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掌上北京
全北京最有趣有料有温度的生活圈。 吃喝控的天堂,减肥帮的杀手,逛街党的灯塔,死宅族的对头。 掌上北京,帝都生活,一手掌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本地宝  ·  如何落户北京?这8种方法可以拿到北京户口! ·  4 天前  
气象北京  ·  本周强冷空气进京 ... ·  昨天  
气象北京  ·  森林体验指数预报(2025-2-4) ·  2 天前  
气象北京  ·  全国春运气象早知道(2025-02-03) ·  3 天前  
气象北京  ·  2025年2月3日北京天气早知道,来看AI数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掌上北京

药酒养生、抖音成瘾、走路赚钱:这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

掌上北京  · 公众号  · 北京  · 2019-08-23 08:30

正文

文|易简读书(ID:yijiandushu)

暴富和长寿,人类的永恒追求,也是智商税的高危地带。


总有一波人,绞尽脑子、想尽办法,给你洗脑、给你挖坑、让你掏钱。 但神奇的是,也总有一大波人,在辛苦搬砖之后,又心甘情愿地做起了韭菜,还甘之如饴。


都知道喝酒伤身,但在加了几味药材之后,彷佛酒就成了神仙水,不伤身,还养生; 在各路大V中V小V摇旗呐喊之后,谁要敢说药酒伤身,身边的人一定跟你急,哪怕药酒喝死人的新闻就从来没断过。



“看新闻能赚钱。

资讯市场白热化时代,趣头条突围。 “打开得18元,当天可提现”口号一出,大批三四线城市用户下载。 但最厉害的是,它为小镇用户量身定制了留存奖励机制:


1. 每日签到送金币

2. 完成每日任务送金币(阅读、评论、分享)

3. 收徒返现


2016年,趣头条瞄准小镇用户,在视觉上做足功夫:


用户进入APP,会收到现金红包,注册后就收到红包到账通知。 动两根手指头,钱包金额往上涨,爽。

完成拉新工作,当然要想留存问题 —— 每天签到,阅读,评论就能获得金币。 金币虽不多,但总能给人带来些成就感。

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金币,就要收徒返现了。 收徒返现是互联网运营用到泛滥的拉新手段,就是老用户拉人注册。 奖励分5次发放,每日发1次,免得专业薅羊毛的人来捞钱。

“每周狂赚28000元”这种字眼,对工薪阶层来说有着不可摆脱的吸引力,毕竟打个折少个零,也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薅羊毛小白们纷纷入局,趣头条“看新闻赚钱”的定位算是站稳脚了。 紧接着,教你薅羊毛的人出现了。

图1

图2

图3

“看新闻赚钱”能日赚100元? 看看用户怎么说:


2019年5月,光明网发文称: 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浏览十几分钟,先后看到趣头条、“闪电盒子”“蚂蚁头条”“微鲤看看”“小鸟看看”等多款打着“赚钱”噱头的新闻APP。

下载后发现,广告宣称高额金币折算成现金,往往只有几毛钱,累计赚到30元后才可提现。

商家哪会做亏本买卖,不过是以一定成本获取可观流量。 日赚百元,每周2.8万, 幌子罢了

更可怕的是,趣头条大多数资讯都是搬运,资讯价值不大,倒是不顾央视监管,放上了“黑五类”广告。

2019年6月,趣头条等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约谈。

像这样的平台,更过分的还有。 2019年7月29日,澎湃网称,在“种子视频”“微鲤看看”等APP上,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内容:

“小伙刚洗完澡和美女说要看电影,没想到看的全是……”


“90后妹子玩手机赚钱,投注20元,日日有赚钱!

商家通过垃圾信息,用几块钱就能收割一大波流量。 我们以为看新闻真的能赚钱,结果却成了韭菜,还助长垃圾文化、低级趣味的传播。

就连36氪网都不得不发文称,“收不完的互联网智商税。 ”互联网发展至今,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 智商税市场,真的大。


收不完的互联网智商税

“看新闻赚钱”只是众多“XX赚钱”形式的一种。

趣输入则表示“手机打字能赚钱”,实际上,满屏“邀请好友”的弹窗。

追书神器“看小说赚钱”,下载后你看到的也是“送你一份见面礼,最高6.68元新人现金红包”。 点击后显示已获得2.18元,但需要赚到30元以上才能提现。


宣称能“走路赚钱”的趣步APP,直接将拉人头数量和用户利益挂钩 : 下线多发展1个人,上线的推广活跃度就增加0.05,直接影响最终收益。

“做任务赚钱”听过吗?

大概就是让你申请信用卡,或者下载某个软件,给你2~40元。 商家为什么要给你钱? 获取你的个人信息,然后卖给不知名渠道。

还有个最近在风口浪尖的智商税: 网贷

过去3年,互联网和金融联手,迅速收取智商税。 现金贷、消费贷、首付贷、P2P、数字货币,大批中产掉入财富陷阱。

这些“XX赚钱”平台,带着靓丽皮囊侵入众人视野,明明不切实际,却依然能收割大批韭菜,只是用了四字法则: 人性之贪。

智商拼不过贪,就要付出代价,客观规律罢了。

时代瞬变,韭菜永生

除了用人性贪婪,还有用情感需求收税的。

去年《火星情报局》上,一位嘉宾自曝“他每个月会用80%的生活费打赏主播”。 直播打赏,也是智商税的高危地带,它利用当代人的情感缺失大肆崛起。

8月7日,京晨晚报称, 一位10岁的小女孩在直播平台打赏主播2.7万,就是为听主播夸她。

几句“谢谢”就能换来女孩母亲一年的工资,直播打赏收税都收到孩子身上了。

直播购物也不赖。

今年妇女节,李佳琦在淘宝上的直播,观看量18.93万,成交23000单,金额353万。 “5分钟卖掉1万只口红”,绝不是空穴来风。

根据《2019年淘宝直播生态发展趋势报告》,2018年双十一开启之后的两个小时,淘宝主播一姐薇娅的直播销售额,就达到了2.67亿。

还记得星巴克猫爪杯、优衣库联名款遭疯抢的名场面吗?




理性拼不过感性,智商缓和不了热血,就要付智商税。 当年,我们嘲笑爷爷奶奶被电视广告骗,今天,我们一样深陷其中。

他们全都找准了老百姓的痛点,用极其夸张的表演告诉你,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吃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不得不感叹,时代瞬变,韭菜永生。

但其实,智商税不是最贵的。 退几万步来说,钱没了还能挣回来,但有样东西,没了就没了。

那就是时间。


比智商税更可怕的,是时间税

你知道,商家最想要的是什么吗?

就是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

流量贼贵的时代,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意味着平台质量,谁能抢夺这些资源,谁就是赢家。

一二线用户时间稀缺,但三四线有时间,这才有了下沉市场。

拿趣头条看新闻来说, 商家花30块,就能绑架用户的100多个小时和难以估计的注意力资源。

但你呢,得到了30块,却是以阅读海量垃圾内容为前提,以失去上百小时的时间资源、难以估测的注意力资源为代价。

拿星巴克和优衣库网红营销来说,当它们抢夺你的时间和注意力成功了,热度,话题度提升,品牌价值可能因此增加,能杠杆的资源就不是能想象的了。

但你参与抢夺爆品,抢到还好,至少给心情账户充值了,抢不到,心情不好,时间成本也没了。

这是道挺隐秘的数学得失公式:

投入: 时间成本、注意力成本

得到: 低级趣味、小奖励、非必须物品


不怪数学没学好,好的商家都是好数学家,你算不清楚,商家算的可清楚了:

投入: 一定金额

得到: 流量、裂变流量、品牌价值


时间和注意力绑架,几乎是所有互联网商家获利的秘籍,却也是我们总脱不了贫的关键。 时间税比智商税,更暴利。

时间资源为什么值钱

再来道题: 一个每月收租2万的人,和一个月入5万的工薪阶层,谁是富人? 注意,这不是道数学题,是道语文题。

答案是: 那个收租2万的人。

2万和5万,表面看是数字的差别,但放在语境里,数字性质不同。

一种是被动型收入,一种主动型收入; 一种是固定资产带来的收益,一种是100%与你时间挂钩的交易。

很可惜,人的1天就只有24小时。 被时间绑架的人,一旦大病,就是穷人。


有些人可能是对指数型增长着了迷,又可能是悟到了复利曲线的真谛,就拼了命地杠杆时间。

比如,雇2000员工为自己打工。

假设一个人每年工作200天,1600小时,2000个人就是320万小时。

假设人均人力成本1万,他就用2000万人力成本,杠杆320万小时。

320万小时能干什么? 企业家得到的时间,是每个人优质的拼搏时间。

一个人来到世上,有精力有能力拼搏的时间其实就20年,假设拉大来算,算20岁打工,打到60岁退休,40年时间,约为6万小时。

按6万小时为一段人生来算,企业家一年,用2000万,就杠杆了53个40年,53段人生。

这笔买卖,太值了。 每个人活500年,谁还不是百万富翁。


富人的时间观

按照国际慈善组织乐施会的报告,2017年,82%的财富最终流入了全世界最富有的1%的人的口袋。

《M型社会》提出,底层的穷人和顶层的富人越来越多,中间的人群逐步减少。

也就意味着,中间的人,一部分往上走,一部分往下走。

决定他们往上还是往下走的,是不同的思维和认知。 而每个人的认知都是由一些长期因素决定的 —— 学过的知识,想过的问题,看过的世面。

过去信息封闭,人们没办法将差距缩小,但现在不是,信息爆炸拉小了差距,人们比过去更公平地竞争。

这种环境下,时间资源和注意力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筹码。

《百万富翁赛道》提出致富“快车道”和“慢车道”两个概念,顾名思义,都能看出这类书籍想表达的时间重要性。

再看看目录,“破解财富和时间的联姻”“时间是原始材料”“时间戒律”,都在传达时间资源的重要性。

对富人来说,时间永远排在第一位。 当你还在为1小时赚100元开心时,他的1个小时,就可能杠杆过亿的生意。

不同的时间观,已经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有人说,不是人人能当企业家的。 但你得知道,过不上企业家的人生,我们就活该是那种时间不值钱的人吗?

我们难道不应该把人生这段时间花在更好的事物上吗?

如果你肯把时间花在运动上,你到60岁还能拥有好体魄,这笔时间投资不值得吗?

如果你肯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定个目标每年收入增加30%,这笔时间投资不值得吗?

如果你肯把时间花在创造更多好东西,比如好文章,好产品,好音乐,好视频,这笔时间投资不好吗?

总比你花在垃圾内容上值得。

年轻时,时间非常珍贵。 这段时间成长速度快,去学点硬本领,培养下兴趣爱好,投资回报不可见不可量化,却会在适当时候给你最好的支持。

中年的时间也宝贵,活到老,学到老。

人活着并不复杂,时间有限,把注意力资源投资在对的赛道上,今年比去年进步一点,活得更好点,人生就在往上走。



分享经济带来了时间碎片化,每个人爱分享的基因根深蒂固,社交媒体借助大数据将不同的人分成了不同的圈层。

爱把时间花在美妆、发型、服装上的年轻人,聚在了小红书; 爱把时间花在段子、音乐等年轻人,聚在了抖音。

同理,趣头条也好,拼多多也好,都是在做不同的”产品“,或内容或商品,然后将对应圈层的人聚合在一起。

我们看不出差别,但早已分道扬镳。

我们分在了不同的时间赛道里,有人将时间砸在了别人的韭菜篮里,有人将时间砸在了各种资产、系统上。

时代瞬变,富人世界和穷人世界的筛选法则却从未改变。

人生是张A4纸,本质是段时间,你能用这段时间折腾出些什么,创造些什么,全凭选择。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