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职位,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所有互联网人必备的,做互联网的人不能不懂产品,关注产品,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功能梳理”与“产品设计”,只差一层窗户纸 ·  9 小时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微信+DeepSeek,我能想到的几个场景 ·  2 天前  
产品犬舍  ·  我和从 PM ... ·  5 天前  
三节课  ·  月入3万+!第一批用DeepSeek赚钱的人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为产品经理,你快乐吗?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公众号  · 产品  · 2017-07-10 08:00

正文


—— BEGIN ——


作为产品经理,你快乐吗?


一年前,不顾家里的反对,从杭州奔到了上海,圆自己的O2O产品梦。


两年前,放下了码了一年的Android代码,开始学习产品设计。


三年前,准备外语考试,想出国留学,却误入互联网大坑。


回想,一步步走来,是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1


早上,整理印象笔记,偶然翻到自己毕业面试时的资料,看到这么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想当产品经理?


1. 热爱


我想基于自己对于用户行为和心理的理解,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实现,满足用户某方面的诉求,这是我所热爱的事情。


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享受用户的反馈。热爱将产生信念与理想,鼓舞我在产品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2. 洞察力


自己平时非常喜欢观察身边的人对某一产品的使用和其心理的活动,也能发现其背后的需求点和未被满足的点。


比如自己设计的快记账项目,我成功将自己理解的需求转化为了具体的功能实现,并得到了用户良好的反馈。


3. 对细节的执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会扣细节追求完美的一个人,这也是身边的朋友和团队的人反馈我的。


不管是参加比赛的时候还是实习工作的时候,都会反复检查各个细节方面的问题,直到符合自己要求了才能批准上线。


上面的3个答案原封不动,只字未改。


过去了这么久,我重新反复看着,审视着,我当时写的答案,回忆万千。


只想说3个答案,第3点扯淡,第1点依然不变,热爱这种热爱。


2


谈起面试,又让我想起校招面试网易时,面试官问我的最后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一万小时定律?


我当时的回答,简单说就是我觉得自身的产品感觉比较好,不需要1万个小时的磨练就可以达到。


现在静静想来也真是年少轻狂,太过浮躁,不沉下心,将枯燥无味的事情啃下来,打下基础,何以能成?


以常见的竞品分析为例,不管是入门培养产品的感觉还是实际产品设计环节中,它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不少新人往往会苦恼无法在做分析报告时无法想出好的点子或建议,觉得非常无力。


不少竞品分析报告也存在着过于流于架构形式,面面俱到,每一个环节一个不少,却欠缺深度的分析与思考。


其实以上的情况都是一个问题造成的,我们太心急了。很多产品没有15天左右的周期使用,往往无法洞察其中奥妙。


比如我们要去研究虾米音乐的社区功能时,不是看一眼一天帖子的话题、数量就可以了的。


而是起码去记录一周的时间里社区不同话题下发帖用户、新帖、回复数等情况的数据与波动方能得出一个较为靠谱的结论。


产品工作中大量的时间会花费在枯燥的数据整理和分析中,令人夸赞的功能并不只是灵光一现的想法就能引领的,需要沉下心不断的考究各个细节,需要一颗工匠精神。


3


可光有努力就够了嘛?光努力,有一颗匠心精神,就可以成为顶尖的产品经理了嘛?


俞军给我们,泼了一盘冷水。一个人需要同时具备天赋、努力和机遇三大要素,才有可能成为顶尖的产品经理。


从天赋的角度来说:有人会到了P6 就涨不上去了,而做到P8 以上的产品经理相当程度上会受一些性格上的影响;一般这样的人在性格上来看会有一种强烈的动机想去把事情做好,发自内心地热爱做这件事情。


把努力这件事拆开来,里面又包含了两点:动机是第一重要的点,第二就是妥协能力。


除了天赋和努力这两点,机遇同样重要,这里可以解释为实践的数量和频次,越多的实践、越频繁的操作,往往的机遇也会越多。


总的来说,在产品行业,A类只有10%到20%,B类的话差不多一半,另外有30%其实并不不太适合当产品经理。


4


那么在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作为产品经理,你快乐吗?


在被工作压倒,绩效打翻,负能量爆棚的时候,曾经想过放弃吗?


想想你在做的,是自己所热爱的,还是被钳制的所谓工作之举?


如果明知道自己是个B类产品经理,或者说是C类,你还会坚持下去吗?


也许,坚持并不难,改变也不难。


难的是知道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改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