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时评
青年关于国家、社会、生活的思考。提供有价值的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法指引  ·  【镜鉴】县委书记郑绍峰,被查! ·  3 天前  
CHINADAILY  ·  国际刑事法院向以色列总理发出逮捕令 ·  6 天前  
大白话时事  ·  极端、抽象、魔怔的特朗普内阁 ·  1 周前  
求是网  ·  铁道凯歌向复兴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时评

返乡随感(小城篇)

青年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5-19 12:03

正文

一个人在去到一座城市,走出机场、车站,在空旷广场上吹着风,感受着陌生风土的气息,望着异域的天空、云朵、繁复的城市建构和格局,看着那些陌生而忙碌的人群,想象着人口的聚居、生活、繁衍,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来到一座城市的感觉。心中自然就形成了对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轮廓和印象。


但是,一旦在一个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真正的融于一个城市,却不会再去注意那些时光留在古老城墙的斑驳痕迹,不会注视光鲜的高楼,曾令我们新奇的一草一木都变得熟视无睹。城市的风景、历史、文化韵味都消解了,城市于生活其中的人,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外壳,只剩下生活本身。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说“在一个城市生活的越久,离这个城市越远。”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家乡有座小县城,我在小城度过了六年的中学生涯,在小城购物、娱乐、和朋友相聚、拜访亲友,在小城度过了漫长时光。因为太过熟悉,小城的风物、人情、城市的格局,已经引不起内心的惊奇和感慨,所以反倒很难描述出对小城确切的印象。


家乡的小城位于长江边,依山傍水,历史上也算有些名气,也有些风景名胜。在经济发展起来以前,算是个山清水秀的宜居小城。


小城分老城和新城。在高速公路和火车出现以前,小城与外界交通主要靠水路运输,在渡口码头边形成了老城。水运没落下来后,在高速路入口处不远便建成了新城。


和全国很多城市突飞猛进的工业化进程一样,小城先是开发了工业园,引进了一些外地淘汰的污染工厂。慢慢的工厂多了起来,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开始选择回乡工作。小城渐渐有了人气,有了商场、KTV、很多的餐厅、有电影院,甚至还有小的博物馆,建起了好几个新的公园。


大规模城镇化的时候,又大批量建造了很多新房子。


空气中永远有大量的土木建设扬起的灰尘,那些新建房子覆盖上灰尘,在日晒雨淋中,很快就露出衰旧的样子。所以小城虽然总是建了很多新房子,开了很多新店,但看起来依然是脏乱衰败的样子。


快速变动的小城,一面是栉比鳞次的新楼房,一面是依旧破败的小城街道格局;一面是大量出现的新事物,一面是大部分小城里人的生活依旧是下了班回家,看电视、跳广场舞、打麻将,小城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太大改变。


很多时候觉得小城不适合生活,空气污染、大量空置的新房子。可供选择的东西也始终匮乏,只有很小的一家电影院,商场总买不到合适的衣服,好吃的饭店只有那么几家,娱乐场所除了麻将馆就是KTV。生活太单调而乏味。


有时却又觉得小城也很有生活的气息,清晨或者傍晚时分,去爬山,在山顶远眺长江和湖泊,在湖光山色中,变得恬淡隐忍。夜晚华灯初上时,小城沿街的店铺灯光霓虹闪烁,广场上大妈们在跳着欢快的舞蹈,夜市的露天排挡,三两好友一起喝啤酒、吃烧烤和龙虾。


在变迁的小城,人们一面抱怨,一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