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其中,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改革”
都是高频词汇,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头戏。
据统计,“改革”一词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近70次,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80余次,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76次,
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改革”一词被提到了83次,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
“改革是一场接力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6年“改革”数据
改革“一马当先”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年。其中政府自身的改革与建设无疑是最关键的。
本届政府执政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管服)协同推进,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助推政府职能转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到:“这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通过政府自身的改革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茁壮成长的水土气候”。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改革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政府自身的改革撬动着各领域改革。政府自身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为百姓带来了确切实惠,看看政府为百姓们都做了哪些事?
2014年,本届政府减少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提前实现;
2015年,又有311项行政审批被取消或下放,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政府工作报告首度纳入治理庸官懒政的内容,并强调“有权不可任性”。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
曾几何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是不少企业和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后的切身体会。为办事,“磨破嘴、跑断腿”的人不在少数。
如今,随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大大减少了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时间长”的问题。
鑫威电子有限公司项目主管于大维:“我是昨天才报的材料,没想到今天就办成了。过去办理投资项目备案书至少要一周时间。”
结婚先证明未婚”、“证明我媳妇确实是我媳妇”…… 近几年来“奇葩证明”频频出现。
沧州的张女士患直肠恶性肿瘤后申请重症报销,医生开具的诊断证明却不能单独作为申请的依据;
户口已经迁至廊坊燕郊开发区的刘先生想给自己孩子办理新生儿落户,还需回原籍河南省开具婚育情况证明……陷入“死循环”模式的各类“奇葩证明”让不少群众都烦恼不堪。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矛盾,更多规定、更严格的程序是有必要的,但人为设置办事障碍、索要“奇葩证明”等情况则应杜绝。
很多网友认为,有些证明根本没必要开,相关部门应简化流程,让大家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
对于社会反映强烈的办证多办证难、“奇葩证明”等问题,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2015年对重复办理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整合由食品监管部门一家许可、统一监管,全国240多万家餐饮企业、1400多万从业人员从中受益;
2016年,减少两项建设工程防雷资质许可,合并一项许可,每年可使20多万个工程项目避免重复许可,约缩短办理时间40天。
2016年8月,公安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对于公民身份证明可以证明和有关部门可以核实解决的20类事项,不必要求群众再去派出所开具证明了。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发展互联网+政务,让群众少跑腿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政府部门和机构实现服务和数据打通,建设“一门式一网式”服务。网络大数据开始真正服务职能部门和普通办事群众。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共有.gov.cn域名共53546个,政务微博164522个,政务头条号34083个。在线政务服务的覆盖面、活跃度和影响力都得到了极大释放。中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2.39亿,占总体网民的32.7%。
支付宝联合新华社客户端晒出了一份“互联网+政务”成绩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地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的触网指数。
我们一定要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