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管理智慧
专注商业管理,每日发布管理、职场、互联网转型、社区实践方面的优秀文章,超过116万商业人士订阅。倾力打造的“千禾会”社区——汇聚国内数十位顶尖社区实践先行者,做你的社区实践伙伴,目前已正式上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似水之流年  ·  蛇年首秀 ·  昨天  
似水之流年  ·  蛇年首秀 ·  昨天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研讨会】3月14-16日,并购六条重大机遇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管理智慧

干货!2024中国制造业出海趋势分析

管理智慧  · 公众号  ·  · 2024-07-09 07:15

正文

作者|  罗琦

来源|  鲸圈出海,管理智慧

咨询合作| 13699120588

图片来源于pixabay

引言

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202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海外营业收入总额跃升至7.2万亿元,较2022年激增1.16万亿元。海外营业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亦提升至18.4%,较上年增加1.09个百分点。海外资产规模也持续扩大,2023年达到6.89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1.5%。


01

整体趋势


1、 “本地化经营”成为必要选择


深入本地经营可以贴近本地市场,实现从客户触达到销售与留存的全流程管理。本地化供应链布局有助于上下游企业联合出海,串联更多产业链环节降低成本;并且还有利于规避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限制关税,特别是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此外,新兴国家通常拥有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及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优势,为国内企业转移产能进一步提供降本机会。


2、 “走进去”模式多元化


营销出海被视为早期探索阶段的明智之选。截至2023年约六成的制造企业计划在海外设立营销中心以增强销售与服务能力。


中国企业海外机构设立情况



中国制造业企业通常以设立分公司作为海外营销的基础。而在海外业务拓展过程中,与当地领先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非常重要,除采取绿地投资在海外建厂外,也要积极寻求境外合资与并购等多元化模式,后两者克服了绿地投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和经营风险较高的问题,能更快速有效地获取当地的产业链优势资源。


案例赏析:

在乘用车领域,销售与售后服务尤为关键。小鹏汽车通过自营门店和经销商合作模式进入挪威、荷兰、瑞典和以色列市场;而零跑汽车则与Stellantis股权合作,借助其成熟供应链资源在大中华区以外销售零跑汽车。

02

考虑因素


1、市场选择:


市场选择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的首要挑战。企业需要具备全球视野,考虑目标市场的经济环境,政策法规,消费者需求等多重因素。


成功案例:

起步于浙江的户外家具品牌Outer不仅成功树立了海外品牌,还实现了高端溢价,这靠的是正确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后的市场选择策略。lululemon 从瑜伽裤转向运动休闲生活方式使得市场上限被拉高到 400 亿美元,Outer 从中获得启示,将户外沙发转成户外生活方式,把研发设计中心放在当地市场,深入研究如“湿坐垫”“鸟屎攻击”“笨重雨伞”等嵌入美式家庭生活的本地化问题,并因美国使用邮件频率高而专门搭建邮件营销团队,而非公众号、小程序等,充分满足了目标客户群体需求。

(参考来源:澎湃新闻)

失败案例:

给品牌命名“YOYOGrills”的烤炉制造工厂想以此进入美国市场,结果备货500台发到美国,最后只售出了5台。原因在于虽然烤炉是美国家庭必备的用具,但主流消费人群是40-45岁的中年男性;而“YOYO”这样的名字在美国人心中有种少女感,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定位不明确而导致销量惨淡。

(参考来源: 中国制造网副总裁 秦臻)


制造业企业海外建厂的行业分布以电子、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和汽车为主,化工、医药和轻工制造次之。地域选择上东南亚和北美是首要选择。其中,建厂数量较多的国家包括美国、越南、新加坡、泰国、德国等。


(数据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截至2023年)


综上,若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可考虑东南亚国家,并且印尼等国的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增长,选择这些国家还有利于获取更多当地市场份额;为了市场拓展及突破贸易壁垒则选择北美地区,出于销售、研发等目的选址倾向美国、德国及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更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发达国家地区的本地化程度和充分利用当地高端人才。


中国车企东南亚市场布局占比高


2、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出海过程中的重要挑战。企业需要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一方面需要应对汇率波动的经济风险,另一方面不同国家相关规定的差异也给合规经营带来机遇和挑战。


海外建厂相关强制性或优惠性法案和行政令示例 (来源:美国、加拿大政府官网)


外部法规之余,内部政策调整也是出海企业的发展趋势之一。随着企业出海步伐的加快,对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需求增长,需进行组织结构调整,设立海外分公司或调整内部的职能部门和业务流程等;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仅要尊重海外员工的文化背景,促进组织文化的融合,同时还需要关注不同国家的劳动法规。


案例赏析:

沙特实行本地员工保护政策,鼓励企业招聘时优先考虑本地员工。在沙特市场,企业不仅要满足“沙化率”(不同行业所规定的沙特劳工的比例)的硬性要求,还需关注其可能产生的本地化内容的调整、购买力转向本地产品和服务的引导措施等。


3、产业升级:数字化与绿色低碳


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的另一个重要挑战,企业需要应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技术趋势。


2024年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各类政策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例如江苏政府大力推进“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聚焦16个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将加速形成“万企竞发、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工业互联网平台供给和应用两侧协同夯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载体;“碳足迹”“产品数字护照”等新型应用加速普及,将驱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随着国内电商的发展,家居电器等小型制造业出海化,特别是小型智能化家居设备(如扫地机器人)在美国发展迅猛。为应对更为严苛的海外环境与日益增长的国际化服务需求,企业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设计,提升服务质量等。


案例赏析:

美嘉林还先后为中国重汽、比亚迪、奇瑞、北汽新能源、长安、smart、领克、Lotus、远景能源、迈瑞医疗、赛格威、OPPO、思瑞普等企业构建全球化服务的售后服务平台,实现了智能化服务支持、个性化服务推荐等功能,提高了服务人员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参考来源:数控铣床2007)


“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以绿色低碳为重心的产业新格局正在形成。中东海湾六国的政府正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例如沙特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发电占比提升至总发电量的50%,且沙特政府正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和城市大脑项目,这带来大量数据中心支持以及对境内外数据安全合规存储的需求,这些都是中国电力企业央企、国企在新能源发电及装备制造领域新的投资热点。


03

区域布局


全球化背景下,跨洲多点布局仍是当今制造业出海主要方向。不仅能多元化拓展市场,还能在疫情冲击和全球地缘政治、经济不稳定的多重挑战下分散风险,保障供应链稳定。截至2023年,45%的企业已实施了跨洲布局战略。企业应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制定营销策略。


1、东南亚地区


东盟中传统热门投资国家包括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等,该地区优势在于消费市场潜力庞大,劳动力成本低,贸易法规有利。


当前,联动上游产业链出海成为新趋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电力设备价值链具有强大带动性:许多电池制造商与关键材料供应商在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地启动合资计划,以响应上汽、长安、长城和比亚迪等大型车企。


案例赏析:

2023年蜂巢能源投资2.1亿元在泰国设立模组PACK工厂,龙蟠科技在印尼投资20.6亿元建设新能源动力与储能电池正极材料工厂以及星源材质投资50亿的马来西亚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一期项目,共同推动电池产业链快速发展。


此外,柬埔寨等具有贸易关税政策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国家也是当前的投资新热点。例如柬埔寨的齐鲁、桔井省经济特区、西港特区的纺织服装、轻工家电、食品加工与五金器械等工业产业。


2、中东海湾六国


该区域的优势在于其石油的经济转型策略、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利好、高人均GDP和年轻化人口结构带来新兴的高消费市场。当前的投资领域主要趋于电力设施投资和数字化新基建:在电力设施上该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长日照时间带来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而数字化新基建则是中东国家的刚需所在。


3、拉美地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