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社关注安全、稳健、可持续的指数化投资策略。 建立以指数基金为核心的伊尔定投策略和核心卫星策略。 让一个完善的投资系统,帮你实现财富的复利长赢。
刚刚,指数策略营里一位朋友讲了一个饭局上的故事,涉及到投资中的理念问题,我便借机把众所周知的复利公式搬了出来,就公式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小意思跟大家聊一聊。
同事一起吃饭,总共7个人,来自四个家庭+一个单身。其中一个40多岁,是一个二十年左右的老股民,其他人30±5岁。听说这个有20年左右股龄的老股民九几年的时候赚了几十万,好像有一套房子(四五线城市)是股市里赚的,2015的时候融资炒股亏了不少钱,从他的言行举止中感觉到他目前的状态很不乐观,我为他近50岁的年龄依然迷失在股海感到惋惜。席间我们聊到了普通工薪阶层能否变得富有的话题,其他人的观点是不能,我们的观点是可以,然后有个人问我:“你买彩票吗”?我说:“不买”。他说“完了!你不可能变富,我还有可能,我每天都买彩票”。我默默的笑了,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把买彩票当成致富的手段,变得富有的可能性跟中彩票的概率一样大呢?
借 @圣小仙 关于饭局上炒股大叔的话题展开聊一聊。
巴菲特有几句话比较著名:一是“不要亏损本金”;二是“一辈子富一次就够了”;三是”我相信,我终将富有“。把这些话串在一起,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不亏损、靠复利,才能赢得大量财富,而他年轻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才能不亏损。
复利能挣大钱很多人都知道,虽然不一定践行;但怎样才能不亏损,却只有极少数人认真思考过。所谓的止损,肯定不是遏制亏损的有效办法,只不过是把快刀子杀猪变成慢刀子割肉罢了。
投资的财富积累公式很简单:财富=本金 * (1+a)*(1+b)*(1+c)......
其中的a,b,c,是每年的收益率。显然,一个人一生投资所获总财富是由本金和年收益率两个要素决定的。要提高二十年后的财富总值,要么提高本金,要么提高a,b,c。
公式的更多含义今天不展开说了,只就饭局上那位大叔的命运说一个很多人不容易关注到的点。
我们都知道复利很厉害,但复利的伤害也很厉害。公式中的年收益率是连乘关系。乘法适用”交换率“,比如,其中的(1+c)这一项,无论放在公式的什么位置,乘积结果都一样。也就是说,无论(1+c)发生在哪一年,对财富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增加财富,或毁灭财富。
如果c= -50%,也就是亏损50%,这个亏损无论是发生在你投资的第一年,还是投资生涯的最后一年,对最终财富的影响效果相同。啊,怎么可能?是啊,多数人认为投资的最初几年发生亏损没关系,总还有机会挣回来嘛。但公式告诉我们不是这样。问题在于,年轻时,我们的本金少,容易通过工资收入等其他收入来弥补这个亏损,所以感觉影响不明显。(实际上这个亏损的影响已经发生,比如第一年亏损了1万元,三十年后你的财富增值了500倍,那这1万元的亏损对财富的影响就是500万元)。但当你的财富增值到相当大的程度,远超过工资收入能够弥补的程度,再发生大幅亏损,结果将是致命的,因为你不再有能力弥补本金,也不再有足够的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找不到一种”永不可能亏损“的方法来投资,只是靠赌博来赚钱,无论你一生有多幸运,只要有一年发生大幅亏损,都将给你造成永久损失,而最悲惨的事,莫过于前面30年运气好到爆,财富实现巨额增值,以至于信心满满,却在老之将至时,运气倒转,发生致命亏损,一生奋斗毁于一旦。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甚至大师如比尔米勒,也难逃”小概率事件终会发生”的诅咒。
我身边一同事给我们讲过他朋友在2015年的故事,一个昙花一现的亿万富翁。先是靠500万元,伞形配资,不到两个月赚到2000万,信心倍增,继续加大配资倍数,财富短时迈过亿元大关,然后在千股跌停中,迅速蒸发爆仓,一切归零。小细节是,这同事讲故事时,并未表现出从中汲取教训的意思,反而满是对曾经的亿万富豪的羡慕。
太多人关注的是“如何赚到更多钱”,而不是“如何才能不亏钱”。后者的意思是,我们需要真的找到一种“无论市场发生什么,我们都不会亏钱“的方法(前提是国运向上,别抬杠)。所以,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寻找和实践这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实质性亏损的投资策略。
这才是投资的要义,是发展一切投资理念的基本点。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才能理解为什么要“低估分散逐笔投”,为什么要“复利长赢保中游”。追求“保中游”,这是策略的战略需要,不是故作谦虚,更不是低头认输。
上周末贸然发了个募捐贴,后来想想,似有道德绑架之嫌,不是很妥当。但还是有30多位朋友鼎力相助,感谢几天来30多位朋友对连云助学基金的支持,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对梧桐社的信任!
下面是捐助名单,请捐助者核实:
公众号赞赏收到捐助2270元,另有个人微信和雪球收到要求匿名的捐助215.15元和200元,共计收到捐助2685.43元。明天我会将善款转交连云基金,再次向以上各位捐助者表示感谢!
估值表编制说明:
指数估值表主要用于判断市场水位高低。根据指数估值在其历史估值数据库中所处的高度,相对判断指数当前估值水平,以辅助投资决策,决定仓位比例。指数估值是概率在投资中的一个应用,历史数据跨越的周期越长,概率的有效性越强。
估值高度
用百分数表示,代表的是指数的最新估值在其历史数据中的排名位置。如:上证50的PE估值高度为50%,表示上证50指数的当前PE位于其过去10年2540个PE值自最低点向上排序的50%高度。估值高度百分数越小,表示该指数的最新估值越低;反之,则表示估值越高。
估值区间
根据最新估值在其历史上的估值高度,将估值区间分为极度低估(<5%)、低估(5%~15%)、正常偏低(15%~50%)、正常偏高(50%~85%)、高估(85%~95%)、极度高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