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定制邦
只报道定制行业人士最关心的供应链管理、营销策略、行业前沿等重要信息,服装定制老板、创业者、供应商一手干货。提升业绩,降低成本,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定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定制邦

做服装定制,是不是必须有商标?

定制邦  · 公众号  ·  · 2018-05-07 20:30

正文


商标的概念,当然不局限于那一小片织标,更多是体现为一种“品牌意识”。


内参 后台收到这样一个疑问,关于“ 做定制服装,是不是必须有商标? ”,凡是涉及到“是否”和“必须”的问题,总是充满争议,这里先不做辩解,笔者先去查询了关于“商标”的概念,查询结果如下:


商标是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在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注册后,称为“商标”,商标受法律的保护,注册者有专用权。在中国,有“注册商标”与“未注册商标”之区别:注册商标是在政府有关部门注册后受法律保护的商标,未注册商标则不受商标法律的保护。


从上述概念上看,并没有明文规定,必须在什么产品上使用“商标”,但商标又确实以各种形态,存在于我们日常消费的各类产品之中。


那么,商标除了让品牌受到法律保护,在受到“侵权”后,便于从理论上标识主权边界的作用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意义和价值呢?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对于“商标”的认知是一样的吗?


1
定制品牌为什么要注册商标?


商标注册时或许只是一个图形或文字,但其在使用中的表现形式却多种多样, 成衣品牌的商标,不只是一片布,拉链、纽扣、里衬,面料上做刺绣、印花等等,凡是能出现在衣服上的元素,统统被成衣品牌,当作品牌商标的展示区,消费者购买衣服的同时,还在使用衣服的过程中,担当了“移动广告牌”的功用。


习惯了面料用欧洲进口的,扣子用牛角、贝壳的,拉链用YKK的,里布用宾霸的,这种一切都是“别人家的”生产方式的定制品牌,商标的存在,貌似变的无关紧要,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由于商标法规定只保护已注册商标, 未注册商标有很多的弊端,首当其冲的就是容易被其他申请人恶意抢注。 对于在先使用的商标,除非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否则不予保护。所以,如果定制品牌不对所使用的品牌进行注册,做到出名之后,往往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一个品牌 不一定 只有一个商标,但一个商标背后,一定对应人们对某个品牌的定位。 好的品牌可以成为一种信仰, 会吸引更专业的人士加入,当品牌足够专业, 对内能起到凝聚员工精神力的作用,对外也树立了品牌形象,更利于品牌的长久发展。


2
消费者选择定制服装,还在意商标吗?


消费者喜欢买名牌,究其背后原因,是想拥有该品牌带给自己的内心满足感。这种 需求的根源,表现为 消费者 想要和同类人做类似的事情,想要 归属于某个社会团体。 判断某个人群来源于哪个社会团体的根据,就是看他们消费并使用的产品,对消费者而言,产品的区别大多就在于品牌的“商标”。


消费者并不是通过他们碰巧作出的特殊选择,使他们有别于圈外人。事实上,为了明确标明自己所处的圈子,他们不希望只有自己才对某件事物情有独衷。并且, 一旦 某一特殊的品位或者产品,被不属于最初那个群体的人所拥戴后,这种表明某种特征的信号也会随之消失。


比如说,对于“ 追求合体的衣着是对彼此的尊重,舒适是衣着是对自己的负责 ”这类人而言,定制西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一个平时不穿西装的人,为了结婚而在同一个定制店定制一套西装,对这两类人而言, 定制西装这件事所蕴含的社会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某种程度上看,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的商标不只是品牌的事,同时也标识了自己,“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选择了什么”、“我要去哪”、“我在做什么”、“我的品味如何”等一系列来源于潜意识的自我定位。


3
定制的衣服怎么用商标,用户体验更好?


通过上面对定制品牌和消费者的观念分析,可以看出,商标就像是定制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粘合剂,不仅在法律上维护着定制品牌的权利,也在心理上维护着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商标可以被滥用,就像没有谁愿意逢人就说“我是谁,我叫什么。”


虽然商标如此重要,但同时也要让消费者有一个好的用户体验, 对于贴身的衬衫而言,独立设计的商标最好不要亲肤钉,最好能钉在“内衣”的外面,如门襟、侧缝下摆等处。而对于不贴身穿的西装、大衣等“外衣”而言,商标最好不要太明显,最好钉在不起眼的衬里、腰里等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