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微网
集微网,半导体、手机行业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帮助请发送help。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集微网

紫光集团减持中兴通讯;汇顶科技巴展收获信心;长江存储国家存储器基地9月主厂房封顶;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

集微网  · 公众号  · 硬件  · 2017-03-05 07:15

正文

1、紫光集团减持中兴通讯H股 持股比例从8.14%调低至7.72%;

2、汇顶科技巴展收获信心:创新引领全球人机交互与生物识别IC设计发展;

3、国家存储器基地9月主厂房封顶;

4、恒宇北斗新三板上市 国产北斗芯片大规模应用在即;

5、邓中翰:中国应抓住机会实现人工智能领域“弯道超车”;

6、瞄准中国制造制高点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 ”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紫光集团减持中兴通讯H股 持股比例从8.14%调低至7.72%;


据紫光集团在港交所的披露文件,2017年2月24日,紫光集团在港交所以平均每股12.616港元的价格,出售了314万股中兴通讯H股。交易完成后,紫光集团对中兴通讯H股的持股比例从8.14%调低至7.72%。界面


2、汇顶科技巴展收获信心:创新引领全球人机交互与生物识别IC设计发展;


C114讯 3月4日综述 刚刚结束的2017世界移动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MWC 2017)上,许多终端厂商在这个一年一度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行业盛会上发布了年度旗舰手机,成为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其中,来自中国的巨头华为重磅发布了其P系列最新旗舰手机P10/P10 Plus,成为本次大会备受瞩目的明星旗舰新品。


在多项创新功能的背后,也离不开一些默默无闻的幕后黑科技的贡献。例如,华为P10/P10 Plus精美优雅的“一体化”前屏面板设计以及前屏隐藏式Home键“隔屏”指纹认证的功能,就来自汇顶科技全球首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FS(Invisible Fingerprint Sensor)指纹识别与触控一体化技术。


对此,汇顶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帆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华为P10/P10 Plus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也宣告了华为与汇顶科技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在MWC 2017上取得的成功以及多年来众多实实在在的创新案例,让汇顶科技收获了信心。


牵手华为:指纹识别与触控一体化技术助力P10发布


作为华为深耕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旗舰新品,华为P10/P10 Plus除了配置定制版800万像素徕卡前置镜头、后置新一代徕卡双摄像头组合等卖点以外,其精美优雅的一体化前屏面板设计以及前屏隐藏式Home键隔屏指纹认证功能也成为该机的一大亮点,而这一功能的实现正是采用了汇顶科技全球首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FS指纹识别与触控一体化技术。

据了解,IFS指纹识别方案是将指纹识别模组直接贴合在触控屏玻璃面板下方,无需在手机正面或背面挖通孔,这样既方便让终端厂商完美保留原有的外观设计风格,又能满足时下最流行的窄边框设计,还能起到防水、防尘的效果,为终端用户带来更美观的视觉享受和更可靠便捷的指纹识别体验。


不过,作为一项推动行业颠覆式创新的黑科技,IFS指纹识别方案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商用绝非易事。张帆指出,IFS指纹识别方案对芯片传感器的电路设计和软件算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该方案于2014年发布后,汇顶科技与玻璃面板厂商、指纹模组厂商一起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共同攻克了测试中遇到的每一个难题,是我们与合作伙伴对创新的共同坚持与努力使得IFS指纹识别方案成功量产商用,确保了其在性能和供货能力方面均能满足品牌终端客户的严格要求。


凭借出色性能和良品率,汇顶科技IFS指纹识别方案完美匹配了华为旗舰机型P10/P10 Plus的全新ID设计,获得了华为的青睐。“华为P10/P10 Plus采用汇顶科技的解决方案,让我们感到非常振奋!大品牌客户的旗舰手机产品采用汇顶科技的解决方案,是对我们产品、技术、交付能力和质量的全面认可。”张帆说。


实际上,汇顶科技与华为一直都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华为旗下已有多款手机采用了汇顶科技的触控及指纹识别方案。此次华为与汇顶科技牵手2017年度旗舰机P10/P10 Plus,体现了双方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创新科技、实现更好用户体验的共同追求。


推显示屏内指纹识别技术:汇顶科技进入“无人区”


随着国产手机的进一步崛起,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金立等在内的中国本土厂商都在削减机型、做精品,这对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张帆认为,“这既是个机会也是个挑战,事实证明汇顶科技选对了方向,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在MWC 2017上,汇顶科技发布了全球首创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显示屏内指纹识别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屏幕即指纹识别”的技术革新,将驱动新一代移动设备的设计革新。


从实现原理来看,显示屏内指纹识别技术是将指纹识别功能完整的集成到AMOLED显示屏中,用户可以直接轻触移动终端显示屏指定的区域实现指纹识别。相较于传统方案需要独立实体按键或虚拟按键进行指纹识别的设计,全新显示屏内指纹识别方案具备指纹传感器体积小、可以大幅提高移动设备的屏占比、功耗低、采用标准应用接口、容易适应移动设备不同的设计需求等优势,能够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在张帆看来,显示屏内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布,也意味着汇顶科技在人机交互与生物识别IC设计领域真正进入了“无人区”。“目前,显示屏内指纹识别技术距离规模量产还有些距离,我们希望在今年能够有基于显示屏内指纹识别技术的商用产品。”张帆表示,汇顶科技将积极与客户和相关合作伙伴进行有效合作,推动这一创新黑科技走向规模化商用。


坚持创新:开拓更多市场空间


显示屏内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布,是汇顶科技多年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的又一力作。事实上,凭借多年来取得的多项创新成果,汇顶科技已经获得了全球众多知名终端品牌客户的青睐。目前,汇顶科技人机交互与生物识别技术获得了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魅族、金立、联想、TCL、乐视、华硕、Nokia、LG等全球众多知名终端品牌的广泛商用。

对于指纹识别而言,手机只是其中的一个应用场景。张帆表示,“在继续巩固和拓展原有市场的同时,汇顶科技也一直在寻求新的机会,例如在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汽车电子等领域,汇顶科技也在积极向相关的技术领域和市场延展,希望开拓更多新的市场空间。”


十五年来,汇顶科技秉承对研发、服务支持及人才培养的承诺,成为全球人机交互与生物识别IC设计领域的领先品牌,创新成为其立足潮头的关键。截至2017年1月,汇顶科技已申请、获得国际国内专利共900余件。


近年来,汇顶科技凭借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屡获国际、国内技术创新大奖。2016年,汇顶科技凭借IFS(指纹识别与触控一体化技术)和Goodix Link(触摸屏近场通信技术)两项创新技术获得CES 2016创新大奖,成为首家荣获CES全球创新金奖的中国IC设计公司。今年初举行的CES 2017上,汇顶科技凭借全球首创的活体指纹识别方案Live Fingerprint Detection荣获CES嵌入式技术类全球创新金奖。


“这些实实在在的创新案例,让汇顶科技收获了成功和信心。”张帆表示,新产品在世界移动大会上发布后将投入全球市场。我们将以行践言,推动中国IC设计行业的整体发展,力争在细分市场上实现弯道超车,引领全球人机交互与生物识别IC设计领域的技术创新。继续努力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的应用体验,为全球客户带来更多创新价值。


3、国家存储器基地9月主厂房封顶;


2016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41亿元,工业增加值1337亿元,利税总额4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8%、14.03%和5%。省经信委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以壮规模、调结构为主攻方向,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突出创新驱动,加速转型升级。

投资快速增长添后劲

投资快速增长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增添了发展后劲。

总投资1600亿元的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建设,力争2017年9月主厂房封顶,2018年10月量产。

华星光电六代OLED/LTPS项目总投资160亿元,去年2月点亮,目前已经量产。

天马二期六代(LTPS)TFT-LCD项目,总投资120亿元,目前主体厂房已封顶,预计今年上半年点亮试产。

武汉软件新城规划总投资200亿元、工程总面积23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55亿元、竣工面积72万平方米。

5家企业产业规模百亿以上

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产业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摩托罗拉389亿元、武汉邮科院290亿元、冠捷169亿元、鸿富锦155亿元、骆驼集团116亿元。

武汉联想自投产以来迅速成长壮大,产业规模在我省电子信息行业中名列前茅,企业重组后成为摩托罗拉(武汉)移动技术通信有限公司,自2015年以来产业规模跃居本行业全省第一。襄阳骆驼集团的机动车启动电池产销量全国第二。追日电气的充电桩荣获“2016年度中国电气行业充电桩十大品牌”之首。

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围绕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我省电子信息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产业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光通信领域,武汉长芯盛公司研发的40GQSFP+高速光通信控制芯片达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北斗导航领域,光谷北斗被科技部认定为“北斗及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武汉梦芯公司采用全新架构的宽带射频技术研制的新一代基带射频一体化北斗芯片,成本、功耗更低,处于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在红外传感领域,武汉高德公司已研制完成集成片上AD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和大面阵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实现数字化输出,芯片集成度更高、体积更小、成本更低,有效替代进口并填补国内空白。楚天金报


4、恒宇北斗新三板上市 国产北斗芯片大规模应用在即;


随着北斗星座系统的日益成熟,北斗应用产业也在逐渐开花结果。拥有我国首枚“40nm射频基带一体化Soc低功耗高精度芯片”核心技术的恒宇北斗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希望借力资本市场,更好地推动北斗应用产业发展。

突破北斗大规模应用瓶颈

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22颗北斗导航卫星,根据国家规划,2018年北斗导航将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北斗民用用户已达到千万级,预计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制约北斗在半导体行业、在手机终端大规模应用的薄弱环节主要在于芯片。”恒宇北斗董事长李孝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每年高科技芯片进口量相当惊人,甚至超过原油进口量。”

当然,这一局面也在逐步打破。李孝平介绍,2014年,恒宇北斗率先研制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首枚40nm射频基带一体化Soc低功耗高精度芯片,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北斗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与高通等行业巨头相比,“我们的芯片无论从体积还是功耗都占绝对优势,定价也比他们便宜。”

“芯片是一个非常烧钱的东西,拿1亿美金扔到池子里连个泡都不冒,很正常。我们从2008年烧到2016年,2016年才开始赚钱,就是因为这个市场前景太大了。”李孝平说。

2018年大规模铺开应用

李孝平介绍,该芯片已被列入我国“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纲要,可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移动电脑、网络、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庭、智能城市、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他透露,芯片研发成功以来一直在不断完善,目前已接到几千万片的订单,“预计将在2018年大规模铺开应用。”

李孝平在18日举行的恒宇北斗上市发布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做“中国军民融合第一股”的企业发展目标。据了解,恒宇北斗此前已完成了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领域布局,并取得了国家高新企业认证、军工四证(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发展部颁发的科研生产许可、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证书、保密资格证书和武器装备承制资格证书),以及一定的知识产权积累。

“恒宇北斗将通过一系列并购,继续巩固在北斗高精度应用市场的优势,完成北斗终端在全国的推广。”李孝平说。

研发、投资并行 推动北斗“走出去”

据了解,恒宇北斗现有研发人员200多名,预计5年内将建立千人规模的研发团队,继续进行26nm、18nm等更先进芯片的研发。

恒宇北斗还在发布会活动现场与日照市政府签署协议。根据双方的计划,恒宇北斗将投资10亿元,在山东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投资建设“北斗大数据产业园”,吸引世界顶尖级高科技企业及人才入驻,打造产业集群,促进北斗行业的发展。项目将于2017年启动建设,计划五年内吸引相关入驻企业50家。

李孝平透露,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恒宇北斗将着力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移动通信等国际市场领域,同时帮助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进行卫星导航应用的方案设计,在当地推广普及北斗产品、建设地基增强系统。人民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