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订阅
2021年眼洞士多的
3月
购买指南
店长SZOIL上线,为你抢先预定每月
有趣、新鲜的创意资讯
成为你的眼睛,带你解锁更精彩的世界角落
“A dream we dream alone is only a dream,
a dream we dream together is called reality.”
✨
更
,
多人参与的“梦”
微软Ignite 2021开发者大会于本月初开幕,在Mesh发布会现场技术负责人Alex Kipman从“海底深处”闪现,说了这句话。
他把Microsoft Mesh称作是一种“人类新型的做梦方式”,并且这个梦可由多人协同构筑。
本次大会完全基于VR技术实现的会议场景,团队将其设计成一个能够容纳足够“虚拟观众”的海洋馆内部,还设置了观众爱心、掌声等互动小装置。
恰逢疫情控制因素,微软Ignite 2021开发者大会开幕就为Mesh平台提供了很好的展示机会。Microsoft Mesh,一个基于混合现实和微软智能云(Azure)的协作平台。可以通过各种设备体验混合现实,包括远程全息,协同设计等。
会议上微软发布了一个无比炫酷的视频,展示了通过Mesh创建的科幻协同的效果,还邀请了《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和Niantic公司的CEO兼创始人John Hanke远程加入,
负责 HoloLens和Kinect的技术院士Alex Kipman还以即时全息影像的形式和各路媒体进行了交流。
相隔万里
,
同样身临其境
视频里用户戴上HoloLens,打开Mesh应用,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化身”,并加入其他人的会议。通过HoloLens动捕的信息,“化身”的手、身体、头部都可以随意移动,且可以与会议中的每个人进行交谈,与现场面对面的感觉无多大差异。
此外,用户还可以导入、显示和操作现成的定制3D全息影像,也可以使用3D绘图工具进行即时修改。
其实,Facebook在18日也公布了关于一款智能手环的设想,这款手环可以控制Facebook即将推出的增强现实(AR)眼镜。
配合智能家居配件,通过腕带传感器接收电动神经信号,佩戴者能直接通过简单手部动作与AR眼镜投射的虚拟世界互动。
在宣传视频中,佩戴手环的用户无需键盘或鼠标即可直接在任何平面上进行打字输入。
但对比
Mesh
的远程全息互动,
Facebook
更注重‘手环’本身所应具备的
消息传递功能
,并结合虚拟场景、社交生态进行深度集成,也是另一种‘真实的梦境’。
A shared reality
?
“VR(虚拟现实)就是计算的未来。”
Microsoft Ignite大会向观众传达了这样的理念,而Mesh就是他们对未来的一种设想,一种共享的‘真实世界’。
1.
Feel Presence,
身临其境。
要真实。
Mesh服务真实性的两个重要特征中,一个是Holoportation(全息传输),另一个是
Avatar,即我们所看到的虚拟人像。
全息传输、全息影像在这两年特别受欢迎,通俗来说就是
远程将自己的形象传输到现场,造成一种‘人就在现场’的真实感。
在
牛年春晚表演里的“云”互动、“云”传播,像周杰伦、刘德华等一些不在现场的人就是通过全息投影给人造成一种在现场的真实感,通过多媒体渠道收看节目的观众更是难以分辨。
2.
Experience Together,
共同体验。
在最新的
Mesh服务中还支持
跨设备平台支持共同体验
,设备除了微软自家起售价就高达3500美元的HoloLens外,包括各种手机、平板、个人电脑和虚拟现
实VR眼镜,其目标是让人们能通过任何设备(如PC、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与会,但这一切都需要通过
微软智能云(Azure)
来实现。
在出现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后,
通过语音、视频达到远程协作沟通、办公,是数字化时代的一个小高潮,但由于受限于设备和网络,实际上与现场体验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并且容易产生一些信息偏差。
而
Mesh所强调
“面对面的真实社交感”和“anyway&anytime&anyone”
,能随时进入不同的空间,邀请其他人加入自己所在的会议,还能在“空间”里遇到不同的人。
在大会上,微软还进行了 Mesh 版《宝可梦 Go》的 HoloLens 2概念的CG演示,玩家能直接在公园里给自己的皮卡丘喂食、接受别人的对决挑战。
这样远超现在智能手机等简易移动设备中所能展现的形式,而且还能支持多个玩家在同一个空间在线互动,很好地体现了概念里所设想的“未来操作”。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只是一种可能性,
但我们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实现。”
《宝可梦 Go》的概念展示,也是更多地体现了在
Microsoft Mesh设想下的
未来如何实现
“探索社区交流”
、
“创造社交环境”
和
“探索更宽广的世界”
。
就像当《阿凡达》时隔11年在内地重新上映,潘多拉星球上的纳美族人又重新走进我们的视野。曾经
‘意念控制’
、
‘人机融合’
被认为是疯狂的幻想,如今也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曾经多么‘不可思议’的想法一步步变为现实。
给过热的脑袋散散热,不得不说这样的技术变革对于我们而言,可能还需要到许许许许多年后才能有普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