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85年邓小平南巡途经南京,点名要见许世友:我 ...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口腔的清道夫,牙齿的保护神——中药牙粉,改善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范冰冰是如何从金锁变身范爷,成就豪门之梦?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8-12-16 00:46

正文

一直到2018年6月,综合收视号召力、票房号召力、粉丝数量、网络流量等方面评定,这些年的范冰冰确实是中国最当红的女星,连续数年都是福布斯排行榜的中国女星收入第一名。而对她演艺生涯最重要的两位伯乐,当然就是电影《手机》的导演冯小刚和编剧刘震云这对黄金搭档。

该片男主角严守一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有一说一》,直接映射当时崔永元主持的央视王牌节目《实话实说》。严守一和武月(范冰冰饰演)大搞婚外情,还因为身体原因休养了半年时间,又被武月以公开两人关系胁迫,被迫将主持人位置让给了武月。

电影《手机》:严守一(葛优饰)和武月(范冰冰饰)

因此,《手机》迅速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和话题度,影片获得5600万票房,创造了“冯氏贺岁喜剧”的票房新记录。影片的最大赢家,除了赚得盆满钵盈的制片方外,便非刚刚在电影圈崭露头角的范冰冰莫属。

她作为这部影片演员表排名第四名的第二女主,将一个“面若桃李、心似蛇蝎”的“小三”形象饰演得极为成功,不但获得金鸡奖女配提名,甚至在2004年的百花奖上,主办方特意临时更改赛制,取消了女主角和女配角之分,改设「最佳女演员」和「优秀女演员」,

于是因电影《手机》女配提名的范冰冰经所谓“大众评委投票”,从10名候选人(徐帆、赵薇、江珊、陶红、董洁等)中脱颖而出, 年仅23岁就摘得百花奖影后的桂冠。也是她生平获得的第一个影后头衔。

而同届因电影《暖春》女主提名的张妍,反而只获得“优秀女演员奖”,被视同于“百花女配”,如此主配颠倒之事,整个百花奖历史上也只出现了这么一次。第28届百花奖起,又重新恢复了「最佳女主奖」和「最佳女配奖」,一直至今。然而,在强大的网络公关下,此事却根本无人置喙,没泛起丁点水花。

电影《手机》让范冰冰年纪轻轻就获得百花奖影后,甩掉了因出道时在大爆剧《还珠格格》饰演女三号丫鬟“金锁“而被打上的"丫鬟"标签,彻底拓展了自己的戏路,让自己的电影生涯有了一个极美妙的开端。  其工作室更通过公关媒体,滥发通稿、操纵网络舆论,一手炮制了“我就是豪门”的“范爷”神话。

一个从影十余年,拍了一大堆影视剧,最红角色依然是出道时一个女配丫鬟的女星,就靠着长期对诸多媒体人的打点关照,得到他们投桃报李的吹嘘,年复一年地炒作话题,行走红毯,时尚代言,艳压包装,通稿洗脑,跃升为国内最当红最赚钱,每年进账几个亿的大明星。

之后呢,又拿这些流量热度,争取和交换优良的影视资源,团队公关运作相关奖项来“镀金”,尽可能洗白其口碑,吹嘘其演技,提升其业内地位,实现名利双收。

2010年,范冰冰随文艺片《日照重庆》入围了戛纳电影节,虽然她在片中只有10分钟镶边戏份,却理直气壮地穿上仙鹤龙袍行走红毯,大肆炒作一番,成了许多洋人眼中的中国女星代表,加上为她量身打造以冲奖"镀金"文艺片《观音山》拿下东京影后,终于让范冰冰从艳压炒作的二线女星,跻身一线大花旦之列。

2016年年,几乎零片酬争取到的《我不是潘金莲》,让范冰冰相继拿下了圣塞电影节、金鸡奖、亚洲电影大奖,导演协会奖的四个影后,以及生平第一次金马影后提名,然而看过这片子的影迷观众都有数,范冰冰的演技表现力,和片中那些演技精湛的男演员相比,客气点说是被压制,不客气点说,就是被吊打,为什么最后她能拿那么多奖, 一切尽在不言中

也就是靠这些远谈不上实至名归,不知有多少公关运作成分的奖项,让“牟恩广”们借机大肆营销炒作,让范冰冰打响了在国际影坛的知名度。而欧美电影界为扩大在华影响力,也与之利益交换,投桃报李,居然让范冰冰成为了奥斯卡奖和戛纳电影节的评委,还筹备让她和另外3位国际A类影后一起,合作拍摄好莱坞影片《355》。

范冰冰团队通过网络营销炒作,取得的巨大成功,更让无数资本都觅得了这条“一本万利”的生财之道,无数热钱疯狂涌入影视圈,其中还有众多心照不宣的资本洗钱勾当,让当红明星的平均片酬翻了上百倍, 从十几年前的一部戏几十万,飞涨到一部戏几千万。 难怪那些赚得盆满钵盈的从业者,也无不努力将自己的儿、女、弟、妹,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孩子,都一股脑地带进影视圈。

如范冰冰这样,同时兼有制片人身份,投入资金参与制作、有分红权的顶级业内大咖,甚至 单凭一部如《武媚娘传奇》这样的电视剧,就能获得亿元为单位的利润, 而娱乐资本以影视剧为媒介,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所得,更数倍甚至十倍于此。

娱乐资本彼此千织万缕联系,通过水军集团作案,无孔不入地渗透入各大网络平台,已经形成了牵扯大量利益的产业链,如何上"热搜推荐位"几乎是明码标价。

他们精心挑拣着各类讯息,熟练操控着网络舆论,用漫天热搜遮蔽公众眼球、铺天盖地的营销水军快速造势,不间断地推出一批批的年轻偶像,收买水军营销通稿,铺天盖地式洗脑,将他们炒作捧红,甚至一步登天成为成粉丝众多的火爆明星。

无数还没有固定收入的未成年学生,也被那些受雇于娱乐资本的“职业粉丝”忽悠和洗脑,一边将自己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甚至是留给自己的早餐钱,也拿去狂欢式应援偶像,买专辑、买杂志、买代言、刷票房;甚至出现了8万粉丝每人付费60元,观看自己偶像一张高清照片,以及所谓的“半年+v待遇”,让该偶像一夜获利480万的闹剧。

这些脑残粉丝,更信奉“ 谁批评我的偶像,我们就要不择手段搞垮他 ”为不容置疑的“粉丝法则”,心甘情愿做娱乐资本的免费水军,为之卖力吆喝,甚至因此没有基本的道德观和是非观。如果有普通网民对于那些当红偶像、流量明星稍有异议,就会立刻遭到那些营销水军和脑残粉丝的疯狂举报和人身攻击,甚至因此被人肉搜索,找上门去,从而丢了工作,没了生意。

而将他们包装捧红的娱乐资本们,更自以为在过去数年成功“造星”,推出无数“当红偶像”“流量明星”,吸引了一帮不辨是非、四处骂战的脑残粉丝,便能控制我们社会的虚拟空间,控制我们民众的精神世界,是以愈发利令智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