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TheBund
《外滩画报》官方微信,由外滩画报全媒体编辑部倾力打造,每日为读者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文化、生活、时尚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一日道|我得吸引我自己 ·  2 天前  
无时尚中文网  ·  消费降级波及廉价品牌 Primark英国销售下滑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TheBund

号称限量的高颜值冷萃咖啡,想喝一杯就这么难?

外滩TheBund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6-20 12:19

正文

- 上海 -


下次去咖啡店,记得问老板要那些藏在冰箱里的冷萃咖啡!


最近,搞事情的星巴克在国内新出了一款“气致冷萃咖啡”(Nitro Cold Brew),也让原本小众的冷萃咖啡(Cold Brew)一下子成了美食圈的讨论焦点。


储存氮气咖啡的机器


吃货们都深知,炎炎夏日,一杯加冰降温的冰美式早已不是最佳之选,那些用瓶子装好、藏在冰箱里的“限量款”才是精华啊!


瓶子里的冷萃咖啡


在美国,人们对冷萃咖啡的狂热更为明显。


每到夏天,无论是在美剧还是 Instagram 热门,这些文艺又起范儿的玻璃瓶都出镜率极高,甚至当你随便踏入街边某间独立咖啡店,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咖啡店里的“啤酒瓶”


如此火遍全球的冷萃咖啡,到底好不好喝?今天就来为你揭秘一下。


夏天喝咖啡,必不可少的就是冰块



吃货眼中的冷萃咖啡



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喜甜患者,我其实不太喜欢饮品的苦涩感。偏偏咖啡的大部分哲学就在于苦涩本身,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与咖啡的缘分仅限于“喝了提神”这么肤浅的概念。


随便一拍都美,冷萃咖啡的颜值自然是没话说


冷萃咖啡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首先,好的冷萃通常没有明显的苦涩感,入口时微酸,而后转为甘甜,直到一杯入喉,舌根还存留淡淡的香。清透、醇厚,是我对它最直观的印象。


很多咖啡店会免费提供冰块


其次,冷萃咖啡并没有热咖啡般浓烈的香气,但香醇感全藏在咖啡里面,喝起来可有大学问。


一瓶分装好的冷萃,分量通常在200-300ML之间,可以直接吹瓶,独自赏味,也适合倒进杯子,多人分享。


往玻璃杯里的冰块上倒咖啡,无比享受


我个人更喜欢后者,毕竟将咖啡倒入盛好冰块的玻璃杯,看着冰块一点点融化,直到壁上形成水珠的过程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被冰块稀释过后的冷泡咖啡,无论口感或外表,都会带着更悠远的气质。


加入牛奶的冷萃咖啡


最重要的是,这货不但好喝,颜值也实在是高道不行。那些或细长或扁平的瓶子,像香水也像起泡酒,拿在手里倍儿拉风。


迷你啤酒瓶


有的也像起泡酒


不过拉风归拉风,在国内,45元一杯的冷萃,相比通常25元的冰美式,价格可以说是非常高冷了。


更夸张的是,有时候你计划了好久,坐了大半天的车慕名去店里打卡,还不一定能喝的到。


天热的时候,冷萃放到冰水里降温简直不要更赞


“不好意思,今天已经卖完了。”店员说罢,一脸抱歉地说着这款咖啡有多受欢迎,就差留个预约电话了。这阵势,让我想起不少打卡清单上永远排不到的那些网红……


一杯咖啡,竟能高冷到如此地步,小小冷萃咖啡,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和背景?


在冷泡咖啡中通入氮气,能得到细腻的氮气咖啡



为何如此高冷?



我们都知道,咖啡中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咖啡豆。一直以来,吃货们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取这些香醇的物质,发明了各种萃取方法。他们发现,水温越高,营养物质越容易被溶解,冲泡出来的成品也越香。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在咖啡界,“高温冲泡”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想喝冰咖啡?冲好后用冰块降温就好了嘛。


在新鲜的热咖啡上拉花是一件享受的事情


面对人类的迷之自信,咖啡豆们表示不服——我们经历漫长的风吹日晒,含辛茹苦地孕育出了这些精华物质,却被你们就热水随便一冲就坐享其成了?


愚蠢的人类!想喝到最香醇的咖啡,可没那么简单。


于是,豆子们决定通过释放一种叫“丹宁酸”的物质以表愤怒,这种物质一遇热水就容易分解,操作不慎就会让咖啡变得苦涩。


烘焙好的咖啡豆


直到后来,一位咖啡师发明了用冷水长时间浸泡咖啡豆的“冷萃法”(因为制作工艺,也常被成为“冷泡”),虽然既耗时间也耗成本,但“打动”了豆子们,成功地减低了咖啡的苦涩感。


各种类似化学仪器的设备


这样的咖啡,即便过后再加入牛奶,口感也会更加顺滑,甚至不少商家还以它为原料做出各式甜点。


加入牛奶,口感丝毫不苦涩


冷萃咖啡口味的冰激凌甜点


总之,为了全面又精确地萃取出我们最需要的风味,在咖啡店,你喝到的每一杯冷萃,都是经过了12小时甚至更久的准备时间而来。


所以,制作时间超长、工艺更为繁琐的冷萃咖啡,的确高冷地不无道理啊!


咖啡和冰块相遇



餐桌上的 | 冷泡咖啡



在上海,最不缺的就是咖啡香。一条路若是没几家出品和装修都称得上用心的咖啡店,断然不敢自诩为网红。


店多了,想做得出彩其实并不容易,但仍旧有不少小店主凭着独特的豆子和工艺自成一派。



Simply Better



Simply Better 的低调外表


从热闹的南京西路商圈一路骑行至新闸路,在路口转弯的那一刻,瞬间进入了另一个安逸的世界。


Simply Better 就开在1321号小区一侧,门头的做旧质感和水泥老墙自然融合,一点儿也没有新店的张扬和突兀,让人心生好感。


做旧门头


虽然只有10多平米的空间,但开放式的空间设计让整间店显得并不局促,反倒和风景融为了一体,路人缘也因此极好。


咖啡瓶整齐排列,等待被检阅


他们家的冷萃咖啡是用5种自烘豆拼配而成,以 PNG Blue Mt 豆和 Yemen Mocha Mattari 豆为主。


冷萃咖啡的秘制配方


前者继承了牙买加蓝山咖啡豆的适度果酸味,后者则摩卡特有的黑可可香,是我本次喝到的甘酸最平衡的一款,苦味则几乎没有。


扁平的玻璃瓶,看上去像香水


加冰放置后,酸味会减弱,非常适合喜欢品味回甘的朋友。


清透的视觉效果


才开业2个月,Simply Better 已是上海少有的自主出品氮气咖啡的店。看我一直眼馋,美女咖啡师给我倒了一小杯,“快尝,氮气散得很快哦!”


我连忙饮了一口。虽然和普通的冷萃用的是同一款咖啡豆,但喝起来又是另一种风味。表层口感果然细腻,和奶泡一样绵软,味道也淡了不少,更能品出咖啡的细节。


店里的咖啡机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1321号

电话:15801872441

人均消费:39元




View Coffee



路口的 View Coffee


View Coffee 就在离 Simply Better 几百米的北京西路,一路步行过去,树荫不断,风景很好。


阳光总是恰好落在窗台


店里空间不大,4平米,刚好够站2个人。


因为咖啡师可乐的个人魅力,门前的吧台成了咖啡客们的谈天据点,天气好的下午,阳光总能恰好落到这里。于是老板顺势在窗台上摆满鲜花,也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Coffee Makes Life Better,鲜花也是


View Coffee 的冷泡是装在啤酒瓶里的,有原味的和加了酒的2种。听可乐说,这款冷泡比较注重水果调性,再加上中度烘焙的工艺,口感会略为浓厚。


丰富的菜单


店里的咖啡机


选了一瓶原味的冷泡。一口入喉,果酸中透着淡淡的热带气息,回味时甜度也更为突出。


棕黑色的瓶子拿在手中,有种别样的豪爽之感,虽然没有酒精,但竟然也微醺了起来。


装在啤酒瓶里的冷泡咖啡


如果碰上下雨天或是周一,可乐还会特地挑一束花送给你。插在喝完的瓶子里,比例刚刚好。于是,自从爱上了冷泡,家里的空气都变得香甜。


地址:上海市北京西路1383号

电话:18321819508

人均消费:25元




Café del Volcán



阳光总是恰好落在窗台


这家咖啡小店开在音乐学院附近的永康路上,如今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


老板是德国人,不常现身,打理咖啡店的工作就交给了店长 Vicki。Vicki 是位讲话风格非常亲切的姑娘,她的店也一样,温馨简单,有种街角的世外桃源之感。


店内一角


去店里那天恰好被一些事耽误了,担心冷泡卖完,在电话里央求 Vicki 帮我留一杯,她笑着答应了。


到店时已是6点,看到我来了,Vicki 赶紧拿出那个小小的玻璃瓶,打趣道:“哈哈,这是最后一瓶了,你再晚点来,我就要卖给别人啦。”


手写的菜单很温馨


他们家的冷泡,水粉比相比前两家更浓。尽管下午的店里光线很暗,还是能明显看到瓶壁上析出的咖啡油脂。


如果打包,Vicki 还会送你一份外带的冰块


轻摇几下,倒入装好冰块的杯子,能看到表面的油脂粒与冰块的奇妙碰撞。


缓缓倒入咖啡


他们家的冷泡果酸味非常浓厚,如果你一边聊天一边品尝,你还能明显地感觉到每一口的口感都在变化——这便是冷泡的魅力,随着放置的时间,会发酵出醇厚的酒香。


表面的油脂让人眼馋


最后,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店里的甜点搭配咖啡是一绝!尽管15平米的空间里,除去咖啡设已经非常局促,但每次去到店里,甜点都不会缺席。这种低调的坚持,让这间店更像是一个下午茶的好去处。




地址:上海市永康路80号

电话:15618669291

人均消费:39元


咖啡这种口感因人而异的东西,总要亲自喝过才知道好不好。你还在哪里喝到过令人印象深刻的冷泡咖啡?欢迎大家来留言区相互推荐,方便各个城市的朋友们一探究竟。


文 | 鲸鱼

图 | Ocean、部分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旗下分类媒体「大城小店微信号bund-shop


- THE END-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