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和塾
【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 盛和塾是企业家学习、亲身实践“稻盛经营学”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家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解决经营难题和困惑。2019年稻盛和夫解散全球盛和塾,仅保留中国盛和塾,欢迎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奉剑海天 “新”火相传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盛和塾

稻盛和夫:首先要坚定地相信自己“能行”,相信光明的未来必定到来

盛和塾  · 公众号  ·  · 2024-07-31 05:00

正文


每日听稻

带着强大心灵不断前进时,我们逐渐就能看到以前完全无法看到的前进道路,理清走向成功所需的种种线索,曾经看起来远在天边的成功,不知不觉间就变得唾手可得。 ——稻盛和夫#盛和塾


本文字数:4336字 | 预计阅读:15分钟
音频播放结束后将自动循环播放,可重复收听

崇高的志向
是能量的源泉

人为什么而活着?我觉得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不管时代和国家如何变迁,“既然生而为人,希望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大概每个人都会这么想吧。当回首往事时,感到“为世人做出了贡献,自己也很幸福”。

我想这才是人们最终所追求的人生状态。


不错!这一定是人们所追求的人生态度。我为什么对此深信不疑呢,因为凡是人,都有将自己的工作和人生正当化的强烈欲望。

换句话说,人们总想在自己的人生和工作中寻找出价值和意义。若非如此,没有人愿意几十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勤奋工作。


更重要的是,人生的目标必须志向高远。低层次的、往后会懊悔的志向,会在中途让自己的热情下降。



另外,一般认为,有积极性,有高涨的热情就一定可以成功,但如果热情中夹杂私心,成功的原因同样会成为没落的原因。

也就是说,不纯粹的高涨的热情虽会带来成功的美酒,也挖下了失败的陷阱。


当然,事业要成功,首先需要不同于常人的巨大的热情。然而在成功的过程中,如果人格、人生观和哲学不予净化,没有提高,这种成功就无法延续。

在这种情况下,过于强烈的热情,在某个时候就会与周围发生摩擦。而且,过于极端的目标必达意识,可能驱使人做出违法的行为,从而成为没落的原因。


要成就某项事业,需要极大的能量。正因为如此,必须具备任何人、从任何角度看都能认同的高迈的志向和目的。

否则,就不能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潜力,就不能得到周围人们的帮助,就不能将成功延续下去

*摘自 《敬天爱人》 曹岫云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用垂直攀登逼迫自己

就是说,虽然立下了要向顶峰攀登的志向,但由于这种追求极致的活法过于辛苦,于是不得不一边妥协以减少周围的阻力,一边慢慢攀登。

在避难就易的过程中,逐渐忘却了最初登顶的志向,在浑浑噩噩中走到人生尽头时,恐怕还会煞有介事地自言自语“我还是努力到今天了”,聊以自我安慰。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去思考:“像我这样的凡人,既没有顽强的毅力,又没有坚强的人格,一定会选择安逸的道路,结果就会轻易堕落。所以,仅仅出于不让自己堕落这一目的,我也要垂直攀登,用这种果敢的挑战,断却自己的退路。”

由于攀登的角度过于笔直,所以甚至连落脚点都没有。


不仅如此,攀登者还没有任何登山的经验,手中既没有冰杖也没有岩钉。穿着胶鞋的年轻人即便手足并用,拼命攀爬,也很难前进。

既使摔个踉跄也不断攀登,很快就没人追随了。这时,我能想到的是,至少也要娶个“即便众叛亲离,我也支持你”的太太。

大家都因为我被批斗而逃离,可能我最终也会爬不上去。


即便如此,如果有一个人能对我说“即便众叛亲离,我也支持你”,只要有这么一个人,我觉得自己应该还是可以爬上去的。这样的“垂直攀登”的确需要勇气。


但不这么做,就无法发起改革。无论是现在的政治改革、行政改革、社会变革,还是公司内部改变风气、削减费用的改革,都必须做招人讨厌的事情,甚至必须做可能会导致众叛亲离、千夫所指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极大的勇气。


我在身为一介普通员工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哪怕一生都无法得到大家的理解,我也认了。


我下定决心,勇往直前,将自己逼入无路可逃、只能垂直攀登的绝境。


这成为我后来创立京瓷和第二电电(现KDDI)的基础。

*摘自 《心与活法》曹寓刚 译、曹岫云 审译 东方出版社出版

既然定了计划
就一定要实现

我在1982年京瓷的经营方针发表会上提出了如下口号:实现新的计划关键在于不屈不挠、一心一意。

因此,必须聚精会神,抱着高尚的思想和强烈的愿望,坚韧不拔地干到底。


这一段话,是从提倡积极思考的哲学家中村天风先生的著作中摘录的。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期望实现新的计划,那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也绝不能放弃。

必须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用高尚的思想和强烈的愿望不断描绘心中的蓝图。这一点非常重要。


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什么困难的目标都一定能达成。


通过这句经营口号我想表达的是:在人的“思想、愿望”里面包含着成就事业的力量。

特别是,如果这种“思想、愿望”是高贵的、美好的、纯粹的,并且是一以贯之的,那么,它就会发挥最大的力量,实现人们认为无法实现的计划和目标。


在人的“思想、愿望”里存在着巨大的力量。

对于这一点,一般人感到难以理解,所以,他们新的计划建立不久,就开始担忧起来:“市场环境不是在变吗?”“或许会遭遇预料之外的障碍。” “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然而, 一旦心中产生这种杞人忧天似的烦恼,产生哪怕一丝的不安和恐惧,那么这种“思想、愿望”所持有的力量就会大幅衰减,计划和目标就变得无法实现。


我打出这一口号之后两年,为了亲自证明人的这种纯粹的“思想、愿望”究竟可以成就多么伟大的事业,借以激励更多的人,我毅然投身于第二电电这一宏大的事业。


1984年,随着通信自由化,京瓷和其他两家企业报名参与通信事业,新电电三家企业开始了竞争。

这三家企业中,以京瓷为母体的第二电电,与其他两家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这是事前舆论的评判。


那是因为作为经营者,我自己就没有通信事业的经验,京瓷也缺乏通信技术的积累。

其他两家分别可以利用现有的铁路和公路,在沿线铺设光缆,但京瓷却不得不单独开辟自己的通信网络,必需的基础设施只能从零开始构建。

另外从营业角度讲,因为母公司京瓷的规模尚小,在获取客户方面也比较困难,等等。


但实际上,营业开始后不久,就在“这也缺、那也缺,什么都是劣势”之中,开张后的第二电电,在新电电三家企业中,取得了最为优异的成绩,一路领先。


这是因为第二电电虽然是“外行”,但是投入这项事业的“思想、愿望”却比哪家公司都要强烈而且纯粹。

只要具备这种强烈而美好的愿望,事业所需要的技术和经验,此后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


我揭示了一个纯粹的、合乎大义名分的目标:“降低通信费用,对信息化社会的国民做出贡献。”我决心创建第二电电。

同时这个“思想、愿望”是不是真的高尚而且纯粹,我又用“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句话来严格地逼问自己。


“想创建第二电电”,这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大的富翁吗”?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出名吗”?这是从私利私欲出发的愿望呢?还是从“为社会、为世人”,即从良知良心、不夹杂私心出发的愿望呢?我对照“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八个字,连续几个月,不停地自问自答。


在确认自己“没有任何私心”以后,我才决心踏上第二电电的创业之路。


当时的京瓷在东京等中心城市是一个知名度很低的企业,销售额只有2500亿日元。

这种微不足道的地方中坚企业,居然向销售额几万亿日元的国营企业NTT发动挑战,简直太莽撞、太不自量力了,正如堂吉诃德手持长矛冲向风车一样。

世间净是这样的讽刺和评论。


然而,我对这一事业的成功,从来没有丝毫的怀疑。因为我对人的“思想、愿望”所持有的巨大力量深信不疑。


*摘自 《干法》 曹岫云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境由心造,潜意识
会引领人走向成功

我认为,事情会像心中所描述的那样成为现实。潜意识会引领人走向成功。


为经营课题和各种问题所困扰,一筹莫展,这是经营者的家常便饭。对于悬而未决的难题,全身心地投入,睡也想、醒也想,24小时不停地思考,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成败的分水岭。


强烈而持续的愿望会渗透到潜意识中。于是,在休息或是半睡半醒的瞬间,即使在与该难题分离的时段,潜意识也会启动,给我们成功的启示。


心理学家认为,潜意识的容量远远大于显意识。另外,在通过催眠调查人下意识的心理学实验中,当事者说出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事情,这类情况也不少见。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不只是显意识派用场,潜意识发挥作用的时候也很多。


例如开车,新学车的人靠驱动显意识,把注意力集中在驾驶上:“左脚踩下离合器,同时左手挂挡,然后脚缓缓抬起离合踏板……”

但习惯之后,意识完全不放在开车上,一边思考别的事情,一边照样轻松驾驶。这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的缘故。


可是要达到这一步,必须经历全身心投入、不断驱动显意识的过程。


也就是说,为了让潜意识起作用,就必须让愿望强烈到渗透至显意识之下。对眼前的课题敷衍应付、淡然处之,这种状态下,愿望绝不可能进入潜意识。


要想成功,就要持续怀有如烈火般熊熊燃烧的热情,只有这样愿望才能渗入到潜意识。


就算没有特意去意识,潜意识也会带你走上梦想成真的道路。


*摘自 《敬天爱人》 曹岫云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相信自己“能行”
以强大心灵成就未来

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只有毫厘之差。

关键在于,当遭遇前所未见、如同绝壁一般的巨大障碍时,在那一瞬间,能不能对自己说“一定能跨越”,并走出第一步;敢不敢想“是我的话,一定能攀登”。

“可能跨不过去吧”,这时候,只要有这么一点点踌躇和犹豫,腿脚就会瘫软,导致无法攀登。


即使过后拼命给自己打气:“不,应该能跨过去!”也只能是马后炮了。就这一步之差,命运就迥然不同。


所以,首先要坚定地相信自己“能行”,相信光明的未来必定到来。 同时,迎头碰击困难这一壁障,不气馁,不放弃,正面对抗。

带着这样的强大心灵不断前进时,我们逐渐就能看到以前完全无法看到的前进道路,理清走向成功所需的种种线索,曾经看起来远在天边的成功,不知不觉间就变得唾手可得。

*摘自 《心》曹岫云、曹寓刚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