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成方三十二
“成方三十二”以中国人民银行地址为名,是人民银行青年公众平台,立足央行、面向金融系统、辐射各行各业,向公众提供及时的央行动态、新锐的学术观点、全面的金融知识、实用的生活技能、感人的励志美文,打造为青年提供金融知识、传播正能量的服务窗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供应链金融  ·  超8000亿!多家银行布局,新一轮“票据革命 ... ·  4 天前  
投资家  ·  黄奇帆:金融的本质,就是3句话 ·  4 天前  
投资家  ·  黄奇帆:金融的本质,就是3句话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成方三十二

殷勇:“一带一路”中的人民币国际化

成方三十二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7-04 22:55

正文

 

文/殷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三年多来,这个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如何充分调动人民币资金,进一步发挥资金融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尊重市场顺应需求,取得长足进展



        人民币跨境使用业务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紧密相关。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币主要是通过人员往来、边贸等方式,向毗邻国家和地区少量流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出境旅游人数也在逐渐增多,人民币通过个人携带、贸易等更多方式逐步向更广泛的国家和地区扩展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人民银行陆续在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地区开展人民币清算服务工作。


        国际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需求快速提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主要经济体受到重创,国际金融体系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流动性问题,一些贸易伙伴国提出获得流动性支持的请求,也提出了在跨境贸易和投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的需求。中国企业为了规避汇率风险,也表达出在贸易和投资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的愿望。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维护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人民银行顺应市场需求,推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人民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推进试点工作过程中,人民银行一直遵循的主要原则是顺应市场需求、循序渐进、风险可控;总的思路是便利跨境人民币使用,逐步健全政策框架和管理手段。跨境人民币业务逐步得到了发展,人民币使用的渠道也不断拓宽。截至2016年,在我国所有跨境货币收付中,有四分之一左右是以人民币形式进行结算的,人民币已成为我国跨境贸易的第二大支付货币。基于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的数据,如SWIFT的统计,人民币的占有率一直在1%~2%区间波动,是全球前几大主要清算货币。在岸和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我们与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者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的协议。尤其是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是人民币国际化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接受程度快速上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的差异程度较大,存在很大发展潜力。“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4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中国大陆和港澳台),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经济贸易往来等方面状况差异很大。根据统计,2016年我们与“一带一路”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约占跨境贸易额的14%,低于整体25%的水平。其中占比超过10%的只有7个国家,在5%~10%只有2个国家,其余55个国家的比例均在5%以下。因此,从整体上看,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使用比例还低于我国跨境收付平均水平,未来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支付和使用的框架逐步完善,为进一步扩大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与我国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安排的达到21个,互换总额度达到9822亿元人民币;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国家有6个;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试点项目授予了“一带一路”沿线的5个国家,总额度达到了3300亿元人民币;同时我们与8个国家签署了边贸或一般贸易与投资本币结算协定。


        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后,沿线各国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和需求程度快速提高。我们已经看到,在边贸、投资活动中,沿线国家对进一步发展人民币业务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希望大力推动双边本币结算,而且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在努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目前在全球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所占的份额已经接近1%。这些都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人民币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更好地发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使用人民币资金天然具有对冲汇率风险、池子大、结构丰富等特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大量资金需求,中国无疑会是资本输出的一个主要来源地,同时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商品和服务也有大量的进口需求,这样我们输出的人民币资金可以直接用于购买中国的商品和服务。这种安排可绕过第三方货币进行管理,显著地降低涉及的汇兑风险及成本,并规避资本流动冲击的风险,应当是“一带一路”各参与方最自然的选择。此外,相对于其他货币,人民币资金规模大、层次丰富。中国净对外投资头寸约1.8万亿美元,相对于这样一个有限的金额,人民币资金量无疑要大得多,例如,我们的M2存量超过160万亿元人民币。同时,我们也看到,人民币资金融出方组成结构非常丰富,有股权投资者,也有债权投资者;有的愿意做实体投资,也有的愿意做贸易融资。因此,发挥好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有着坚实的基础。


        在今年5月份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增资1000亿元人民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预计规模是3000亿元人民币。这两种以人民币进行出资的重大资金安排,相信一定会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今后,人民银行会进一步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中长期战略,它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国际货币体系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人民币在国际使用中相关的制度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督管理手段的完善。下一步,人民银行会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框架,进一步让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发挥好计价、结算、投资、融资、交易和国际储备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本文来自《中国金融》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