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定点帮扶工作总体部署和体操中心党委
2024
年大体操强省强县和体育帮扶工作安排,体育总局体操中心进一步发挥大体操项目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上的特有优势和综合带动效应,通过深入调研一线,了解织金县和桑植县大体操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立足当地体育文化特色,开展排舞采风活动,同时在桑植、繁峙、代县等地广泛开展排舞进校园、广场舞进社区公益送培活动,推动体育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体操中心按照“调研—落实—发现新需求”战略一体化推进帮扶工作,大力推动大体操项目普及度,提升“党建
+
帮扶”的深度融合,提高政治站位,在做好奥运备战、巡视整改、体育强国等多项重大任务的同时,打造体育帮扶精品,全力以赴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效。
体育赋能 多措并举助力湖南桑植乡村振兴
湖南桑植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奠基人之一贺龙元帅的故乡,也是体育总局定点帮扶县。体育总局体操中心通过两次调研,走访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学校、桑植县四中等地,实地了解桑植县体育工作和桑植县校园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深入了解了大体操项目助力当地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后,体操中心开展的排舞、广场舞等运动项目,因具有场地灵活性、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运动趣味性等多方面的优势特点,为解决织金县和桑植县开展体育运动的困境和体育帮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体操中心量身定制了助力桑植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并持续开展实施。
开展公益送培活动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为了缓解群众反映的排舞、广场舞项目师资匮乏问题,
6
月
15
至
16
日、
21
至
23
日,总局体操中心分别以线上和线下方式在桑植县开展排舞、广场舞等大体操项目两次公益送培活动,加大排舞、广场舞项目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排舞、广场舞项目教师专业化水平,满足群众需求。
在线上,国际级教练员、裁判员朱舸明,国家级教练员、裁判员易红芳、张红辉培训的两首不同风格的曲目《舞动中国》《小宇宙》排舞深受学员们喜欢。培训过程中,专家老师们倾情授课,耐心解答学员们的问题,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感受到了专业的指导和关怀。同时,线上互动环节也十分活跃,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线上培训参与人数众多,覆盖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层次的舞蹈爱好者。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排舞基础教学、广场舞技巧分享、舞蹈音乐欣赏等,让参与者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
在线下公益送培活动中,在体育总局体操中心指导下,湖南省排舞广场舞协会特别选派三名排舞世界冠军前来授课,向学员分享排舞的最新理念和技术,并组织实践操作和经验交流。培训人员从排舞基础理论、排舞评分规则、排舞创编意义和编排技巧、排舞队形变化四个方面对学员进行培训。“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排舞和广场舞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接下来的实践培训我会努力练习,争取学到更多知识。”学员刘远桂说道。
培训通过“启动仪式
+
培训
+
闭幕式汇报演出”等板块设计,提升桑植县排舞骨干和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桑植县排舞进校园、进社区工作的推广和实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健康需求,让桑植更美更靓。
开展排舞采风活动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桑植是中国民歌之乡,这里有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蒙古族、高山族等
28
个少数民族,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待挖掘。排舞项目作为音乐与体育结合最紧密的项目之一,通过把桑植民歌融入到排舞运动之中,可以让桑植民歌唱出湖南,唱遍全国。
7
月
3
至
4
日,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在桑植开展了
2024
年“挖掘与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排舞采风活动”。采风专家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前往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马合口白族乡麦地坪村观摩交流等方式,深入挖掘桑植县特色文化资源。
在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三道茶、杖鼓舞等具有浓郁白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展示,让采风专家更加了解桑植白族的历史由来和文化渊源。在马合口白族乡麦地坪村,杖鼓舞传承人钟必武带领乡亲们表演了一套原生态的杖鼓舞,也让专家对桑植白族有了更深的了解。“了解桑植白族的故事和文化后,再看杖鼓舞感觉又不一样了。我们想把最能代表白族特色、最精华的民族元素加以提炼,和排舞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白族的文化。”来自湖南的专家组成员朱舸明说。
专家团队也坚持“采风团队在哪里,排舞就送到哪里”,做排舞运动的自觉分享传播者。采风活动现场,来自福建的排舞专家杜薇手把手教大家学习源于傣族的民族排舞《有个美丽的地方》。杜薇说:“把我们少数民族的好东西分享给世界,同时也要把国际性的排舞带到少数民族地区。”在挖掘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进行“送教下乡”,把排舞送到当地。这不仅是文化的碰撞,更是情感的交流。
此次采风活动,采风工作组亲身体验了桑植县乡村的淳朴生活和丰富文化,并积极探索如何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排舞创作中,以更好地展示桑植的地方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新鲜的艺术享受和文化启发,也为桑植县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开展特色校结对帮扶 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根据深入调研,体操中心了解到桑植县共有中小学校
58
所,学生
59681
人,体育教师
368
人,其中包括专职体育教师
200
人,兼职体育教师
168
人。桑植县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主要有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象棋、啦啦操等活动,每年坚持举办相应的篮球、乒乓球、象棋、田径、足球大课间等县一级的比赛活动。桑植县重视特色学校的发展,其中篮球特色学校
6
所,足球特色学校
10
所,非遗传统学校
2
所,民族传统学校
1
所。但也存在师资力量匮乏,大体操项目开展少,大课间运动趣味性低,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
针对桑植县开展体育特色校建设和体育支教的需求,总局体操中心积极对接体育特色示范校保定市第七中学,邀请校长吕金起来到桑植与各学校面对面座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推动特色校结对帮扶工作。
吕金起表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保定七中开创了适合自身发展的‘
7135
’教育模式,形成‘一班一特色、一人一设计、一生一导师’的特色,尊重学生个性,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为每一名学生量身定制适合的课程,通过体育特色为国家专业运动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学生未来发展引领方向。”他希望桑植各学校可以加强与外省区市的交流,探索结对帮扶模式,大力推动体教融合向高度、深度、广度发展。
排舞采风项目缘起
2012
年,为展现“
5.12
”汶川地震后四川都江堰师生的全新风貌,贯彻落实《“美丽的花朵”——都江堰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行动纲要》文件精神,在体育总局群体司的支持下,体育总局体操中心联合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市教育局、体育局,共同开展了“美丽花朵绽放都江堰”全民健身大型排舞展示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深刻感受到了民族舞蹈的魅力,并感受到体育带给人的力量,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希望通过民族采风这种形式,挖掘和传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创编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排舞。因此,从
2013
年起,体育总局体操中心正式启动了“挖掘与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排舞采风项目。
十年来,排舞采风工作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从四川阿坝
(2013
年
)-
湖南通道、凤凰
(2014
年
)-
云南红河
(2015
年
)-
西藏山南、拉萨
(2016
年
)-
湖北利川
(2017
年
)-
贵州毕节
(2018
年
)-
西藏阿里、日喀则
(2019
年
)-
宁夏
(2020
年
)-
西藏
(2023
年
)-
湖南
(2024
年
)
,与当地文化团、艺术专家等深入交流、探讨,将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舞蹈元素与国际流行排舞舞步相结合,最终创编了具有羌族、苗族、侗族、藏族、彝族、白族等风格的优秀原创排舞曲目三十余首。
排舞采风项目通过排舞这一深受群众喜爱的运动形式,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新的表现形式,让民族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排舞项目的推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每年在采风项目期间,采风工作组都会结合排舞公益送培活动,为当地的群众带去排舞健身方式,成为增强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的重要路径之一。
“村舞”跳起来——
公益送培送进山西繁峙、代县
为进一步落实
2024
年体育总局体操中心乡村振兴工作安排,
6
月至
7
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排舞进校园、广场舞进社区公益送培活动陆续走进山西繁峙、代县,普及发展排舞、广场舞项目,让更多基层百姓科学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在繁峙县,在体育总局体操中心指导下,繁峙县老体协组织了
200
余名广场舞爱好者参加了培训活动,太原市啦啦操运动协会选派了五名专家教练进行了授课。公益送培还送进学校,来自繁峙县实验小学、滨河小学、北城街小学、逸夫小学、笔锋小学、北城中学小学部、繁峙二中、繁城中学、职业中学等学校选派教师参与了活动。
培训现场为老师们安排了观看排舞简介视频和实践教学。老师们了解到排舞起源于美国,是一项舞步统一,风格各异的国际性运动舞蹈,集艺术、文化为一体的体育项目,称为“国际健身文化交流语言”。排舞作为一项由音乐和固定舞步融合在一起的运动,每首曲目独一无二,都有属于自己的舞谱。根据世界排舞联合会的国际竞赛规程,排舞共有六大类型,包含升降起伏类、律动类、平滑类、古巴类、街舞类、舞台类。我国还设立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民族类、曳步舞类,八大类别涵盖华尔兹,牛仔、桑巴、嘻哈、爵士、现代、民族、曳步舞等上百种运动舞蹈风格。参培人员进行了《健康动起来》排舞套路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