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治事件
秦始皇巡游天下的过程中,在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一带)病发暴逝,近臣赵高与丞相李斯密谋篡改遗诏,拥立秦二世即位,导致秦朝政权非正常交接。这个政治事件,史称沙丘之变。
在春秋战国时期,类似这样的篡位事件屡见不鲜,但是在秦朝开创了大一统的封建专制王朝之后,这是历代第一次。
巡游天下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志得意满,为了宣扬其文治武功,考察地方政务,也为了求仙问神,先后五次巡游天下。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随行者有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最受宠爱的儿子胡亥。一行人浩浩荡荡,过长江、下钱塘,半个中国兜了一圈。
沙丘驾崩
秦始皇是有个性的皇帝,登基后十年不但没有册立皇后,也不急着册立太子,似乎自己能万寿无疆,又或许在等待长生不老药。然而这次巡游路途遥远,从山东返回咸阳的路上突然病倒了,而且很严重。
始皇不久在河北沙丘宫驾崩。丞相李斯唯恐消息走漏发生什么变故,于是就秘不发丧,巡游队伍继续前进。百官奏报事务,上呈餐饭等与平常一模一样。只有胡亥、赵高及几个的近侍宦官知道实情。
未发出的遗诏
始皇感觉自己病势沉重时,他命丞相李斯及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务)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从边地返回国都主持丧事处理,灵柩到咸阳后安葬。”这意味着默认扶苏是未来的继任者。诏书已经写好,交给赵高用玉玺盖章,但赵高却私留诏书,没有发出。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此时正在北地边疆,以监军的身份与将军蒙恬共同负责抵御匈奴,他对于秦始皇的疾病一无所知,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赵高游说
赵高素来忌恨大臣蒙恬蒙毅氏兄弟,又深受胡亥的信任而与扶苏没有交往,他担心自己未来失位,便劝说胡亥,想伙同他诈称始皇遗诏,杀掉有继承权的扶苏,然后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年幼,再加上皇位的诱惑,同意了赵高的建议。
丞相李斯位高权重,没有他的同意,定立太子之事不会成功。赵高又去说服李斯,李斯最初坚决不同意,认为不执行先皇的遗诏就是谋反。但他没有采取手段控制局面,对赵高采取了纵容的态度,给了他继续活动的机会。
赵高先后几次游说李斯,最后他用李斯与蒙恬对比:如果扶苏即位,就必定重用蒙恬蒙毅兄弟为朝廷重臣,而李斯将卸职旁用,甚至解职回乡。而胡亥是有机会继承皇位的,让他即位,李斯可以继续当丞相,而且有拥立之功。权力的诱惑终于说动了李斯,他放弃了臣节,加入了赵高阴谋篡位集团。
篡改遗诏
李斯和赵高篡改始皇给扶苏的诏书,派使者前去指斥他镇守边疆,却没有建树,徒耗钱粮,于国无益,并勒令他自杀。扶苏无可奈何。
蒙恬建议扶苏应该先了解一下情况。扶苏对蒙恬说:“父亲下诏书赐儿子死,哪里需要再查实呢?”随即自杀。蒙氏兄弟也先后被下狱。
天下大乱
沙丘之变之后不久,其政治影响接踵而至,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秦王朝二世而亡:胡亥登基,残杀兄弟;赵高专权,指鹿为马;李斯失度,下狱被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六国诸侯,死灰复燃;刘项分兵,剑指咸阳;赵高绝望,杀害胡亥;子婴择机,诛杀赵高;项羽入关,火烧阿房;楚河汉界,刘项鏖兵。。。。
对事件的反思
沙丘之变,赵高是事件的核心人物,如果没有他野心作怪,没有游说胡亥和李斯,那么扶苏将正常继承皇位,秦王朝可能不会在秦二世就亡国,历史将是另外一个走向。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作如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