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远近
从民艺出发,带你亲身体验、参与、创造属于中国的美学。 官网 www.far-near.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远近

观点 | 知名公益人胡庭硕:从一间店开始撬动社区营造

远近  · 公众号  ·  · 2017-07-12 19:2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从社会包容出发,一座桥,能让外面的人能够走进来,将山里的这些生活文化给带回去,让城市和乡村的人重新思考,价值观互换,相互联结,产生热爱,让乡村成为新的家乡。以下观点整理自胡庭硕老师。


全文约4000字,阅读大约需要15

▼▼▼


国际化的新北市山村



坪林是台湾茶的重要产地,特别是包种茶 一般乌龙茶红茶主要销往欧洲、美国,而 茶具有前瞻性 专门卖到东南亚等 侨乡 国家 ,最后通常送到越南、马来西亚、福建东南沿海这些有很多侨胞的地方。以前包种 茶是 用花来熏香 的,台湾新北市的一些夜市,曾是一整片花海。


在台湾以及其他地方,现在一直在谈国际化,可是我觉得当我们在谈国际化的时候,首先要明白, 国际化到底是什么? 如果没有 往自己文化的根 里面去找 ,我们就不会知道文化是什么样的。


我出生的 地方是新北台北,它让我觉得新北市的山村才是台湾真正最国际化的地方。为什么我会这样认为呢?新北市山村的人是 一群充满海洋性格的人,那里有几条非常重要的古道系统,他们在做的一件事是 怎样有效地将山林里面的资源输出 希望 成为 座桥, 让外面的人能够走进来 ,将山 里的这些生活文化给带回去。

农村和都市的问题是什么?



现在农村遇到的状况都很类似,第一是 人口老化 ,第二是 没有劳动力 ,要做创新,就要有一群能够继续在有时间有钱的基础上能够往下发展的人。

第三是 没有年轻人 ,这会带来什么问题?于我而言,保留文化这个议题从来不存在,因为文化的本质在持续前进。 而年轻人有一个特色,只要是老人家讲的话就一定会唱反调,这样会有一个好处,就是不断质疑所有这些东西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会把不同的观点带进去,即便不一定是对的,但 在老新不同的文化的交错之下,一直往前走 。反观现在,因为没有年轻人在村庄里面了,文化就会停下来,这个时候我们要将更多的年轻人带进山村。


都市的状况是什么?很多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期望跳出原本的生活,重新想想 这生活是不是我想要的 ,去看看 是否有新的生活可能 ,这是都市里面很辛苦的状况。我们在思考, 山村的需要与都市的需要 有没有办法用新的乡创或将公益作为新的可能将两者串联在一起 ,这就是我们 现在所做的,成为一座桥,让乡外的人走进来,带着山里的生活回去。

社会创新是什么?



所有的社会创新都是 为了 社会包容 ,即是让所有 被国家、被市场、被社会给排除的人 ,能够重新参与这个社会、信任这个社会,相信自己活着是有价值、有尊严的,让这些 被排除的文化能够重新参与到我们的生活里面



不管是日本或是台湾,都在谈论做观光。我们的工作重点,不是把年轻人带到土地上,而是把 年轻人跟当地村子的人联结在一起 ,让从小在都市长大的人看见,原来在农村生活是这样的。产生联结之后才是热爱 经过一次、两次、三次后就会 把村子当成自己的新的家乡。

从社会包容出发,我们能做些什么?



如果从社会包容出发,我们在思考除了 让农村的文化能够更多地传承和被理解 之外, 当代年轻人的一些想 能不能够被重新的验证 这个时代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你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除了排队外,你排队付出努力一定能够得到收获。为什么成功只有一种样子,这些边缘人没有些新的可能,像边缘人小聚和萤火虫的餐会。

第一个是 边缘人小聚 ,我们想要重新去塑造,把这些词的主体性抢回来。就算我是边缘人,也是一种潮流,一种骄傲。这个社会本来就有各种不同的多元的想象,不管你觉得是主流的、边缘的、胜利的、失败的,都是一种生存的样子,希望 让农村包容性体现出来 。边缘人这个点就是从农村的包容性出发,农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只要你有一块田就不会饿死,就永远都可以被接受。


另一个是 萤火虫餐会, 台湾年轻的男性多,会担心由于各种工作的关系或者是其他原因,没有办法找到老婆;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loser,即人生失败、工作不顺利、爱情不顺利,像每一只还在发光的萤火虫代表着一个还没有找到伴侣的人,所以我们找了一群单身的人来办联谊派对,取名叫做萤火虫餐会。

我们希望能够边缘人、loser等事情有个 新的转换 ,让大家知道社会本来就 有各种不同的存在 ,不管你今天怎么样,我们可以快快乐乐的活着,这是我们想要表达的。

还有跟 废物有关的活动 ,每 户人家都可以把家里不用的、不需要的二手物品拿出来互相交换或贩卖。我们只有一个要求:拿出来卖的东西不能是新的,或是特别为了贩售而制作的。我们也希望透过废物市集来做一个新的想象 —— 为什么我们所有的需要都只能用货币来达成 有没有些新的可能,能够满足彼此的需求?



我们的 核心理念 ,是希望做到 双向回馈的旅游形态 让来的人一同工作或参与,在农村人的生活状况中体会到一种在都市里面体会不到的价值观,因此成长;并让当地人因为他们的到来,而带来一些新的 想象或是经济发展的新可能。


如何做到双向回馈的旅游形态?




当一群人来能完成什么事情,首先是 吃饭 我们直接跟小村子购买,尽可能地让每一个消费者的食物来自于这块土地, 让大家的每一块钱、吃的每一口饭都能对土地 行一份礼 。例如下午亲手从地里拔的萝卜, 晚上便可以在餐桌上吃到,那样的感动是令人永生难忘的,而那样的径流也会直接流入到当地人的家里,形成一个善的循环。



第二件事是,游客来这里不只吃喝玩乐,或是看美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 能透过专长,贡献给这片土地 比如说一群设计系的学生,他们不只来参与旅游,还可以动手帮老街上的小店画海报,一张张海报的绘制过程中,这些年轻人就跟当地人有了互动,这张海报也会成为他们跟这片土地的连接点,当今天的关联产生之后,他们就会把这里当成新的故乡


认真就输了?不认真你就输了



台湾盛传一句话叫做认真就输了,可是为什么认真就输了?我们重新去谈“不认真你就输了”这件事, 把很多硬的话题 ,比 田野调查、乡村的人物访谈、口述历史的记载 变成一个一个的旅游行程 让更多年轻人去看见,原来 认认真真地了解一个在地的文化是一件非常潮流的事情 ,甚至是很酷的事情,我们想反转 一件事情—— 不认真,你才是真的会输掉



社区支持型采购



社区支持型采购,这个前提是什么? 当人跟人之间失去了互相信任, 这个东西就会不见,我们希望把这个东西找回来。 人跟人的关系是什么? 我们相信只有 为了一样的目标 ,通过 共同的劳动 ,而且有了 共同的生产成果, 彼此之间的 价值观交换 才是让社区支持型农业发生的最重要核心。人与人之间需要 有关心、有认识、有信任



大家来这里旅游是为了 体验生活的本质 ,即三件事。 一是 生产 ,从无到有地去制造出一个东西那钟充实感;二是 劳动 ,人们可能在某种形态的劳动不一定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在劳动过程中有所收获;但最重要的是 交流 ,两个人之间能够谈心,交流很简单,大家要一起动手做饭。很多时候我觉得 为什么土地、食品、农业的问题没有人关心? 是因为当我们不再为自己准备食物的时候,就会跟这些东西脱节,这也是我想要在旅游中重现出来的部分。



我们一直相信, 最浪漫的餐桌 绝对不是来自于法国进口的食材、美国的厨师或是韩国的烹调手法,而是 当你开始关心桌上的每一道菜 是谁为我们生产的,那些土地跟人现在过得好不好。 当我们开始关心这件事情,关于土地、农业、食物的问题才能有根本的反转;当我们开始关心生产的人过得如何,这才是公平贸易的本质与核心—— 消费者能得到好的品质,为我们生产的人也因此分享到幸福

采购有三个标准,一是 在地的 ,二是 友善环境的 ,三是 文化的、永续的 在采购的过程中,这样的种植方式和加工生产方式能使相应的 文化得以保存


社会经济



资本主义对我们 最大的剥夺是什么 ,是我们以为 人只是为了货币和金钱而活着 。而社会经济认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不只是资源生产、加工、分配,在经济行为发生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 不同的感受和互动的方 ,形成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上的不 一样


人们的消费不只是成本,更不是付出和得到的东西的价格和品质而已,而是 消费本身的情感 资本主义或是我们的教育 ,却一直告诉我们 这个东西不见了,这是剥夺人性的 所以我们在采购的同时,也是人在选择怎么活下去、怎么分配资源和怎么生产。


我们的初衷



我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旅游,引导当地人和现在的都市年轻人思考: 着或生活应该有哪些怎样的面貌 后来我们开创了很多不同的商业模式和行为,如四个营业项目。



这四个项目倒不如说是我们在 资本主义的脉络体 下伪装成的四种店 ,它们要分别完成不同的事情。首先是 餐饮店 ,我们希望通过饮食,让大家都知道你吃什么就代表你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希望透过 选物店 ,让大家了解,其实你的每一块钱都是一张选票,你买什么东西,或是你用什么东西来填补你的生活,就决定了未来的世界长什么样子;我们做 背包客站 ,让大家生活在乡村,也补足了乡村的劳动力;最后我们透过 山林里的手作教室 ,让大家知道我们被剥夺了什么,就是把东西从无到有做出来的充实感,我要把这件事找回来。


我们后来整理了乡村发展的模式,跟台湾各个不同的有趣的地方单位合作,举办乡村里的 社会创新工作坊 ,带着未来有兴趣投入到乡创的朋友们,事先进入乡村去学习在地工作者的工作项目,看看 乡村是如何被创新和改变的 ,不只是看见活生生的社会创新工作者,更重要的是让年轻人看见,如果继续坚持着你的梦 想,那你10年后、20年后生活的样子会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再看这些东西时能够成真。 当你选择一条最短的路,最后会是哪里都去不到的路。



对当地有所产出的三个衡量标准



第一个衡量标准是 大家 有没有更快乐 ,我们不一定有成果,但至少让他们的生活更有趣;第二个是 有没有经济上的收入 ,有没有因为外人的来到而对当地的直接支持性采购变得更好,毕竟经济能让人留下来;第三个是 有没有让当地人的自我认同变得更高 在这个多元的存在, 每一种价值、每一种知识都很重要。


我们一直在思考, 有没有办法通过一些程序或是不同的环境带来好玩的事情, 我们办的一些体验或学习课程让年轻人不是来玩,而是认真学。在农村做社会创新时,如何让 课程方式更好玩, 让参与者成为主体,参与到课程当中来

不管是在旅游还是乡创的课程上, 如何善用环境,让人们有身体认知 来让身体的记忆和身体认知来增近旅客的体验和学员的体验 这是 乡村跟城市最不一样的地方。




远近致力于传统文化保育,通过传统手工艺旅行、手艺课堂、青年实践、公众教育等方式带领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欢迎跟随远近的脚步出发哦


近期出发行程


古镇设计思维训练营,7月16日出发(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一村一品和品牌营销,7月20日出发(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文字:整理自胡庭硕老师分享的观点

编辑:大笑;责编:咸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