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项目最多的五座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东、重庆、以及江苏。其中北京46个,上海26个、广东22个、重庆17个、江苏10个。
北京、广东以及重庆地区的项目更多由医疗机构主导。
其中,北京的46个项目中,单纯由医疗机构发起的项目就有24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共计参与研究15项,其中独立项目13个。解放军307医院一共参与了5个项目,其中两个是独立项目,其余分别与中国解放军总院、北京大学合作开展。
广东省的22个研究项目中,有15个项目是完全由医疗机构参与,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疗研究院参与了8个项目(其中5个项目独立承担),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独立承担的项目有5个。
在重庆地区,这样的现象更加明显,该地区的17个项目全部有医疗机构承担。其中,西南医院的CAR-T研究项目有12个,且全部由自己承担;新桥医院在研项目共5项,其中4项是与徐州医科大学或者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进行。
与北京截然相反,上海的项目更多是由企业发起,与医疗机构共同参与,其中单纯医院发起的研究数量仅4个。
这些企业中,上海吉凯基因参与项目最多,一个有7个;上海细胞治疗集团有3个独立参与的项目;上海优卡迪生物同样有3个项目,分别与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开展。
这种现象似乎与医疗机构资源与企业资源之间的差距有关。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的医疗实力不言而喻,重庆虽然是二线城市,但西南医院、新桥医院的科研实力在国内也可以排到前列。
上海地区的医疗实力也全国也可名列前茅,但上海同时还拥有全国排名第一的生物医药产业园,聚集了大量的医药创新企业。相比医疗优势,上海地区的行业优势更加明显。因此,上海地区的CAR-T临床试验中,更多参与的是关注CAR-T研究的企业。
江苏地区有11个在研项目,尽管数量位居第5,但江苏地区的项目大多是与其他地区的医院或者企业合作展开。徐州医科大学是该地区CAR-T研究的主力,一共参与了7个项目。
接着前文继续讲。开展的项目方有四种类型,一是行业类,有企业单独发起参与;第二类是由医疗、科研机构单独申报并参与;第三类则是由医疗、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申报;第四类则是有中国的医疗、科研机构或企业与国外机构合作参与。
四种类型中,单纯由医疗机构发起的项目占比最高,为67%;其次则是由医疗机构和行业共同发起的项目,占比22%;而单纯又行业发起的研究数量只占10%。原因可能是临床项目需要招聘一定规模的志愿者,在患者资源上,医院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