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读书
文字之美,精神之渊。关注当下优秀出版书籍,打捞故纸陈书,推出凤凰网读书会、读药周刊、凤凰好书榜、文学青年周刊、凤凰副刊、一日一书、凤凰诗刊等精品专刊。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留一点时间探寻文字的美感,徜徉于精神的深渊,安静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汇学人  ·  马尔克斯的梵文羊皮书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冬至后,练练「八段锦」强身健体,补元气 ·  2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灵魂有趣,生活才有趣 ·  3 天前  
悦读文摘  ·  每天思考一段话 ·  4 天前  
为你读诗  ·  蒙曼讲诗词:腹有诗书,如草之兰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读书

你为什么老熬夜啊!? | 彭敏专栏

凤凰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文学  · 2016-11-03 00:38

正文


电影《薄荷糖》剧照





彭敏专栏·俗世奇谈

你没有铁一样的身体,却还在熬夜努力





  有段时间,我对前途很焦虑。毕业好几年,事业毫无进展,生活捉襟见肘。而身边的同学朋友,一个个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我下定决心发愤图强,每天拼了命地看书写作,不到夜里一两点不许自己上床睡觉。第二天照常上班。


  努力的感觉让人充实,也缓解了焦虑的情绪。虽然上班时经常瞌睡,坐在书桌前也常感到头晕,在几乎要放弃时我总能凭借强大的信念坚持下去。


  朋友们看到我告别了吊儿郎当的状态,都为我感到高兴。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我打电话给家里,说我最近很好,让他们不用担心。


  然而有一天,当我回过头去总结自己几个月来的收获时,我傻了眼。


  那三个月里,我看的书并不比前三个月多多少。写出来的文章,几乎都没有留存的价值。


  看似热火朝天,实则虚假繁荣。


  这是闹哪样呢?


  想起自己忍着瞌睡挑灯夜读,头昏脑涨还趴在笔记本前凑足原计划设定的字数,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三个月来,我不过给自己也给别人演了一出戏,片名是《奋斗》,主题曲是《废寝忘食》。剧情着实有几分感人,却像一个愚蠢的农夫,只顾埋头耕耘,没有考虑到收获。


  每天睡眠不足,看书和写作的效率都悄然下降。缺少清晰的思路,笔端流出来的文字也便失去了灵性。


  用熬夜去努力,需要铁一样的身体。如果没有铁一样的身体,那么就该早睡早起。


  我想起当年考研的日子。


  作为一个资深文艺青年,北大中文系从小就令我垂涎欲滴。可是考的人多,竞争那么激烈,大学时我的成绩又是班里倒数前几名,十个月的时间,我能拼得过那些拿着各种奖学金的学霸吗?


  焦虑感来得排山倒海。


  每天七点半起床,八点半到达自习室,午饭后回宿舍休息一个钟头,大概下午两点开始后半天的学习,一直到十点半。


  周而复始的十个月,每天都拼尽全力,但,从不熬夜,午睡也基本不会落下。觉得困了,还会在桌子上趴一会,直到重新变得神清气爽。


  当时一起考研的小伙伴中,就有每天学习十几个钟头的,把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压缩到少得可怜。


  后来,我考上了,他没考上。


  而他的平时成绩,甚至比我更好。


  网上有句话很警醒人:年轻时拿身体换钱,老了拿钱换身体。


  熬夜伤身众所周知,却谁都不当回事。因为伤身这件事不能每天量化,一目了然。所以我们告诉自己,熬的这几次夜并没有什么呀,你看我不是好好的么。


  而比伤身更大的危害,就是降低工作效率,无声无息地拖慢了我们前进的步履。


  而这一点,至今未被舆论广泛认可。


  我们熟悉的剧情是,在许许多多的励志故事里,都会有一个每天熬夜的变态狂,效率还特高,而他成功的秘诀之一,便是牺牲了别人睡觉的时间用来努力。


  如果你二十来岁,那么的确可以效仿一下这样的变态狂,毕竟那时年富力强,熬夜的后果可能要到很多年后才逐渐显现。可如果你像我一样年过三十,努力,就该是一个有规划的持久战和讲效率的技术活。


  在本可以利用起来的时间里,你不去下意识地上网、刷朋友圈、看视频、和朋友聊微信,不去无休止地忙活些无意义的事,你完全可以在十一点甚至更早之前完成手头的工作和学习。


  大多数人熬夜努力,都不过是七八点到十一点这段黄金时间,没有能够好好地把握。一到了夜深人静,才开始幡然悔悟,于是拉开架势,挑灯夜战,废寝忘食,感人肺腑。



  汉听大会和成语大会之后,总有人觉得我记忆超群,过目不忘,羡慕我天赋异禀。


  其实,我的记忆力和所有人没什么不同。我看书也是看过就忘。只不过,我知道自己有这个问题,所以会刻意放慢看书的速度。在看的过程中,就不断回过头去温习已经看过的部分。


  一本书看完之后,能够记住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一。如果这时着急去看另一本书,或者干脆忙别的去了,那么这本书很可能就白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三分之一的记忆也会不断衰减。当你在心里认定自己看过这本书时,它对你来说其实已经是一本基本陌生的新书。


  这时你就会说自己记忆力不好,开始羡慕那些“记忆力好”的人。实际上,那些所谓“记忆力好”的人,只是做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反复温习而已。从前,对这个问题我只是有些朦朦胧胧的感觉,后来我偶然看到“艾宾浩斯曲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有科学原理的。


  艾宾浩斯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成果,描述人类大脑对新事物的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20分钟后就只剩原来的58%,1天后剩33%,6天后只剩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学习后的1天和6天之间只遗忘了8%!),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恍然大悟,为什么你总是记不住东西,别人却似乎具有过目不忘的神技?


  在读完一本书之后的一周时间里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复习,就是看书最大的秘诀。


  看第一遍时,用笔把重要知识点勾画出来,后面的复习以这些知识点为主,又能提高不少效率。



  在我的电脑里有一个word文档叫《读阅杂记》,记录看书过程中遇到的重要知识点。还有一个文档叫《清词丽句必为邻》,记录那些触动我的句子。甚至还有一个文档叫《做个有趣的人》,摘录网上看到的精彩段子。


  相比于从前在本子上吭哧吭哧记笔记,如今记在电脑里,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隔三差五我就会把这些文档打印出来,带在身上当书读。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两次阅读就能完全掌握的,所以我选择反复温习。


  在读书这件事情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好记性,只有好方法。





彭敏(作家,名刊编辑,电视红人)

1983年生于湖南衡阳,2002-2009年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硕士。2009年至今,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杂志社编辑。曾获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年度新人奖、中央电视台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年度总冠军、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媒体竞赛团年度总冠军。出版励志散文集《被嘲笑过的梦想,总有一天会让你闪闪发光》。




推荐一套好书

长按二维码可进凤凰读书微店购买




鳳 凰 讀 書
文字之美 精神之渊
主编:严彬(微信号:larfure
责编:严彬
推荐文章
文汇学人  ·  马尔克斯的梵文羊皮书
2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灵魂有趣,生活才有趣
3 天前
悦读文摘  ·  每天思考一段话
4 天前
为你读诗  ·  蒙曼讲诗词:腹有诗书,如草之兰
4 天前
漫心情  ·  总有一人,视你如命
7 年前
禅语心苑  ·  人情不过一阵雨,绝了!
7 年前
鲁班御景国际  ·  额!这尺度的确是太大了
7 年前
知乎(微博搜索)  ·  知乎(微博搜索)-20180107-6
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