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维舟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维舟

活成什么样,取决于你的态度

维舟  · 公众号  ·  · 2024-10-06 21:00

正文

假日回乡,不想劳烦老母下厨,我们全家到镇上去下馆子。没想到的是,才不过5点,接连问了几家餐馆,都满座了。

那真是 久违的热闹,一夜之间就从地底下又冒了出来。 节前股市的一波大涨, 让很多股民突然又满血复活了

我知道有不少人精神振奋,也有人批评这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第一反应冒出这样的念头: 中国人活得真是可怜。

人们之所以及时行乐,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样的好日子能延续多久,尤其是这一切无法由他们自己掌控,只能紧跟那个变幻莫测的“时机”。 既然如此,那 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 ——实际上,这是一种典型的穷人生存哲学

这样的活法很累人,因为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风险的动荡环境中,只能依靠生存本能被动地适应形势的起伏,而 长远规划是谈不上的,因为当你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未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时,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快

确实,自然界的物种也都是这样适应环境的。有些蛇可以抓住机会饱餐一顿之后,饿上一整年。南美洲的毗拉哈部落发现城里人一日三餐定期进食时,非常吃惊,因为他们在丛林中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都是吃了这一顿不知道下一顿在哪里的。

然而,文明人之所以是文明人,就在于我们不但能稳定地满足基本需求,而且还能保证一定程度的生活质量,活得像个人样。

当然,文明社会也有可能会倒退的。正如有漫画讽刺的:“如果你一直驱使他们为基本需求而疲于奔命,那么他们将会忘记自己所失去的自由。”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之前就有读者私信来问我,她说理智上很赞同我所说的那一系列理念,诸如自主、自由、尊严、有精神追求,但她也 很怀疑,如果到了 贫困潦倒的境地, 还怎么坚持这些?

确实, 几年来,我想很多人都体验过那种滋味: 收入下降 乃至失业之后, 每天都焦虑 下一顿饭在哪里 当你绞尽脑汁想要 维系 现有的生活不至于下坠时 ,很自然地就会难以坚守自己原来的底线——毕竟都到了这时候,“自由”又不能当饭吃。

我自己也曾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三度失业,当然深知这一点,但我一直说的是,不论环境如何起起伏伏,我们仍然是有选择的:活成什么样,取决于你的态度。

这当然不是否定物质基础的唯意志论,只不过是说,物质基础本身并不能完全决定我们只能有一种活法。

这个道理,我从小就知道。那时的乡下,差不多所有人都一样穷,但母亲说,就算都穷,各家的活法也不一样:有的人家清贫但收拾得干净体面,“螺蛳壳里做道场”,哪怕桌上常年只有家常素菜,一碗豆腐也做得有滋有味;有的人家则怎么说呢,你都不想在他家里吃饭。

一个人的活法,并不只是有钱没钱,那种心态是很难改变的。我一位老家太原的朋友曾揶揄:“我们山西的煤老板,家里装修就是KTV包厢风格。”因为那就是他们所理解的高大上。所谓“三代才会穿衣吃饭”,也就是这个意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