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感离不开人的现代化
-
在行善与守法之间,要拿捏好分寸
韦天推荐导读:
有奖有罚、常抓不懈,长兴正是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人的素质逐步提升、环境变得更美,人们的生活也向着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幸福感离不开人的现代化
近日,
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揭晓,我省一批城市上榜。这则新闻引发人们热议:“你感到幸福吗?”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的?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归宿。”有位学者这样说过。现代文明生活,必须依赖高素质的人来创造,而现代化的过程,其实也在塑造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在建设“重要窗口”的过程中突出人的现代化,除了提高个人修养,更需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成风化人。
从
“谋食”到“谋道”,现代化的本质其实是人的现代化。“只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是不健康的发展,“只重物不重人”的治理是不合格的治理。人的现代化,其实就是思想、观念、意识、素质能力等的现代化。“重要窗口”的内涵十分丰富,但说到底是围绕着“人”这个关键因素来展开。我们建设“重要窗口”,应当突出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除了教育之外,离不开治理层面的积极引导;紧紧围绕人的现代化,也正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力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从出门佩戴口罩到推广分餐公筷、从保持社交距离到保持城乡环境的整洁卫生,都逐渐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仓廪实而知礼节,每个时代都需要通过各种治理手段,打造与之相匹配的时代精神与文明守则。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和越来越复杂的治理形势,我们的社会治理还应该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比如,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很难,但是在我省长兴,3年间通过借助智能化手段、建立“老娘舅”志愿服务队等长效机制,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3个100%”的背后,改变的是千百年来的老习惯,兴起的是新时代的新风尚。有奖有罚、常抓不懈,长兴正是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人的素质逐步提升、环境变得更美,人们的生活也向着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韦天推荐导读
:
对好人善行的保护,立法可以更完善
在行善与守法之间,要拿捏好分寸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近日,在安徽马鞍山,一名男童独自留在车内,被车窗玻璃卡住脖子。凌某与工友们发现后赶紧报警,最终男孩被救出来了。
按理说,好心人帮了忙,孩子家长应该感谢才是,而凌某却被孩子妈妈指责涉嫌侵权。原来,凌某把救援过程拍摄下来发到网上了。从视频内容来看,拍摄者对着男孩面部,近距离拍摄他大哭的画面,随后镜头转至车尾,暴露了车牌号。对此,被救男孩母亲认为,这个视频侵犯了隐私权,如若不删除将起诉他。
本是好心救人,却被指责侵权,凌某不解:
“我说这个视频发出来,是为了警诫一些家长,不要把小孩丢在车上。后来这位母亲威胁我,说要起诉我,态度很强硬,挺让人寒心的。”
那么,凌某是否侵犯了对方隐私?
按照民法,构成侵权行为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主观有过错,二是实施了侵权行为,三是发生损害结果,四是损害结果是侵权行为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