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能见
关注能源之新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能见

里程碑事件!我国第三代两大自主创新核电首次成功并网

能见  · 公众号  ·  · 2024-11-29 18:38

正文

中核集团漳州核电1号机组日前首次并网成功,开始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这标志着中核集团“华龙一号” 批量化建设 取得重大进展。前不久,“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也成功并网发电。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快速发展, 标志着中国核电产业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华龙一号”是中国两大核电巨头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在前期研发的基础上各取所长,于2013年融合形成的三代核电技术方案。2019年 10 月、12 月,随着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相继核准开工,“华龙一号”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因此,漳州核电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现有4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建成后,“华龙一号”每台核电机组 每年发电超100亿度, 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

“华龙一号”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是我国研发设计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满足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术标准。“华龙一号”可以抵御17级台风、9度地震烈度;同时,“华龙一号”非能动安全系统能够在电站断电的极端条件下,依靠重力、温差和压缩空气等自然力,通过蒸发、冷凝、对流、自然循环等自然过程来带走热量,防止堆芯过热熔毁。

目前, “华龙一号”国内外在运在建机组总数达到33台,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 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与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同时,“国和一号”从2008年开始研发,由国家电投在引进美国西屋电气“AP1000”技术基础上自主开发。上海核工院对“国和一号”设计方案进行了 全局性的创新 ,其示范工程厂址位于山东石岛湾。

由于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影响,国务院《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 “十三五”期间,中国核电建设一度陷入停滞 ,曾在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未有新的商业核电项目获批。

但与此同时,我国对标全球最高安全标准,也在加快推进“华龙一号”、“国和一号”自主三代核电实现批量化发展。

2019年,中国核电审批再次重启。2020年,国家电投发布 “国和一号” 技术型号。2021年,随着“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成功投入商运, 政策开始发生转向。 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确保安全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随后的 核电机组审批速度明显提升。 2019-2021三年,分别核准核电机组四台、四台、五台。2022年至2023年连续两年,每年核准的核电机组数量均达到10台。

目前,中国核电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现有运行核电机组56台,在建及已核准的核电机组38台,在运机组数量或将赶上美国。

而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有望达7000万千瓦左右。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我国要建成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积极有序推进沿海三代核电建设,推动模块式小型堆、60万千瓦级商用高温气冷堆、海上浮动式核动力平台等先进堆型示范,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预测,“十五五”和“十六五”期间,按年度开工8-10台百万千瓦机组规模预计, 2030年、2035年我国核电装机将分别达到120GW、150GW左右。

据中泰证券预测,未来几年,国内核电产业每年的新增市场规模都 将达到千亿元。 另据民生证券预测,到2030年核电设备市场总容量 有望达到6766亿元。


END

推/荐/阅/读

五大电力央企2024年重点工作是哪些?
远景能源助力全球五大医疗巨头,实现绿色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