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百年招商局
创立于1872年的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今天,招商局是总部在香港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交通、金融、地产三大核心产业。让我们一起看香港,看世界,谈商论道,品味生活。官方网站:www.cmhk.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2025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5.01亿人次 ·  21 小时前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金蛇迎春耀中原 ... ·  昨天  
上饶新闻  ·  上饶又又又下雪了!! ·  3 天前  
上饶新闻  ·  上饶又又又下雪了!! ·  3 天前  
厦门网  ·  收入是之前的3倍!这一行业很缺人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百年招商局

国资报告|妈湾智慧港:百年招商局的数字化转型样本

百年招商局  · 公众号  ·  · 2024-08-14 17:50

正文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招商港口作为招商局集团旗下港口业务板块的领军企业和集团“双百企业”,坚定不移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和安全港口。其旗下的妈湾智慧港是我国首个由传统码头升级改造成的5G绿色智慧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兼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科技效益,成为了国内众多码头升级改造的典范和标杆。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向未来。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主办刊物《国资报告》115期刊发了《妈湾智慧港:百年招商局的数字化转型样本》一文,将妈湾智慧港作为招商局打造“两条曲线”、发挥深化改革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案例进行了专题报道。现转发全文如下:



一家百年名企在当今世界继续保持活力急需哪些“必修课”?

无论是能源化工界的壳牌、巴斯夫,还是医药界的礼来、辉瑞,抑或是汽车界的宝马、奥迪,都将“数字化转型”写上答题板,招商局集团也不例外。这艘驶过洋务运动、改革开放百年浪潮的“巨轮”,如今已将数字化转型视为决定其能否基业长青、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战略。

妈湾智慧港成为招商局集团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典型样本。成立于1986年的妈湾港,曾是一个传统型散杂货码头,早年深圳大批量的城市建设用料多由此输入。2021年6月,一个全新的妈湾智慧港完成升级改造后正式投运。这是我国“5G+港口”创新的第一批试验田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智慧港口。此次数字化转型兼具社会、经济与科技效益。改造后,港区碳排放量减少90%,现场作业人员减少80%,安全隐患减少50%,综合作业效率提升30%。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港口”)董事长冯波鸣表示,港口数字化程度对港口生产效率的提升正在超越物理基础设施升级的影响,数字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将加速行业从“数字化”向“数智化”升级。基于这一趋势,招商港口以数字化为切入点赋能公司的生产经营、市场拓展、运营管理、资本运作,推动港口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全面升级。


旧港新生


妈湾智慧港位于珠江东岸,深圳市西部。走进妈湾智慧港,堆场内,巨大的门型场桥正在将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堆成七八层的“高墙”;一队无人驾驶的集装箱卡车按规划路线驶向码头岸桥处,自动对位远控岸桥司机操作的吊臂;一艘约260米长的货轮停泊在岸边,岸桥吊臂从卡车上抓取集装箱,再整齐地堆上货轮的指定位置。

这个繁忙而有序的港口作业现场几乎见不到工作人员的身影。妈湾智慧港码头操作发展经理胡子建告诉《国资报告》记者,过去,岸桥司机要爬到50多米的驾驶舱之中,弯腰俯身在1.5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作业,每个集装箱的装卸只能靠眼力和经验来判断,这样高强度的重复劳动每天得维持8个小时,加之深圳气候湿热,艰苦的工作条件对人的身心都是巨大考验。而培养一名熟练工大约需要3年时间。但现在,工人已经转移了阵地。堆场外的一座办公楼5层,坐落着妈湾智慧港的智能操作中心。相邻的3个操作室分别贴上“自动化岸桥”“自动化场桥”“自动驾驶集卡”的标签。

自动化场桥操作室


自动化岸桥的操作室内,凭借5G等技术的助力,远控岸桥司机双手如操控电竞游戏机般熟练运作手柄与键盘。岸桥上的摄像头充当作业现场的“眼睛”,让作业区域无死角。这种“远控”作业模式,大幅改善了岸桥司机的作业环境,提升了作业效率,也保障了作业安全。而培养一名远控岸桥司机的时间也缩短到仅需7个月左右。

自动化场桥的操作室内,每名远控场桥司机紧盯面前6块实时监视屏。这一环节采用“自动化”作业模式,在智能操作系统调度下,远控场桥司机主要进行安全监控和异常处理。“现在一个人可以监控6台设备同时作业,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大幅减少人力投入。”胡子建说。

自动驾驶集卡现场作业


自动驾驶集卡的操作室内,远控集卡司机坐在模拟驾驶舱里,手握方向盘,眼盯监视屏。胡子建介绍,妈湾智慧港目前一共有38台“5G+自动驾驶集卡”,拥有全球首个具备实际作业能力的5G智慧港口水平输运场景。这一环节也采用“自动化”作业模式,司机主要扮演监护者角色。覆盖全港区的5G网络将车上的北斗高精度定位信号实时上传给智能操作系统,支撑系统对港区卡车进行全场调度,合理规划最优路径,大幅提升卡车行驶效率及作业顺畅度,进而提升整个码头的生产效率。包括作业信息在内的港区各种参数信息,源源不断地汇聚到数字孪生“妈湾智慧港”上。通过数字孪生系统,不仅可以还原过去已经发生的操作过程,还能通过计划数据的导入来提前预演未来,进行计划优化,实现低成本试错。

智慧化升级从内部的生产领域延伸到对外的服务领域。深圳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妈湾智慧港的货物装卸、查验通知、物流运输、舱单放行、吊还柜、费用结算、集装箱动态等重要信息,均可在网上查询、办理,实现无纸化作业,流程更加透明,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妈湾智慧港嵌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及贸易便利化区块链平台”数据信息,跨境贸易链上的各参与方均可轻松实现信息互联、数据共享,真正实现了物流全流程可视化。

智慧化升级促进妈湾智慧港全方位提质增效。招商港口副总经理、招商局港口(华南)营运中心党委书记刘彬介绍,相比改造前,妈湾智慧港的岸桥单桥综合作业效率提升约5%,场桥单桥综合作业效率提升约50%,闸口通过效率提升约50%。

更直观的变化在于吞吐量。随着2021年6月两大泊位完成升级,全港业务量逐年攀升。2023年妈湾智慧港全港吞吐量341万标准箱,较2020年增长了194万标准箱,三年复合增长率32.4%。


招商之芯


2017年9月,妈湾港转型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此前妈湾港是一个传统型散杂货码头,主要负责粮食、钢材、木材、砂石等散杂货的装卸仓储业务。

彼时,妈湾港迎来地域与行业的双重发展红利。区域方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均上升为国家战略。行业方面,“航运强国”概念首次提出后,智慧港口建设成为大势所趋,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先后投入运营,天津港、广州港等多个头部港口也纷纷开启自动化改造。

妈湾港转型改造工程从软硬件两方面展开。硬件设施方面以“多元化”为改造方向,从原来单一的散杂货码头向散杂货与集装箱并重的综合性码头转型。刘彬介绍,妈湾港原4个散杂货泊位,升级改造成2个20万吨级的集装箱专用泊位。改造后的妈湾智慧港,港区占地面积98.36万平米,泊位岸线总长1930米,共拥有5个泊位,可供靠泊世界最大型的集装箱船。

软件配套方面以“智慧化”为改造方向,从原来的传统码头向智慧港口转型。刘彬介绍,招商港口通过“招商芯”“招商ePort”“智慧管理平台(Smart Management Platform,以下简称SMP)”三大平台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将妈湾智慧港打造成传统码头向高效安全绿色无人智慧码头转型的标杆。

“招商芯”是招商港口旗下招商国科自主研发的港口生产操作管理系统,包括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CTOS”、散杂货码头操作系统“BTOS”、园区智慧管理系统“LPOS”。

“招商ePort”是以招商港口的全球港口网络为基础,面向港航物流业,提供一站式智慧物流、智慧监管、智慧商务等港口综合服务的数字化综合服务生态平台,助力构建智慧港口生态圈,通过平台促进物流相关方的交易,实现港口业务模式创新。

“SMP”通过管理系统集成,形成贯穿企业全流程、连接企业全场景、对接企业全系统的统一平台,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全面数字化管理,通过全球业务核心数据展示和分析,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提供一站式经营看板,支持管理决策。

以“招商芯”为核心,招商港口汇聚“招商芯”、“招商ePort”、自动化技术、智慧口岸、5G应用、区块链、北斗系统、人工智能应用、绿色低碳等9大智慧元素,形成具有“招商特色”的智慧港口综合解决方案。以妈湾智慧港为主要成果载体的招商港口“传统集装箱码头数智化转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还获得2021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这套解决方案具有自主性、兼容性和可复制性三大特征。”刘彬表示,自主性方面,“招商芯”是一套完全自主可控的核心系统,它打破了我国港口智能中枢系统长期面临国外产品技术垄断的困境。兼容性方面,该方案既可适用于现代化的自动化码头,也可帮助传统码头进行改造升级,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优点。可复制性方面,该方案在国内外的推广,推动中国智慧港口方案的影响力持续增强。


赋能转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