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作为外资的最后一块主阵地,正在被国产玩家疯狂围攻。尤其是随着线控制动、空气悬架和线控转向等的国产化率不断提升,市场或迎来新的大变局。
11月21日,由高工智能汽车主办、太仓市科技招商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年度智能汽车产业链「硬科技」趋势峰会》会上,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智能汽车硬科技趋势报告》提到,底盘方面线控制动EHB的整体市场增长非常快,基本上与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同频。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3年四季度到2024年一季度,EHB整体市场份额“反转”,从原来的Two Box为主转向One Box为主。尤其是今年10月份上市的乘用车新车型,线控制动方案几乎90%是One Box。
截止今年三季度,EHB的国产化率达到了30%左右,这也意味着留给国产线控制动供应商的机会还很多,同时整体市场竞争愈加白热化。
悬架方面,由于空悬部分搭载率数据浮动较大,其市场竞争压力还在于这块增量市场的搭载车型价位能不能继续下探,以及能否形成终端用户的正向反馈。
从国产化率来看,仅前三家国产供应商就拿下了中国乘用车市场80%的空气悬架份额,突显了国产空气悬架强劲的竞争优势。
另一块细分市场——线控转向,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国产化率为30%左右;随着政策开“绿灯”,以及蔚来、小米、小鹏等国内车企的紧密布局,预计明年将成为本土厂商重点发力的方向。
整体来看,底盘往全线控化方向加速落地,要求供应商具备XYZ全栈布局与量产交付能力,包括转向、制动、空悬等,留给其横向整合机会比较明显;芯片部分,尤其是智能底盘MCU未来将不断增加AI算力,这也是留给国产MCU厂商的机会之一,但其中的技术难度并不小。
为了探寻智能数字底盘以及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和智能悬架等核心技术趋势和市场机会,11月21日下午,在《2024年度智能汽车产业链「硬科技」趋势峰会》智能底盘专场,来自吉利汽车研究院、同驭汽车科技、京西集团、利氪科技、孔辉科技、安致科技的高层专家们发表了精彩演讲。
吉利汽车研究院前瞻创新部部长余才光发表了《重塑出行体验:智能数字底盘引领汽车行业的深刻变革》主题演讲。
随着扭矩矢量控制、车身稳定性控制、纵横垂协同一体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汽车底盘控制系统将逐步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且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基于AI大模型的底盘域控技术将深度赋能汽车底盘系统。
余才光介绍称,智能数字底盘的核心优势:一是快速响应,支撑智能化;二是精确控制,提升操稳性;三是硬件线控化,加速智能化转型。具体到智能数字底盘的功能体验,包括极致安全控制、极致性能提升和极致舒适体验等。
以车辆爆胎后的稳定行驶为例,X向通过驱动/制动提供附加的横摆扭矩,抑制由于爆胎引起的横摆角速度;Y向通过转向系统控制转向阻力,抑制驾驶员不合理的转向操作;Z向通过全主动悬架提供行程和阻尼,抑制或减小载荷爆胎侧轮的转移,显著提升车辆安全性,打造永不失控的汽车。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吉利已完成全主动悬架、轮边电驱、后轮转向、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线控底盘核心系统开发。结合云端星睿智算中心和本地高算力域控的吉利AI数字底盘,可实现魔毯悬架、轮端扭矩矢量控制、自动漂移、漂移避障等功能,给用户带来全新的驾乘体验,和更全面的安全守护。
同驭汽车科技应用开发部总监郭明发表了《线控制动系统发展趋势及产业化》主题演讲。
同驭汽车科技应用开发部总监郭明
底盘向着线控化、智能化或者智能线控底盘发展,底盘域对于整车底盘XYZ三个方向六个自由度的控制已经形成了非常明确的趋势。
以制动为例,从产品形态来看,整个制动系统经历了一系列的产品演变,当前主流OEM普遍使用的One Box产品,仍然是以液压作为传递介质的解决方案,整个架构越来越简洁,零部件越来越少,整个底盘成本也会越来越便宜。
郭明表示,预计2026年是EMB量产元年,同驭汽车科技认可EMB未来发展趋势,因为EMB无论从电子电气架构还是软硬解耦来看,都非常适配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但目前还需要时间落地量产,包括标准制定、产品验证方案、供应商与主机厂的标准化统一接口等现实问题待解。
深耕智能底盘,同驭汽车科技产品布局涵盖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悬架和底盘域控制器,是全球极少数实现底盘X-Y-Z三轴控制全栈式布局的公司之一。目前,同驭已为一汽、东风、福特、吉利、北汽、零跑、江铃、江淮、五十铃、宇通、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80多家客户配套200余款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全国产化芯片解决方案,同驭的Two box方案已经具备全国产化芯片量产能力,One box方案预计明年具备全国产化芯片量产能力。
京西集团中国区CTO陈伟刚博士发表了《京西磁流变减震器技术介绍》主题演讲。
京西集团中国区CTO陈伟刚博士
随着国内10余家主机厂已立项或即将立项磁流变减震器,2025将是中国磁流变元年。
陈伟刚博士表示,磁流变减震器的关键是磁流变液,即一种流动性可控的新型流体,主要成分包括铁粉、基液和添加剂(稳定剂),无磁场时呈现低粘度的牛顿流体特性,外加磁场时呈现高粘度、低流动性的宾汉流体,粘度大小与磁通量存在对应关系,转换能耗低、易于控制、响应迅速(毫秒级)。
从产品应用场景来看,京西磁流变减震器在高速行驶并突遇障碍时更能显示出优势,最早应用于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豪华品牌,包括电动车在内的所有乘用车,运动型轿车、轻型载货汽车都适用,目前其第四代产品已应用国外中高端车型。
作为全球唯一能够研发和量产磁流变减震器的公司,京西集团已累计量产1000万支磁流变减震器,拥有全球专利140余项。目前,京西磁流变减震器已获得5家国内主流车企定点,其在中国已投入首条磁流变减震器产线,预计将于今年12月完成产线安装调试,2025年上半年量产。
利氪科技董事兼首席产品官毛新星发表了《智能底盘的全冗余制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主题演讲。
利氪科技董事兼首席产品官毛新星
围绕线控底盘产业发展动态、线控底盘新趋势、线控制动冗余方案三个方向,毛新星表示,百年汽车工业正经历前所未有变革,大踏步迈向电动化、智能化,传统汽车产业链面临重塑,国内具有核心技术实力的线控底盘供应商有望依托中国市场顺势崛起。
具体而言,随着用户体验需求升级,智能化加速渗透,以及三电系统趋向成熟,电动化远超预期,线控底盘市场规模未来超千亿元,线控制动和转向是未来5年的核心增长点,预计到2026年线控制动趋于标配、线控转向日渐成熟。
从线控制动市场趋势来看,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9月中国乘用车市场线控制动搭载量中,Two-box为243.80万辆,One-box为526.38万辆。预计2024年线控制动搭载率将达到50%;未来3年,近90%的新能源车辆将搭载线控制动系统。
利氪保持行业前列的研发,逐步形成完整的底盘产品矩阵。面向智能底盘1.0,利氪拥有DHB-LK®全液压解耦线控制动系统、IHB-LK®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 、ASU-LK®️空气悬架控制系统;面向智能底盘2.0,为实现车辆纵向、横向、垂向线控,以及车辆纵横垂协同控制,执行器冗余备份等,利氪将打造EMB-LK ®️电控机械制动系统、Ctrio-LK®智能底盘域控制和SBW-LK®线控转向系统等产品。
孔辉科技新产品技术部部长仇韬发表了《孔辉汽车公司简介及电控悬架技术路线规划》主题演讲。
孔辉科技新产品技术部部长仇韬
作为国内首家乘用车空气悬架系统、首家双腔空簧供应商,孔辉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系统集成、电控系统、空簧/减振器适配及调校、关键零部件设计和加工工艺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和积累,产品包括前空气弹簧(单/双腔)、后空气弹簧(单/双腔)、前/后电控减振器VDSA、空悬控制器、阀泵供气单元、主动悬架系统等。
截止目前,孔辉为岚图、理想、极氪、领克、长安深蓝、阿维塔、享界、奇瑞等在供货车型达16款,另获比亚迪/腾势、埃安、小鹏、上汽奥迪(空簧及闭式阀泵)、安徽大众(双腔空簧)定点函,累计至2024年9月30日,已供货空簧60.3万套、控制器10.8万套、开式阀泵16万套。
会上,仇韬还详细介绍了孔辉关于阀泵供气单元、主动横向稳定杆(ARC)、主动电控摆臂系统、智能悬架电控系统、线控底盘综合控制等的技术思考。其中孔辉的智能悬架电控系统,采用ECAS&VDSA&EPB三合一融合设计,支持底盘融合控制计算,支持IMU/(PSI5)多种传感器选择方案,控制器整体满足功能安全ASIL D,满足出口所需的信息安全要求。
安致科技CEO李晓林发表了《安致科技-务实的极致性能进取者》主题演讲。
安致科技CEO李晓林
从政策面分析,新能源汽车仍将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智能化的技术升级和创新与智能底盘技术的发展休戚相关;另外,线控技术是现阶段智能底盘发展的关键。
在李晓林看来,预计到2025年,装载自主品牌的线控产品在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将实现批量应用,智能底盘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部件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具体看中国悬架市场,中国空气悬架市场规模2023年已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速高达51.7%;预计到2028年,空气悬架市场规模将达到近600亿元。从不同玩家的竞争力来看,国外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和品牌影响力,但成本控制和本地化服务相对较弱;本土企业具备产品成本低、性价比高、本地化服务能力强等优势,但相比之下技术和创新仍有差距。
为突破技术壁垒,安致科技在软件和硬件同时发力,现已实现软件全栈自研,正向开发,并在多个平台量产;同时硬件获得多项专利,在各项性能都能有显著提升前提下,实现降本。其核心产品包括:智能悬架控制器、空气供给单元ASU、电控减振器(单/双阀)等。
以安致科技的单阀电控减振器为例,其产品特点包括:复原和压缩阻尼力通过同一个外置电磁阀调节;无固定阻尼特性,根据行驶路况和模式,阻尼自动实时调节;可调节的失效保护模式;解决舒适性和操纵性之间的调校冲突;优化转向响应,提高操纵稳定性和驾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