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日前正在
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举行,在
4
月
9
日召开的“智慧产业如何服务美好生活”的分论坛上,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做了《智慧零售重塑未来商业》的主题演讲。而就在此次论坛上,智慧财经研究院还重磅发布了《
2018
“美好生活”智慧零售白皮书》,该报告调研了苏宁、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在智慧零售方面的实践,客观展示了中国智慧零售生态圈。
今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行各业都要为这一目标动起来。具体到零售行业,必须要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体验更好的新生产方式出现,这其实也事关传统商业零售产业的转型升级,智慧零售则成为一个最为具体的破局之道。
智慧零售这个概念由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于
2017
年
3
月的两会期间提出,内涵就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零售产业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与智慧零售相关的概念风起云涌,各方都在力推自己的智慧零售体系,但相同的一个目标是,最终还是要落到低成本、高效率、更好体验这一结果上来。苏宁作为智慧零售理念的最早提出者,同时也在身体力行实践这一理念的践行者,自然成为白皮书中的主角,一个零售新时代里最具代表性的样本企业。
(
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
苏宁作为过去的传统零售巨头,在实施智慧零售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因为苏宁有庞大的线下店铺,将这部分店铺进行智慧化改造使其更为符合新商业零售生产方式的需求,就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里面存在一个路线图,先将苏宁现有门店智慧化,再开出完全智慧化的新店,直至将这一整套智慧化系统推广至全行业。从目前来看,苏宁恰恰是按着这一发展逻辑行进的。
苏宁在几年前就对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断将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商业体系之中,像
VR
和
AR
这些东西,多数人首先看到的是其中的娱乐价值,但苏宁首先想到的却是如何将其吸收进来,为智慧零售添砖加瓦。这些新技术结合起来之后,成为苏宁云店的基本技术架构,而在苏宁云店中使用的大量智能化技术,已使得消费过程与以往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苏宁云店占苏宁门店的比例为
21.5%
,今年
2
月新推出的苏宁云店
3.0
中,应用了刷脸支付、虚拟试衣镜等多项全新技术。沉浸式的消费场景设计,让消费者身处身临其境般的使用场景之中。
(
“开业即网红”的苏宁极物,被智慧零售白皮书称为“用精品电商模式做线下零售的典型”)
智慧零售的必要条件就是打破线上线下的界限,之后就是对
采购
、
销售
、服务等一系列零售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再之后就是多项创新智能技术的大面积应用,通过智能化应用达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体验的智慧零售结果。在这一点上苏宁非常务实,一切以效率和体验为纲,不搞那些浮夸的东西。就拿当下大热的无人店为例,苏宁也有自己的无人店,但相比无人店这个形式,苏宁更重视的是支持无人店运作的背后链条。
从
2009
年开始,苏宁就开始进行向线上转型的努力,之后又成功转型为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零售企业。在长期进行双线运营过程中,苏宁积累下非常丰富的经验,也对零售业的未来有着自己的深刻思考。可以说,在电商领域里,苏宁是最懂线下商业的;而在线下商业中,也很少有人比苏宁更懂得电商运营。这是苏宁智慧零售探索之路的成果显现。
智慧零售白皮书指出,苏宁所提出的智慧零售概念,也可以用来概括整个时代的特征。零售生产关系将从过去的
“产→销→用”演变为“用→销→产”,核心内容从“商品”转变为“服务”。过去的零售是厂商生产什么消费者用什么,未来的零售则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厂商生产什么。零售商作为中间桥梁,需要对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持续互动保持高度关注,提前预知消费需求和市场趋势。而要能做到这一切,唯有通过一些新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零售商需要通过这些技术更懂消费者,更懂市场。
苏宁首先在自己的门店和网上平台中实现了线上线下同价,让消费者无论是在何处消费都不再有价格或者服务上的差别。之后苏宁将会员体系打通,也就是说消除了会员在线上和线下的区别,一个会员身份可以享受到苏宁体系内消费、文娱、酒店、金融等多方面的服务和权益。下一步,苏宁积极开展多元化业务发展,把发展智慧零售所需的物流等业务做起来,并将金融、地产和文创等业务与零售进行更好的结合,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这些步骤看上去不复杂,实践起来很不简单。线上线下同价、会员体系打通,多业务相互融合,意味着供应链、仓储、物流等零售环节要实现数字化,各业务板块之间需要进行有效协同,形成相互依托、配合默契的常态,而这不可避免涉及到内部各部门的权限与职责要划分清楚,唯有如此才能输出较好的用户体验。在苏宁这么庞大的一个商业体身上,要把这一切做到需要的不仅仅是周密规划,更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