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理想国imaginist
知名文化品牌。想象文化与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蠢人眼里都是困难。 ... ·  2 天前  
财宝宝  ·  抄家。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理想国imaginist

我选择在五月与你汇合 | 理想国书讯2017年5-6月

理想国imaginist  · 公众号  ·  · 2017-05-24 20:46

正文

正埋头写着文案的当口,同事隔空扔来两只真空包装的粽子。主页菌“掐指一算”,原来过两天就是吃粽子的端午节了啊!


拨开青色的叶子,露出濡香的糯米,一口咬下去满口留香。


2017年到今天已是过了一半,时间转瞬而过,际遇变动不断,唯有当下的这一口粽子的味道是切实不变的。世界上总有不会随着时间而轻易改变的东西,或许读书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学会在喧闹的生活里,与它们汇合。


下面是理想国近期已上架或即将上架的一份图书清单。文学、哲理、设计、纪实……“口味”众多,任君采撷。


以下图书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或预购

题图:老树画画

标题摘自余秀华诗歌《五月的水系》




1.

《红楼梦(程乙本校注版)》

曹雪芹 著 

程伟元、高鹗 整理

启功 等注评

中国文学︱古典名著



白先勇心中最好的《红楼梦》,新红学大家胡适一生推重的程乙本,绝版多年的台湾桂冠版经典复刻。


“程乙本”最初源自程伟元、高鹗整理出来的一百二十回全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萃文书屋以木活字排印成书,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世称“程甲本”。翌年(1792)程、高两人再作精修,印行为“程乙本”,终结了曹雪芹(1715—1763)逝世后三十年来《红楼梦》手抄本繁乱的局面,此为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让中国人有幸读到全貌问世的《红楼梦》。


今《红楼梦》(程乙本校注版),为绝版多年的台湾桂冠版经典复刻,桂冠版以古文大家启功注释本为底本,配以唐敏等红学专家所作详尽注释和诗词翻译,重新整理而成;参校七种重要版本,撰写详细校记于每回中。为提供更完善的资料参考,为读者重建《红楼梦》书里书外的时代背景,本书收入《红楼梦》人物表、四大家族关系表、曹雪芹家族关系表、大观园平面示意图等,以及程伟元、高鹗为“程甲本”“程乙本”撰写的序文等多种资料。此外,完整选用清朝工笔画家改琦《红楼梦图咏》五十幅人物线描画,清秀简丽,工致严谨,为读者提供别一种美学想象。附赠《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诗词解语别册,以现代性的文学观点,解读十八首重要诗词曲赋。


《红楼梦》因年代久远,版本众多,文字出入甚大,又有后四十回续书争议,使得读者在阅读选择上极为混乱。开启新红学研究风潮的胡适先生,一生重视“程乙本”的出版和发行,促使其成为影响力极大、读者面极广的《红楼梦》普及本,并成为现代中国人的传家之书。不同于坊间的通俗本子,此版《红楼梦》今已是名家课堂指定教材,是华文世界诸多版本中原文精良、资料详备、校记权威的上佳读本。



2.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白先勇 著

中国文学︱文学评论与鉴赏



叶嘉莹撰序推荐。当八十岁的白先勇,遇见三百岁的曹雪芹,听华文世界小说大家如何解“天下第一书”,看两个时代文学赤子跨越时空的心灵相印。


本书由白先勇台湾大学《红楼梦》导读通识课(2014-2015)课堂讲义编纂而成。《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探索不完的秘密,但最重要的,它终究是一部伟大的小说。白先勇正本清源,把这部文学经典完全当作小说来导读,侧重解析《红楼梦》小说艺术的“现代性”:神话构架、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千里伏笔,检视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到极致,并远远超越它的时代,甚至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更早、更前卫。


他以小说家的艺术敏感,擦去经典的蒙尘之处,将历来被冷落的人物、被曲解的角色一一归还原本的个性姿彩,令其登台绽放。在文字艺术的赏读玩味之间,解读中国人生哲学的绝妙真意与人情社会的文化密码,更从一本伟大的小说延展开去,漫谈文学、美学、哲学、昆曲的枝枝蔓蔓,织构一座如梦如幻的红楼琼宇。白先勇借此细读机缘,仔细比对“庚辰本”与“程乙本”的差别,掂量一字一句的千斤之重与微妙意蕴,得以重新发现失落已久的“程乙本”《红楼梦》之美。



3.

《鱼王》

[俄]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著

肖章、夏仲翼 等译

外国文学︱经典小说



王小波推崇的俄罗斯文学遗珠,国内首次正版完整引进。


长篇小说《鱼王》是阿斯塔菲耶夫最具个性的一部代表作,俄罗斯当代文学的经典。全书由十三个内容相对独立的“叙事短篇小说”组成,全部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诱惑的西伯利亚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他们关于生活的沉思。荒凉苦寒的自然环境,同时又是大自然尽显壮美广袤富饶之地,人类的足迹在其间虽如雪泥鸿爪,却又带着生命不息的尊严。


这些篇章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显示了独特的风格,淡化情节,描写细腻鲜活,“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抒情散文、道德议论为一体”(王小波),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显露出连贯的内容和意象,犹如不经意穿成的一串珍珠,每一颗都以其自身的美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鱼王》写作时为十三篇,其中《没心没肺》一篇在1975年首次出版时未能收入,此后的汉语译本皆因袭此删节版。本次由俄语翻译家张冰将该篇翻译补入,首次呈现这部杰作的全貌,并收入俄罗斯原版精美彩插,满足读者多年期待。



4.

《树号》 

[俄] 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著

陈淑贤 译

外国文学︱自然散文



王小波推崇的俄罗斯文学大师 《鱼王》作者阿斯塔菲耶夫的自然颂歌。跟随西伯利亚心灵诗人的“树号”远征,走出迷途。


树号,是在原始森林中行走的先行者们在树干上砍出的长方形痕迹,砍掉树皮后,露出树木的本色。两个树号之间的距离,大体上是从这个树号可以肉眼看到另一个树号那么远。在莽林中只要循着树号向前走,就不会迷失方向。《树号》是阿斯塔菲耶夫创作轨迹的记录,他在文学的莽林里一面探索,一面砍下自己的“树号”,这些记号又引导他向创作的原始森林纵深前进,向陌生的领域开拓。


阿斯塔菲耶夫继承了俄罗斯民间诗学传统,通过拟人观描写大自然。在这部难以定义文体的作品中,共同的主题是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思。这一切使阿斯塔菲耶夫不仅在俄罗斯文学界,而且在世界文坛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书由《树号》、《俄罗斯田园颂》和刊登在俄罗斯报刊上的一些作品精选而成。经作者后人独家授权出版,并由译者修订审校全书译文。



5.

《伦理》

[法]埃德加·莫兰 著

于硕 译

思想 | 哲学



黑暗降临的时刻,善,依然值得我们为之打赌。


《伦理》一书是法国哲学家莫兰(Edgar Morin)《方法论》系列的第六卷。作者从生命之初世代繁衍提炼出一种复杂循环思维,直接挑战将理性变得残缺不全的线性简化范式,针对当下世界的全面危机,在“元视角”下追寻伦理深邃的生物—人类—社会的三维源泉,对其进行人类学、史学、哲学和科学等多方面的整体检视,阐释了伦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伦理与道德、知识、科学、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作者指出知识碎片化的严重性,同时剖析道德癖和虚无主义,批判“铁器时代”的量化观和发展观,提出多学科整合的“行动生态学”,呼吁在社会——个体——种群的整体思维中寻求伦理再生的源泉,恢复人性意识,创造人性政治,建设人类伦理。这一切的前提是,全球公民应当承认我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唤醒共生伦理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以最具体的方式向文明化了的野蛮作战,参与全面革新的世界社会的建设。

 


6.

《巴格达警报》

[阿尔及利亚] 雅斯米纳·卡黛哈 著

陈姿颖 译

外国小说︱畅销小说



从战火中走出的军官作家,写下畅销三十余国的震撼之作:“要是朝着光明走,就不会孤独。”


年轻的男孩来到首都巴格达。大学生活刚刚开始,美军的炮火却骤然降临。他被迫离开曾经繁华的都市和一见倾心的姑娘,返回沙漠深处的贫穷村落。然而战争紧追不舍,美军在深夜突袭这纯朴的村落,为了搜捕恐怖分子,在惊慌的家人面前杀害并羞辱了他的父亲。当尊严也散落一地的时候,年轻人只身离开家乡前往巴格达,寻求终极报复。


雅斯米纳·卡黛哈在小说中,以热忱而悲悯的笔调还原了剧烈变化中的伊拉克社会,并借主角的经历表明,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人性之美仍能战胜极端主义,主宰世界的不会是仇恨,而是爱与希望。



7.

《决斗写真论(第17版)》

[日]筱山纪信,[日]中平卓马 著

黄亚纪 译

艺术︱摄影



日本战后传奇摄影师之间梦幻般的对峙,了解日本摄影文化的另类入口。一人用文字,一人用照片,在摄影的疆域里争锋相对又握手言和,探索着摄影对个人精神的本质意义。


1976 年,知名摄影杂志《朝日相机》,邀请从事评论的中平卓马和声势如日中天的摄影家筱山纪信合开专栏,由筱山的摄影作品和引言开头,中平撰写深刻而尖锐的评论文字,《决斗写真论》于焉诞生。一年中,两人透过家、晴天、寺、街区、旅途、印度、工作、风、妻、平日、插曲、巴黎与明星这13个主题,对“摄影是什么?”“观看是什么?”“摄影的行为是什么?”“摄影家又是什么?”等相关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中平大学时学习西班牙语,对哲学和美学理论以及语言学有浓厚兴趣,他的评论文字赤裸、尖锐充满了思辨性,强调以摄影行为来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至今读来依然前卫。筱山纪信是日本少有的在商业和艺术领域都获得认可的摄影师。他因女体摄影成名,为众多时尚杂志拍摄女性艺人。同时,以稳健而冷静的镜头拍摄大量艺术写真,记录旅途和静物。迥然不同的两人碰撞出的火花也照亮了摄影更多的可能。



8.

《正午4:我的黎明骊歌》

正午故事 著

文学 | 随笔



李志的独立音乐史,黄觉的青春回忆,金宇澄的上海男女。正午两周年,试图创造新的写作。我们坚持“不客观 不陈旧 不新闻”。


本书是《正午》系列的第四本,精选自界面新闻旗下的非虚构平台“正午”。


“特写”栏目,本期推荐叶三写的李志小传。《盲女毒枭》说的是一个发生在南京的真实案件。此外,还有一则非常清新好看的鸟类故事,北京的雨燕。


在“随笔”栏目,推荐淡豹的《在棚户区》。我们到底有没有对自己居住的这块空间的命运做出决定的资格?正午的老朋友袁凌带来一篇《乡村命案》,跟着他镜头式的语言去探索一起似乎很平常的杀人案。此外,正午的记者罗洁琪写了她的逃霾故事。


本期正午的“访谈”非常精彩。我们请小转铃和金宇澄围绕《繁花》一书,谈文学,谈上海,以及上海的男女关系。


“个人史”其实是口述史,挖掘那些被埋没却值得纪念的回忆。我们让黄觉回忆了他的青春年代,也是我们很多人的记忆。此外,我们也以一篇郭川的口述史,纪念他的航海故事。


在“视觉”栏目,正午的图片编辑朱墨带我们去探索北京的“鬼市”。逛鬼市的人,都带着轻微的雀跃感,某种幻想在那里会得到满足。


最后,是非常长非常长的“长故事”。本期的两篇长故事由正午两位记者贡献,分别是李纯的《火星招待所》以及张莹莹的《老邬想建一座油坊》,前者写了一帮诗人,后者写了长江边一位想做电商的普通人。



9.

《单读14:世界的水手》

吴琦 主编

文学︱艺术



单读全新改版,一张报纸的工艺,一本杂志的趣味,一册图书的深度。当世界不再读书的时候,我们依然渴望成为新思想的策源。单读14,在世界陷入危机之时,重新寻找世界主义。


“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港口。”——沃尔特·惠特曼


本辑专题围绕“世界的水手”主题,邀请五位当代澳大利亚作者亮相,组成澳大利亚文学特辑,他们包括著名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杰拉尔丁·布鲁克斯,《辛德勒名单》原著小说作者托马斯·基尼利,澳大利亚少年文学大师约翰·马斯登,往返于中澳之间的学者尼古拉斯·周思,著名插画家布朗温·班克罗夫特,他们的作品呈现出当代澳大利文学的一个切面,反思本土性与世界性、边缘与中心等诸多文学命题,试图回答,在一个日益保守的、民族主义化的年代里,如何重新想象一个拥有全球化精神的世界。


访谈、散文、诗歌、评论等栏目均扣住这个命题追问:独家刊登学者戴锦华的长篇专访,站在一个中国人的立场,纵论人性的困境和文明的未来;旅英作家王梆发来对英国乡村的细致观察,研究英国脱欧背后的深层原因;旅居北京的阿根廷作家吉耶尔莫·布拉沃,是西语世界新锐的短篇小说创作者,这是他的作品首次在中文世界完整亮相;云也退创作的以色列纪行,吴瑶推荐的全球最新书情,都在本期《单读》中继续连载;李娟书写新疆的散文,学者凌越以“世界的胎记”为题创作的诗歌,李静对于契诃夫的长评,杨庆祥对于中国急速发展的慨叹,都将在不同的层面,重新梳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10.

《京都之水:瓶装记忆》

庄卉家 著

随笔︱设计︱文化



开放感官的京都之旅,启发个人生活美学的创意之书。


京都,是什么味道?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色彩、质感与情绪气息,但什么才能表达出京都的气味?


纽约下城咖啡馆里简单的一杯水,却唤起了作者对京都最鲜活的记忆。这是她私密的创意叙述,将京都如何燃起一位设计师的想象娓娓道来。这也是暂停“观看所以思考”的惯性,以感觉开启思绪的一本城市笔记,它是设计师眼中属于京都的美学进路。


本书分为“逸事流”、“记忆京都”、“瓶装记忆”三个篇章。在“逸事流”篇,作者以设计师的敏锐感官,探索于生活细节中体味到日式美学,捕捉旺盛的设计灵感。“记忆京都”是作者记述对六位日本艺术家的采访,寻找他们记忆中有关京都的味道。当灵感与故事相遇,便有了独特的“瓶装记忆”,这是作者为京都和这本书设计的香水,它专属于京都的味道。


寻味而来,当有形的实体随目光的转换渐渐淡去,留在记忆深处的,那是什么?



11.

《零度诱惑》

汪明明 著

长篇小说丨都市文学



时代病态的“诊察师”,欲望都市的“恶之花”。


这部长篇小说,发表于《钟山》,讲述的是一个“媒介眼球效应”导致人性异化的故事。小说女主人公尤嘉霓曾经不谙世事、单纯美丽,然而,现代媒介所打造的不容撼动的价值观,彻底改造了她。她在欲望与诱惑的追逐下,一步步走向堕落,以等价交换的方式出卖肉体和灵魂,将自己转化成性诱惑的一个具象符码,最终应验了让·鲍德里亚那句名言:如果我们以诱惑为生,我们将因蛊惑而死。



以上图书点击“阅读原文”

可购买或预购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转载:联系后台 | 微店: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