕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例如一般要吃饺子,饺子要在12点之前包完,意即“更岁交子”,“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吃鱼意味着“年年有余”。


除夕后:再温年味


初一:扭一扭,燃炮竹,压岁钱



《北平年谣》有“三十日,黑夜坐一宿;大年初一,出来扭一扭。”这一天,人们早起,穿着新衣服新鞋子,戴着新帽子,迎接新年,放“开门炮”,一般放3个,炮仗放得越响越高,意味着新年吉利,步步高升,除此之外,还要祭祖、拜神、焚香,意味着“抢春”。放完之后,人们开始互相拜访,走亲访友,恭祝新年快乐。幼者拜长者,即“拜岁”,拜年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叫“利事”,晚辈用红纸把钱包起来放在枕头底下,为了“压祟”,期望在恶鬼妖魔或传说中的“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所以称“压岁”。另外,在初一,早晨忌说“早”字,忌动扫帚,否则会招来跳蚤、扫走好运,也不能泼水,以防泼走好运。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过“太平夜”。


初二:祭财神,回娘家

中午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初三:赤口日,扫穷鬼,足不出户,免得遇上凶煞,如串门就会被赶出门;烧门神纸,表示年已过完。初四,接财神,家里置办酒席,迎接财神。初五,俗称“破五”,意即诸多禁忌此日皆可破,这天按习俗要吃饺子,“捏小人嘴”,免除谗言之祸;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这一天要迎财神,有“东南西北中,路路遇财神”只说。


初六:“送穷”,寓意送走穷鬼,迎接美好生活。初七,又称“人七日”,传说女蜗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一般在早饭前,设置丰盛的家宴,庆贺“人的生日”,此日吃春饼卷,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初八为谷日、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初九: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玉皇下界视察,根据善恶进行赏罚,人们举行祭典庆贺,鞭炮声不断。初十是石头生日,“石不动、十不动”,石制工具都不能动,恐怕伤了庄稼。


十二点新灯,十三上灯日,十四试灯接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第一个月圆夜,这一天全家团圆,看花灯吃元宵,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吃元宵有“团团如月”的吉祥含意,元宵又称汤圆,寓意全家团团圆圆。


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以上列举的春节的传统习俗仅仅是一部分,习俗的寓意深厚,总结而来无非是辞旧迎新,希望新年能够吉祥顺利,祈求全家平安喜乐、经常团聚。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年味的丧失使好多人出去过新年,然而,不在家里、没有家人的新年如何过出年味?只要静下心来,循着上述的习俗走,便能过完一个充实的新年,寻回那曾经的年味。


近期热文

曾国藩:“上等人家”八条处世之规

王阳明:变化气质 难就难在克服自身习气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5句话教你活过100岁


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稿件,版权属腾讯网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亲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读经群:227656451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ruxue_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