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刊速览
地刊速览专注科普,尝试用最通俗的语言,对地球科学前沿进行科普式的介绍,一方面希望对地球科学研究人员有所帮助,另一方面向非地学背景人员展示地学之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地刊速览

Geology:远古海洋的体温计:揭秘中新世北太平洋的温暖之谜

地刊速览  · 公众号  ·  · 2024-11-24 22:49

主要观点总结

近日《地质学》期刊发表文章,分析北太平洋中新世时期的温度比现在高出16℃,且该时期的温度变化与南极冰盖的消长同步。这项研究证实了中新世气候最佳期的全球变暖现象,并指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可能是主要原因。文章由“地刊速览”创作,并提及意得辑为科研作者提供英文润色等服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海底沉积物岩芯中的烯酮化石记录北太平洋中新世时期的温度比现在高出16℃。

科学家们通过烯酮化石测量了北太平洋过去1800万年的海面温度,发现中新世时期的温暖现象并非局部,而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关键观点2: 北太平洋的温度变化与南极冰盖的消长同步。

研究结果表明,北太平洋的温暖程度与南极冰盖的融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是一致的,这意味着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关键观点3: 研究证实了中新世气候最佳期的全球变暖现象,并暗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可能是主要原因。

这项研究为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线索,并强调了监测和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4: 文章由“地刊速览”创作,并提及意得辑的服务。

意得辑为科研作者提供英文润色、学术翻译、SCI/EI/SSCI发表指导等服务,且为地学用户提供专享优惠。


正文

【导读】 近日《地质学》期刊发表文章,分析了 海底沉积物岩芯中一种微小的海洋生物化石——烯酮,它就像“远古温度计”,记录着当时的海水温度。结果发现,北太平洋在距今约2300万到530万年前的 中新世 时期的温度,比现在高出16℃!并且 北太平洋的温度变化与南极冰盖的消长同步,说明当时的全球变暖并非局部现象,而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很可能是因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而导致的。

地球的气候并非一成不变,它像一个巨大的呼吸系统,时而温暖,时而寒冷。 在中新世,地球经历了一段特别温暖的时期,被称为 中新世气候最佳期 (MCO, Miocene Climatic Optimum,大约在1700万到1400万年前)。 随后,地球又逐渐变冷,进入了 中新世中期气候转型期 (MMCT, Middle Miocene Climate Transition,大约在1400万到1280万年前)。

就像医生要给病人量体温才能了解病情一样,科学家们也想知道过去地球的“体温”是多少,才能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之前,科学家们测量了北大西洋的“体温”,发现它在MCO期间很温暖。但是,北太平洋的“体温”记录却很少,这就像只知道一个人的左手温度,却不知道右手温度,无法判断他是否真的发烧。

为了测量北太平洋的“体温”,科学家们从海底钻取了长长的沉积物岩芯。这些岩芯里包含着一种叫做烯酮(Alkenones)的微小海洋生物化石,它们就像微型“温度计”,记录着当时的海洋温度。通过分析这些“温度计”,科学家们重建了北太平洋过去1800万年的海面温度。

结果发现,北太平洋在MCO期间非常温暖,比现在高出了16°C!更重要的是,北太平洋的温度变化与南极冰盖的消长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当南极冰盖融化时,北太平洋变暖;当冰盖重新增长时,北太平洋也变冷。这说明MCO期间的全球变暖并非只是局部现象,而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这项研究 证实了MCO期间的全球变暖,并且表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可能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Jared E. Nirenberg , Timothy D. Herbert; North Pacific warmth synchronous with the Miocene Climatic Optimum. Geology 2024; doi: https://doi.org/10.1130/G52432.1


本文由"地刊速览"创作,转载请在文章开头醒目位置标注" 本文来源:地刊速览 "。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