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九承收藏
品鉴收藏 品味生活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九承收藏

疯狂大捡漏!从1200元变成300万

九承收藏  · 公众号  ·  · 2019-05-14 11:13

正文

古玩街有一句行话叫“捡漏”。捡漏也就是说,用很低的价格买到价值不菲的物件,简单概括就是说捡到了便宜。

生活中也有许多“捡漏”的神奇故事发生,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

500元变10万


2014年,北京一位陈先生经朋友介绍在某拍卖软件上,以 500元的价格拍中了一个和田玉籽料。 大概几个月后,他带着这块籽料去专家处鉴定,而专家给出的结论是:“玉质润泽细腻,汉风十足的彰显,刀刀沉淀在玉中,市 值至少是十几万 。”而这一结论也让陈先生喜出望外,因为自己不太懂和田玉,可没想到居然捡到漏了。


1200元变300万


几年前,一位武汉的收藏家花了1200元在当地的文玩市场,淘到了一块重达5500克的昌化鸡血石,后来被专家鉴定为“天价宝物”。 这块昌化鸡血石重达5500克,系民国时期产物, 价格最少在200万到300万之间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玉器杂项鉴定专家宋海给其出具了鉴定证书。


1.8万元变380万


今年6月6日的保利拍卖会上,一枚缠丝南红玛瑙朱雀钮宝玺【丛云】拍出了380万元的高价。可是就在短短的半年之前,这枚宝玺在国内的一个小型拍卖会上,当时仅仅拍出了1.8万元。半年的时间,这位买家就净赚了300多万,这个漏捡的真是不费劲。




30万元变2000万元

这是一个“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说一位来自扬州的古玩收藏家杭先生,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东北收购郑板桥的“瘦竹”,同时并一起购入了多幅字画。结果回来后请专家鉴定,自己花40多万元购买的“瘦竹”其实是仿品,而花37万意外收购的《山水画页》竟然是故宫国宝。更让人“疯狂”的是,这件出自故宫的国宝估计市价为1500万—2000万。

9万元变7205万元


这个应该是收藏史上最“神奇”的捡漏了,同时这也是一个“天漏”。事情是这样的,2005年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标价8万元的“清末黄缎子袈裟”流拍了。但却被一位工薪阶层的秦先生看中了,最终他花费9万元将这件“袈裟”请回了家。回家后,秦先生出于好奇拆开了“袈裟”,可能是命中注定吧,秦先生在袈裟的夹层中发现了宝物。后经过鉴定,这件宝石正是“缂(ke)丝陀罗尼经被”,是清代皇帝、皇后等皇族葬祭专用的佛教用品,价值连城。

后来,在2011年8月的拍卖会上,许多藏家对这件宝物产生了兴趣,最终这件宝物以7205万元的天价被拍下。从9万到7200万,这可不单是捡漏了,简直是捡了“天漏了”。

不知各位宝宝们

在看了上面的这些故事以后有何感想?

不过小编想说的却是,

这些看似偶然的“捡漏”中其实也存在着必然,

因为如果上面的这些人什么都不做的话,

那么即使是“天漏”相信也不会落在他们头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