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译言
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外国博主:这就是“选择多的快乐!”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G7向乌“放贷”,俄罗斯“还钱”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铁路南京站:沉痛哀悼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拿下超级大单,人民币结算!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美重要“战场州”,大规模选民登记欺诈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译言

《埃里汪奇游记》:一部被忽略的乌托邦经典。

译言  · 公众号  · 国际  · 2016-09-26 09:38

正文



埃里汪奇游记


十九世纪的英国如日中天,社会全面发展,不限于科学和工业革命,人文艺术各方面也是人才辈出。伦敦云集了大批士绅,应酬玩乐之外,亦时尚结社,闹哄哄地讨论着来自全世界的新知识;即使是学者发表成果的学术讲座,会众当中不分鸿儒白丁,也争先恐后为要先听为快。长期生活于这种氛围的塞缪尔·巴特勒(Samuel Butler, 1835–1902)是世家出身,却生性叛逆,最恨人云亦云盲从信条的态度。




塞缪尔·巴特勒一生出版了多部著作,最有名的两部作品,一部是是乌托邦式的讽刺小说《埃里汪奇游记》,另一部是死后出版的半自传体小说《众生之路》。




《埃里汪奇游记》看似是不太严肃的作品,当中却包含着巴特勒多年的哲思。笔下创造的乌托邦,不只是为了讽刺盲从信条的人们,更是要用来探讨更严肃的议题,包括宗教信仰,科技发明,还有达尔文刚发表的演化论。




《埃里汪奇游记》于1872年在英国出版,书名埃里汪(Erewhon)一词由三个短音节构成,即埃–里–汪(Ĕ-rĕ-whŏn)。这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名字其实细心人会发现正是nowhere反写。这故事描述一个英格兰人的一次奇妙经历。为了发财而远寻一片合适蓄牧的荒地,历尽艰辛,主人翁最终到达一个名为埃里汪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法规和习俗与其他国家有许多分别,主人翁记下了埃里汪的风土人情和一些主要的观点,如对机器、未生人和死亡的看法。主人翁的遭遇使读者进入奇异的国度,惊讶万分。其实,作者在书中多用讽刺和颠倒逻辑的手法来反映维多利亚时代的现象。这趟旅程蕴含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和感受,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这也是最早提出机器作为一种生物会进化出自我意识的作品。




译者之一韩阳写道:


作者幽默的表达出人们逃避、虚伪、麻木的态度。然而本书读起来却不沉重,多半是因为作者对语言的把握。塞缪尔·巴特勒先生并没有刻意运用晦涩难懂的词汇,反而用了许多寻常生动的词汇,平添几分平易近人的感觉。这样一来,本书读起来既没有凝滞生涩之感,反而引人思考,发人深省。书的描述可以说是如通幽曲径一般,而读完又有豁然开朗之感,说是经典,当之无愧。


塞缪尔·巴特勒先生的作品生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众生之路》发表之后,戏剧大师萧伯纳对此书发出惊呼,赞誉巴特勒是“十九世纪后半期英国最伟大的作家”才逐渐被世人接受。这虽然是文学史上较为常见的现象,然而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这也许是在提醒人们,杰作永远都静悄悄地呆在尘封的角落。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在他的随笔《一本影响了我的书》里称赞巴特勒是“转弯抹角的大师”,他的著作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史上的纪念碑,却能够“和我们自身的道路重合”。这样的作家不是让你摆在书架上供奉着的,而是可以放到枕边同眠。




关于书中不可思议之处,作者巧妙地为自己开脱,他说:


埃里汪人才最应受到责备,因为他们真的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民族。在他们看来,最显而易见的荒谬行为,也是理所当然的。同样,只要没亲眼看到钱从自己口袋中掉出去,或者没亲身体验到疼痛,他们绝不会听信任何浪费金钱以及愚而生乐的说法。然而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种我乐意接受的效果:我几乎可以当面说他们一生自欺欺人,他们不但承认我说得非常对,还说那并不重要。


而作者真实意图是什么,只有读者看了全书才知道。



堡仔图书《埃里汪奇游记》已经上架豆瓣阅读,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