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内容发布的自媒体,涵盖视频、专栏和测试。视频部分与爱奇艺合作,每周四推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行业研究报告  ·  谷爱凌和他,都搞砸了 ·  2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用户7699215969 ... ·  2 天前  
湖北工信  ·  “建成支点 百场千项” | ... ·  3 天前  
湖北工信  ·  “建成支点 百场千项” | ... ·  3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总部已封楼!知名公司突然解散,高管激烈内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晓波频道

王思聪对撕冯小刚,到底是谁不尊重市场规律? | 小巴问大头

吴晓波频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1-19 08:07

正文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昨天,冯小刚和王思聪因为《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在微博公开撕逼。

小巴先给不熟悉来龙去脉的吃瓜群众梳理一下。

18 日,华谊兄弟出品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万达院线对其排片率不高。

于是冯小刚以主角“潘金莲”的名义道了一堆,翻译过来就是:

该片在全国其他院线排片平均值为40%以上。

在万达的排片率仅为10.9%。

小胸怀、小格局,这不能成就王健林的宏伟蓝图。

霸道总裁王思聪怎么能够忍得了这个事,于是跳出来反击,简化了就是:

有事直接说,别“阴阳怪气”的。

别因你是大导演就煽动情绪,咱就事论事。

关键还是要拿出好的作品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华谊影片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万达遭到这样的冷遇。因为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从万达离职,出任华谊兄弟CEO,背后所牵扯的利益对双方来说无疑是火上加油。

小巴第一时间跑去问了几个大头,但奇怪的是,几位行业资深专家都只愿意匿名发表观点。




不愿透露姓名的

影视行业资深专家


“冯小刚和万达别争一时,中国电影业慢慢来”

这件事情双方都有道理。冯小刚拍了电影,当然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叫委屈。

但万达 作为民营企业中最大的院线方,如何排片是他们自己的事。目前,万达集团领投的影片很多,他们也需要为自己有利润的片子让出市场份额,以免不亏钱。

叶宁辞职的事情,让别人感觉这是两个公司的纠纷。其实并不存在。

说到排片,这是个遗留问题。 我国电影从国有制慢慢转变成现在的双轨制,不完全是资本主导的市场,还有一部分是国家主导的主旋律的电影,在黄金档排片率很高,不管观众爱看不爱看。

如果在这么大的电影市场允许行政干预, 怎么就不能允许民营企业在自家的院线领域干涉呢?



万达有权干涉自己的院线排片


说到中国的电影市场,是全球最大的,但票房并不高。中国电影发展10年,真正进入市场化才3-5年,发展很快,但背后存在很多问题。

全产业链条上都有缺陷,冯小刚这个事件反映的只是末端环节。中间的环节包括电影审查、电影分级制、电影多轨制并存(有的院线为国有、有的院线为民营)等都存在问题。

华谊是有电影发行许可证的,如果说他们的电影都会受到制约的话,那么中国那么多独立电影制作人和导演、民营资本投资的电影怎么进入主流市场?他们的命运比《我不是潘金莲》更惨。 而这些资本是推进中国电影发展很大的力量。

未来,中国会有 发行法、宣传法、分级制度、电影院管理法等制度,所以现在大家不要那么急功近利。做生意的,当一个生意好好经营;做导演的,当一个事业去雕琢。每个环节都各尽其力,未来中国的电影市场才是真的让人特别憧憬。

现在这种暂时的“互撕”其实是一种无奈但也是一种好事。 它会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向我们希望的未来演进,我们希望未来的中国电影产业是在有各种成熟法律保障下的良性市场。



不愿透露姓名的

某电影投行人士


“观众已醒来,转发微博只是为了看笑话”

冯小刚是率性而为,文艺工作者更偏向于感性的思维。王思聪把事情直接点破避开更多恶意揣测,叶宁做了违背竞业协议的事,是法律责任,可冯小刚看作为“变相封杀”“殃及池鱼”,思维方式不同。

观众都感受到这是“冯氏炒作”,叶宁离职的事情已经上升到企业恶斗,现在通过“潘金莲”说了出来,对于影片本身的票房是不利的,对叶宁和华谊都是不利因素。华谊需要的是更多的人关注到这部电影,冯小刚敢这么做,也是赌一把, 输了也变相有一个台阶下。

有些观众不买票,更多的原因是因为片子没有与时俱进。我们要给中国的观众带来更加正能量和充满希望的作品,把故事讲好,传达温暖和坚强,个人主义选择的作品很可能失去有购票能力的观众共鸣。

因为中国观众在成熟,学会了独立思考,知道冯小刚在炒作,转发只是因为好笑,是否买票观影还是要看影片本身。



票房好不好得看电影本身的质量


我支持商业性行为,万达的排片应该由市场来定,但是目前的市场不成熟。表面上是暴露出体制的不完善,但这是发展所必须要经历的阵痛历程。

如国外有派拉蒙法案,制作公司不得参与院线发行,但是中国目前电影行业的发展太年轻,需要更多宽松的环境成长。太多电影审核与政策禁令,会让原本不够稳定的电影市场变得更加萧条,资金的流向变得更加混乱,这不是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文化行业的初衷。

要让市场稳定并推进制度,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羊毛再去剃,目前还没有很多的羊毛,如果扼杀了企业发展的机遇,那么电影行业更加难以坚挺。 所以我们都要给制度一个容错的时间,要有包容的心态,年轻的行业才能更好。




范志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