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上架着黑框圆形眼镜,齐肩的乌黑秀发自然垂落。身穿白大褂,手戴浅蓝色橡胶手套的刘凡菲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试管。今年28岁青春韶华的她,此时正身处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Dr.Rizzolo实验室,跟随教授做研究课题。
刘凡菲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Dr.Rizzolo实验室做实验
2013年取得温州医科大学学士学位,2016年取得厦门大学硕士学位,2017年考取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2018年由其导师彭绍民推荐至耶鲁大学医学院学习。刘凡菲的简历一如她明亮的眼睛一样纯粹而美丽。
拼搏的路上会面临很多选择,选择哪所学校,选择哪个专业,师从哪位老师都很重要。刘凡菲说:“我选择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是因为我相信在这里有更多的机会和发展。”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由“双一流”大学中南大学和横跨亚美欧三大洲的眼科医疗服务机构爱尔眼科联合开办。学院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累计招收200余位眼科研究生,为行业输送中高端眼科专业人才近百名。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已成为国内眼科人才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和刘凡菲一样,借助爱尔眼科平台走向国际高校求学的刘洪对此也深有体会,“爱尔眼科的国际化平台对学院强有力的支撑,可以为青年眼科医生提供更多可能和机会。”
据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唐仕波教授介绍,目前学院已选派多名学生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国际名校交流学习。“为把学生培养成拥有一流专业水平的国际化眼科人才,为改善我国眼科人才匮乏的现状,集团和学院一直在不断努力,想方设法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多国际发展通道,并提供高于一般医学院的资源支持。”
拼搏的路上同样会面对很多困难,身处异国,课业压力,实验失败。曾庆延教授的学生杨帆在求学的路上也遭遇过同样的挫折,杨帆说:“在这些困难面前,学院、导师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让我倍感温暖,让我常怀感恩。”
“记得做一个项目的时候经常不成功,很长一段时间,我心理压力很大”,杨帆说,“有一次实在着急,我就给曾庆延老师打去了电话,她特别认真细致的和我讲怎样解决目前实验遇到的困难,还安慰我要放松,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事后我才想起来,那时已经是北京时间晚上10点多了。”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在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在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如彭绍民教授、曾庆延教授这样一心扶持青年眼科医生成长的师者不胜枚举。在导师李绍伟教授的帮助下,2014级博士研究生何景良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学习一年;在导师杨智宽教授的推荐下,2015级博士研究生刘洪前往德国图宾根大学学习;在导师王勇教授的支持下,2016级博士研究生曹丹敏进入美国贝勒医学院求学……
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唐仕波教授表示:“我们在‘授业’的同时,同样关注‘传道’。让青年眼科医生拥有国际化视野和一流的专业水平的同时,更要让他们对医者行业充满‘敬畏’,对患者群体心怀‘温度’,所以师者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而这种内在的育人观念,不仅深植在学院,更流淌在整个爱尔眼科体系中。”
为支持青年眼科医生、视光师的发展,爱尔眼科不仅联合设立以“两院”(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湖北科技学院爱尔眼视光学院),“三所”(爱尔眼科研究所、爱尔眼视光研究所、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两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完整“科教研”一体化发展体系,针对眼科精英人才的培养,还在行业内开创性的启动了“千人计划”,和“博才班”,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举措,积极响应国家《“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要求,不拘一格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