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软亚洲研究院
专注科研18年,盛产黑科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烂板套利  ·  连砸600亿研发,美的,撞开AI的大门! ·  2 天前  
烂板套利  ·  连砸600亿研发,美的,撞开AI的大门!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改善自编码器的可扩散性 ... ·  2 天前  
黄建同学  ·  字节最新的AI视频论文:“Phantom: ... ·  2 天前  
命里有票  ·  用DeepSeek和豆包分别计算了一个日期问 ... ·  2 天前  
命里有票  ·  用DeepSeek和豆包分别计算了一个日期问 ... ·  2 天前  
机器之心  ·  出人意料!DeepSeek-R1用的GRPO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软亚洲研究院

图灵奖得主、“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嘉宾Raj Reddy:中国一次次证明了自己的跨越能力

微软亚洲研究院  · 公众号  · AI  · 2019-08-19 18:57

正文



编者按: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图灵奖获得者劳伊·雷迪(Raj Reddy)在人工智能领域有超过50年的研究经验, 先后培养出了李开复、洪小文、沈向洋3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多年来,雷迪教授一直关注和帮助着中国的科技发展,并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

在8月30日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微软主题论坛暨2019年“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中,劳伊·雷迪将作为演讲嘉宾出席,敬请期待。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


雷迪教授采访视频


雷迪一再用“跨越”和“迷人”来形容他对中国科技进步的感受。 雷迪感慨道: “每次我去中国,都对中国的变化感到震惊。 而且,所有这些创新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中国特色。


对劳伊·雷迪的采访定在上午9时30分。 当天凌晨近4时,他怕自己的办公室不好找,又细心地给本报记者写了一封电子邮件。 “我一天工作14个小时,只要醒着就工作。 ”见到记者后,这位82岁高龄的计算机科学家笑着解释说。


多年来,雷迪一直关注着中国的科技发展。 前不久,雷迪刚从中国访问归来,先是在成都做了一场学术演讲,随后又赴天津参加世界智能大会。 雷迪说: “我平均每年去中国两次。 访问中国感觉特别放松,我早就习惯了和中国学者一起工作。


雷迪出生于印度,196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取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雷迪自1969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至今,其间担任过该校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 1994年,他因设计和制造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获得图灵奖。


雷迪与中国结缘已有30多年。 他回忆道,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中国学者到卡内基梅隆大学求学或访问,其中便有后来曾任浙江大学校长的计算机科学家潘云鹤。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交往日益增多,雷迪与中国同行的交流更加频繁,并成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还担任该院的学术刊物主编。


雷迪深知发展中国家发展科技事业的不易,所以非常重视在发展中国家普及高新技术。 上世纪90年代,微软在北京设立亚洲研究院,雷迪受邀担任顾问。 大量计算机领域的优秀创新人才从这里走出。 微软亚洲研究院20年来共有4任院长,其中3位是雷迪的学生。


洪小文博士(左)、 雷迪教授(中)与 沈向洋博士(右),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微软主题论坛同台对话


2000年,在雷迪和中国学者的共同倡议下,中国教育部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等共同设立中美科学家“百万册数字图书馆”项目。 雷迪为参加该项目的中方人员免费提供技术培训,积极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传播。 2015年,雷迪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


谈到中国发生的巨变,雷迪用中国留学生的代际变化给记者举例。 上世纪80年代,一位来自复旦大学的博士后到卡内基梅隆大学访问。 雷迪回忆说: “当时,他的英语不太好。 我就放慢语速向他解释,今天应该做什么工作。 我第二天早上到办公室,看到他还坐在那里。 他见到我说,任务已经完成了。 中国学生实在太棒了。 充满智慧和愿意奉献的人才,不论怎样都会崭露头角。 ”如今,雷迪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他们初到美国时的语言能力和眼界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他看来,这正是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改变。


迪教授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生对话


交谈中,雷迪一再用“跨越”和“迷人”来形容他对中国科技进步的感受。 “中国已经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而一些国家还习惯于使用银行卡。 ”雷迪感慨道: “中国一次次证明了自己的跨越能力。 实在无法想象,中国从零开始发展超级计算机,用10年左右时间造出高速列车。 每次我去中国,都对那里的变化感到震惊。 而且,所有这些创新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中国特色。





你也许还想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