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局财经
大格局下的经济和商业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解局财经
中国第一大忽悠,彻底疯了
解局财经
·
公众号
· · 2024-08-03 18:00
正文
作者 |
霍云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上帝欲其死亡,必先令其疯狂。”
眼下,“中国第一大忽悠”已经疯的没边了。
近日,新消费市场传来炸裂消息,曾将瑞幸咖啡带上巅峰并造假翻车,一年被执行
30
亿元,隐匿江湖的“中国第一大忽悠”、库迪咖啡创始人陆正耀,又有大计划了。他正给外界画出一张惊天大饼——库迪咖啡要在
2024
下半年开设
8000
家门店、
3
年开出
50000
家门店。
号称“超越星巴克”的瑞幸咖啡,
7
年开设了
20000
家门店;而全球咖啡门店数量最多的星巴克,用了
53
年开设超
38000
家门店,虽中国门店数量不如瑞幸咖啡,却也是全球咖啡门店第一霸主。陆正耀是真敢“画饼”,他喊的口号接近“瑞幸咖啡
+
星巴克门店总数之和”。
陆正耀这是把负债还清,有钱了?还是“中国第一大忽悠”向“宇宙第一大忽悠”冲刺?
疯了,陆正耀彻底疯了。
在新消费
A
股、港股沉寂,股民拒绝故事“用脚投票”,一级市场
VC/PE
普遍不投,投资风向聚焦科技创新的
2024
年,有人还在琢磨“画大饼”讲故事,且愈发离奇、玄幻。
这个“画大饼”的人便是当年在美国风风火火,把瑞幸咖啡搞到
IPO
,财务造假
22
亿元,丢尽中国人脸面的陆正耀。
话说,陆正耀是个狠人,在美国折腾一圈,灰溜溜离开瑞幸咖啡,回国仍不忘继续折腾,进军面馆、杀入预制菜,紧接着“复制”出瑞幸咖啡的“翻版”。
“故事是那个故事”公司变成了库迪咖啡。然后,这个公司在陆正耀的带领下开启了疯狂扩张之路。
喝过库迪咖啡的人应该有感触,“它们跟瑞幸咖啡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陆正耀的打法,简单粗暴,一是靠低价补贴策略,赔本赚吆喝;二是讲出其在瑞幸咖啡时期的故事,“超越星巴克”。不过,这件事有变化,边“超越星巴克”边“干翻瑞幸咖啡”。
只要瑞幸咖啡有新品,公布门店数量,库迪咖啡基本如法炮制,它们甚至把门店开到了瑞幸咖啡隔壁,像极了“麦当劳大战肯德基”。瑞幸咖啡
9.9
元一杯,库迪咖啡就
8.8
元一杯。仿佛不把瑞幸咖啡“弄垮”,库迪咖啡就“誓不罢休”。
当然,陆正耀这么干,很大程度在于他是“瑞幸模式”的创始人,也是他帮瑞幸咖啡资本化,“被出局”想必不甘心。
更大层面,陆正耀想夺回失去的一切,他要借“瑞幸模式”东山再起。
促成陆正耀雄霸一时、财富达
240
亿元的是他手中昔日三大版图:“神州系”、宝沃汽车、瑞幸咖啡。
靠着“神州系”陆正耀缔造了“中国资本运作第一人”的“神话传说”。在公司普遍
10
年以上周期才有机会
IPO
的年代,陆正耀仅用
7
年就带领神州租车登陆港股。
他对“资本运作”的把握,是无数创业者心中的“偶像”,就连
VC/PE
都要找他“取经”。他的忽悠能力亦非寻常。
为了讲出一个“造车新势力的故事”,他不惜忽悠自己。该故事即陆正耀第二大版图,宝沃汽车。“造车新势力的故事”开始,陆正耀就步入了离奇、玄幻。
人家“造车新势力的故事”是想办法把冰箱、彩电、
2
米大床塞入车里,明着资本运作。
陆正耀想法的是,背地里资本运作
IPO
,表面拿车卖咖啡。
宝沃汽车的具体发展史就不细讲了。陆正耀拿下宝沃汽车时,整个汽车行业惊呆了,过程很有趣。简单说说,宝沃汽车的故事。这个德国车本来在
1961
年破产,核心资产遭宝马瓜分,但品牌归属权落到了宝沃汽车创始人的孙子手里,后来北汽福田花
500
万欧元买下品牌。
北汽福田挺猛,把
BBA
改成了
BBBA
(奔驰、宝马、宝沃、奥迪),结果
3
年亏掉
50
亿元。
2018
年,北汽福田终于找到“接盘侠”中介公司长盛兴业,作价
39.73
亿元卖掉
67%
股权,北汽福田想回口血,由实控方退居二股东,长盛兴业则加价至
41.09
亿元卖给“神州系”。
至于长盛兴业与“神州系”关系,自然是“友商”关系。
陆正耀买回宝沃汽车表面复制“瑞幸模式”拿车卖咖啡,背地里通过资本运作计划想将
41.09
亿元的宝沃汽车改造成
400
亿元的
IPO
,等资本套现再慢慢偿还投入成本,导致北汽福田跟宝沃汽车打官司打到了
2022
年。
“中国第一大忽悠”不愧是“中国第一大忽悠”,忽悠的最高境界是,“用别人的钱套现。”
陆正耀第三大版图瑞幸咖啡,外界比较熟悉。“最短的时间
IPO
,最短的时间翻车”。至今瑞幸咖啡那造假的
22
亿元,为何造假?
22
亿元去哪了,依旧成谜。平息风波后,创始人陆正耀、
CEO
钱治亚出局,瑞幸咖啡得以回归正轨,并得的美国股民支持,股价一路走高。
根据最新行情显示,
瑞幸咖啡市值
61.304
亿美元,复苏数据超过了陆正耀执掌下的上市首日市值
47.4
亿美元,
摆脱陆正耀,瑞幸咖啡的“人生”很顺畅,美股市场竖起大拇指。
陆正耀很不顺畅,他比“下周回国”、
FF
创始人贾跃亭嚣张,丢尽中国人脸面,敢回国。
彼时,外界分析,陆正耀“完蛋了”,他的“神州系”、宝沃汽车连接暴雷、负债累累。
实际陆正耀到底损失了什么?暴雷的是“神州系”,亏得不是他;宝沃汽车是忽悠来的,坑的是北汽福田;瑞幸咖啡翻车,坑的是投资者。他欠了一屁股债,仍有大把钞票折腾。
否则以他的声誉及债务,哪有钱进军面馆、杀入预制菜、做库迪咖啡?
天眼查
APP
显示,
2022
年注册成立的库迪咖啡,未有公开融资进账。
而这家公司的实控方是香港私人股份公司
Cotti Coffee Limited
,
Cotti Coffee Limited
的穿透实控方是英属开曼群岛的
COTTI COFFEE INC.
这就很容易理解陆正耀的资本运作轨迹了,他麻烦缠身,有恃无恐。
境内法律制裁不了境外。一年被执行
30
亿元的“中国第一大忽悠”远程操控全局。
那么,陆正耀为何死盯着瑞幸咖啡,要用库迪咖啡东山再起?前面提到瑞幸咖啡复苏,市值
61.304
亿美元。说明,
咖啡在全球资本市场有故事可讲。在境外注册公司,一方面是逃脱境内法律制裁,另一方面是给新故事谋划未来
IPO
通道,想
IPO
就需要有“对标物”。
咖啡缺乏科技创新属性,难以独树一帜。要是英伟达那样的芯片半导体技术龙头,就算找不到“对标物”,无所谓,自成一脉,亦是风向标。
咖啡不行,这也是几乎干咖啡规模化的公司总喜欢拿“星巴克说事”的原因
,
全球门店第一的规模,市值
863.8
亿美元,代表了咖啡赛道的潜力与市值、估值空间。
“不给股民讲出一个庞大空间的故事,凭什么投你?”
“你凭什么融资?”
起初,库迪咖啡的“对标物”是瑞幸咖啡,瑞幸咖啡的“对标物”是星巴克。库迪咖啡找的“对标物”算正常。“瑞幸模式”是陆正耀开发的,他“复制”瑞幸咖啡,倒不算抄袭。门店数量方面,瑞幸咖啡的最新数据是,
20000
家门店,
如果以开店速度来看,瑞幸咖啡
7
年
20000
家门店,增速是十分恐怖的,星巴克
53
年才超
38000
家门店。
判断一家公司强与弱,肯定不能单看门店数量。
2023
年,星巴克中国区业务营收
30
亿美元,瑞幸咖啡营收
249.03
亿元,中国业务上,二者营收规模相差不大。需要注意的是,星巴克中国的
30
亿美元营收,对应的是中国区的超
7000
家门店,
星巴克全球总营收有
359.52
亿美元,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想真正“超越星巴克”,瑞幸咖啡要走一段很长的路。
瑞幸咖啡是有空间的,同样“超越星巴克”的库迪咖啡呢?先不说专门找商业区角落位置的库迪咖啡门店有多小。根据三方调研机构检测,
库迪咖啡营业门店数量约
6800
家、闭店约
800
家。公开资料显示,库迪咖啡
2023
年底宣布,门店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158Lab
·
选复杂的路,过简单的人生|赏片
8 年前
读书小分队
·
七言丨有的事,说出来你会后悔的
8 年前
人民日报
·
70年产权到期怎么办?国土部有了最新回应
7 年前
叶檀财经
·
两个坠落的烧鸡之城:安阳孤儿 锦州没娘? | 300城市系列
7 年前
正商听潮
·
博士和局长上厕所,故事很短,意味深长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