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软科
软科是全球领先的专注高校绩效评价与提升的专业化研究与咨询服务机构。 软科每年发布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大学排名、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等。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排名之一。中国大学排名方法客观透明,是洞悉中国大学竞争力的参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能源观察  ·  《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印发 ·  21 小时前  
南方能源观察  ·  eo封面 | 争鸣“十五五”能源规划(上) ·  21 小时前  
航空工业  ·  蓄力奋战“开门红” 跑出新年“加速度” ·  昨天  
航空工业  ·  他们,在“战位”迎新春 ·  2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地2月峰谷电价 ·  3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地2月峰谷电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软科

这所刚满10岁的学校,是如何成为“最强双非”的?

软科  · 公众号  ·  · 2020-12-20 18:30

正文



近几年来,这所成立仅十年时间的高校有点火。


“网红大学”,“黑马”,“赶超双一流”,是他身上的标签。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这所学校冲进了前50,位居第46名,甚至还超过部分一流大学。


没错,这就是被称为“最强双非”的南方科技大学。




来路多艰,好事多磨


一开始的故事,并不简单。


据2007年9月中国新闻网的报道,南科大的参照目标是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从一无所有到快速崛起,只用了仅仅十几年时间,几乎一眨眼就成为了亚洲顶尖大学。


图源:中国新闻网


对面的深圳呆住了。不行,我们也要搞一把。


2007年,深圳作为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试点,这一年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南科大开始筹备。2009年6月,朱清时院士被聘任为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2010年12月,教育部同意筹建南方科技大学。 以“小而精”为目标,舍弃以往的“高大全”,南科大一开始就奔着创新去的,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从一开始采用完全的自主招生到改用“6+3+1”模式(高考成绩占60%,自主招生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10%), 南科大是国内第一个吃“自招”螃蟹的人 。这么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自主招生的政策,但和清华、北大等同样实行自招的学校相比还是不同的。2012年,当时的朱清时校长在接受安徽网专访时表示,“清华、北大自主招生来的学生只是一部分,而我们全部的学生都是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高考分数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一般只要过了本科线就可以,关键是来了之后要参加南科大的考试,以他们自己的考试为主。”


一开始的招生并不容易。2010年那个时候,学校没有全职教授,没有副校长,没有完整的行政架构,连校园都刚刚建成。


首场南科大招生咨询会异常火爆,学生们都嗨起来了。不用高考,校长不是官,双语授课,补助一万元生活费,太诱人了,但此时报名南科大还需要一定的勇气。伴随着报名表的,还有一个叫“参与教改试验班完全自愿”协议。试验班是一场赌注,如果失败了,那么除了得到一张无法受到外界认可的文凭之外,还有被浪费的四年光阴。


2010年12月18日,南科大首场招生咨询会上,朱清时校长回答学生的提问
(图源:新民晚报)


终于,在2011年2月,教改实验班45名新生报到入学,南科大正式开学了。这一年有点难,缺乏老师,硬件不完善。这位曾任十年中科大校长的朱清时先生,运用了自己所有的声望和人脉,竭尽所能地邀请各领域的顶尖专家,包括著名物理学家陈应天、中科院院士葛墨林等。但也是在这一年, 南科大被《科学》杂志评为 “2011年度全球科技产生影响力的重大新闻事件”之一。


《科学》杂志截图


2012年6月,已经66岁的朱清时校长为了第二年招生,在十天内连续跑了八个省份。在一场招生宣讲中,他一个小时面对媒体,一个小时面对家长,只是在中间休息了10分钟。在7月,第二批招生的188个学生被录取。


朱清时校长在招生会上为同学加油(图源:武汉晨报)


2013年,南科大开始慢慢步上正轨,招生人数扩充到388人。根据南科大招生网发布的本科招生录取情况,2019年学校已面向22个省份招收本科生1064人,且 生源质量在前几年持续上升的基础上,继续稳步提升 。高考成绩方面,综合评价录取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绩省排位继续提升,在绝大部分省份达到省理科前1%左右。能力测试面试方面,除上海、浙江之外的20个省份的绝大部分新生得分集中在80-95分区间(百分制);上海、浙江举行综合面试,优秀率88%以上。


南科大招生网截图


2015年4月,成立仅5年后,学校就设立了研究生院,并于同年9月开始了与澳门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开启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创新之路。2018年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短短时间内能实现如此跨越式的发展,可谓是比“深圳速度“还深圳速度。


学校在研究生招生方面同样也是风生水起。 据“南科大研究生”公众号公布数据,2020年学校共录取新生1475人,在2019年研究生招生人数首度破千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其中硕士生920人,博士生555人,研究生招生人数连续两年超过本科招生人数。新生来自于国内外3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其中不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海内外一流高校。


图源:“南科大研究生”公众号


回首这几年南科大走来,遭遇过危机、面临过质疑。但就像南科大协理副校长韩蔚所说的,既然选择了改革的道路,就会不断有新的挑战;如果是一名勇士,就要永远奔跑。




实力?用数据来说话


那这所南方科技大学到底实力如何?成立时间如此之短,也不是双一流,到底为什么越来越备受关注?


人才培养,名校名企收割机


据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发布的数据,在升学方面,截至6月28日,在933名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超六成的毕业生选择了继续升学深造。 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排名中,南科大位居第26名。


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中,142人将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直博比例近24%。境外升学的本科毕业生中,自主申请深造的毕业生占九成,境外联培项目约占10%。其中,178人前往 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等 海外名校深造,占境外升学人数逾50%。境内升学的本科毕业生约占总体升学深造人数的四成。保送毕业生就读高校包括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内一流高校,也有部分优秀毕业生选择继续留在本校读研。


南科大2020届毕业生大数据(图源:南科大新闻网)


在就业方面,共有近三成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 2020年本科毕业生入职的知名企业的数量和入职人数较去年相比有明显提升 ,例如华为、腾讯,今年录取南科大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0人、11人。其他毕业生中也有不少入职阿里巴巴、百度、安永等知名大厂的。


科研,苦心孤诣,硕果累累


科研,评价一个学校综合实力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对于理工类大学而言。


学校的“自适应与高精度数值方法及其理论分析”荣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学校参与完成的“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据南科大官网发布,2019年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技项目415项,总经费高达12.7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68%。2019年学校教师共计发表期刊论文2608篇,其中SCI收录2119篇,授权专利154项。


根据软科统计的 2020年中国内地高校N&S论文数 ,截至2020年11月,南科大在国际上最为知名的两大综合性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表了6篇论文, 在中国内地高校N&S论文数统计排名中位居第9,对整个科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突破性发现。



短短几年来学校在科研工作方面不断突破硕果累累,成果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足以见得学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和展示出的不俗实力。


高端人才云聚,群英荟萃


南科大拥有国内顶尖水平的师资力量,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高端人才排名中冲进前10,高居第8。


据南科大官网发布,截至目前,南方科技大学已签约引进教师1044人,包括院士44人,国际会士38人,教育部特聘专家31人。90%以上的教学科研系列教师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师资队伍中高层次人才占比超过40%。


南科大官网截图


南科大对于人才的引进也是大批量大手笔大力度。“杰青”向来是科学领域评判创新潜力与学术水平的权威标尺,“杰青”的加盟不仅能使学校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实力大大提升,更能全面带动学校的综合竞争力。根据软科的 中国各高校“杰青”当选数统计 ,2016年至2020年,双一流建设以来,通过总现职人数与总当选人数的对比来看, 南方科技大学引起“杰青“多达22人,是中国各高校中求贤若渴第一名。





竞争,狭路相逢勇者胜


学校做大做强了,自然避开不了被比较。在知乎上搜索“南方科技大学”,看到最多的话题是“南方科技大学和xxx哪个更好”。其中为大家议论最多的要数上海科技大学、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知乎截图


上海科技大学的定位和南科大高度相似,同样是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成立于2013年,也是一所非常年轻的“以理工科为主、小规模、研究型、高水平”的国际化大学。


从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来看,上科大位居第62名,较南科大略逊一筹。南科大坐落于经济强市但缺少好大学的深圳,而上科大坐落于中国的经济中心兼高教强市上海。南科大从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先导和示范开始,落脚于为地方建设和创新服务;上科大则从地方支持开始,落脚于配合国家的科技创新创业。 这两所大学虽然同为新兴高校,但是其未来发展规划是有差异的,不过目前都能够非常充分地服务于所在城市以及所在区域。


图源:上海科技大学官网


深圳大学,成立于1983年,深圳市的“长子”高校,而南科大仅用了十年时间就与其并肩。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位于深圳的公办高校,然而从学校历史来看,深圳大学更有底蕴;从规模来看,深圳大学的学科更广,偏向“高大全”,而南科大偏向于“小而精”。南科大自不必说是为了填补深圳好大学不够多的缺点,在南科大成立后,随着各类高校纷纷在深圳设置不同类型的分支机构,深圳的高教才逐渐丰满起来。 但这两个学校的建立,无论是对深圳的经济发展还是高教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图源:深圳大学官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