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视新闻在线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或许在这里…… ·  23 小时前  
龙视新闻在线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或许在这里…… ·  23 小时前  
鱼羊史记  ·  女人在男人面前最掉价的10种行为 ·  昨天  
上下五千年故事  ·  近代“3大战神”:林彪、薛岳、白崇禧,谁的军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从真实历史,还原曹操的本来面目,究竟是英雄,还是奸臣?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9-20 10:19

正文

  • 中国历史上,功业最高的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

  • 中国历史上,能力最强的帝王:明太祖,唐太宗,汉高祖……

  • 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帝王:唐太宗,汉光武帝,明太祖……

如果和历史上这些top级超级大牛相比,三国时期的魏武帝曹操,自然是从能力到功业,都差距不小,毕竟他虽然三分天下有其二,但终究未能有生之年就完成统一大业。

然而,比不过这些人,也无可否认曹操同样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于汉末乱世乘势而起,历时十余年苦战,削平袁绍、袁术兄弟、吕布、刘表、张绣、马超、韩遂等割据群雄,统一中原地区。同时,他 恢复生产,安定百姓,抑制豪强、招怀流民、推行屯田、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令治下百姓得以丰衣足食,中国北方地区的生产力得到极大恢复。

曹操 胸怀广阔、破除陈规,用人唯贤,革新政治 ,同时又 精通兵法,擅长诗赋,文韬武略,无一不精 ,被《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为【 明略最优,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

同时代的敌国重臣诸葛亮,同样对曹操的个人能力十分叹服:【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

曹操更有一桩贡献巨大的一桩历史功绩,那就是他在军阀混战,十室九空的汉末乱世,几乎一人一军转战中原北疆,一共指挥了十一次对夷狄军队的大胜利,扫灭乌桓、压制匈奴、平定羌氐、降伏鲜卑,令各方夷狄在不能乘虚入中原为祸。

要知道,公元177年,也就是黄巾起义前七年,东汉王朝三路大军,合计5万铁骑去征讨统一大漠的鲜卑人,直接被敌军打了个几乎全军覆没,损失七八成人马,只逃回一两成。

至于西羌部族,更是拖着东汉打成了百年战争,令不堪重负的汉廷,朝堂议事时都一度打算放弃凉州了。最后,还是曹操和曹丕、曹真父子,解决了这个百年难题。

甚至可以说,东汉王朝二百年来,真正的武功最高光时期,除了窦宪燕然勒石,扫灭北匈奴,班超在西域千里催战云,打垮统治中亚和北印度的贵霜帝国远征军,还就是曹操当丞相那些年。

其后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历朝正统史书中,曹操皆被视为雄才霸略的一代帝王,因为兼具文韬武略开一朝基业,常与光武帝刘秀相提并论。

唐太宗李世民赞扬曹操是「 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唐玄宗李隆基的小名就取自曹操的“阿瞒”。

唐朝官方建历代帝王庙,汉末三国时代君主仅曹操一人入选,由钟繇和荀彧陪祀。

另一方面,曹操亦因首创“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杀戮东汉皇后、皇子及一众忠汉大臣,偏偏生前又不曾登基为帝,没有身为开国帝皇的“豁免权”,

因此从宋代以后,随着科举官僚取代了世家大族,君主权利大幅度强化,曹操被宋、元、明的儒家士大夫们长篇累牍地大肆抨击,被封建正统思想视为“汉贼”和奸臣,与王莽同为篡权乱臣的代表,同时在民间大众印象中,也逐渐成为反面人物,在后世京剧舞台上更被涂抹上了大白脸。

到了满清时期,更将占据中原九州之地的曹操视为僭伪政权,反以仅有益州一州的刘备为正统王朝,在历代帝王庙取而代之,由诸葛亮和赵云陪祀。

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就秉承了当时从官方到民间的“拥刘反曹”的思想氛围。

但作者罗贯中,其实也同样对曹操的能力十分肯定,并在书中如此赞叹:【 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

该书流传甚广后,三国题材的戏剧、影视到游戏无不以之为蓝本,即使在21世纪网络时代也广为流传,也令曹操知名度最高、争议也最大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之一。

当然,《三国演义》一书是以刘备为主人公视角,着力将曹操作为一个对立面的反派大魔王来刻画,因而众多读者对曹操生平的了解,都集中在他和袁绍、吕布、刘备、孙权等群雄的多次战役,却对曹操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举措近乎一无所知,因此,也自然就对曹操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并没有充足而全面的认识。

而明清时期的众多老百姓,以当时的识字率,他们对千年之前汉末三国的历史认知,对曹操这种重要历史人物的忠奸评判,还不都是封建统治集团和儒生文人们,通过戏剧和话本小说,去潜移默化灌输的?

所以,力主给曹操翻案的伟人就曾说:【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可惜即使辛亥革命早已过去百年,皇冠龙椅早被砸得粉碎,还颇有人留着心中的辫子,不自觉便匍匐于历史上的皇权“正统观”下。

甚至完全从汉献帝立场,觉得【曹操不向汉献帝奉上军政大权=全家性命,就是篡位逆贼】的史观,汲汲于批判曹操如何欺负傀儡皇帝汉献帝,种种斥其“不忠、篡汉”陈词,如此见识,只怕尚不如2000多年前的孟子和陈胜,岂不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曹操是自己起兵打天下的军阀,是豢养已沦为乞丐的汉献帝刘协的恩主,其权力并非来源于东汉皇室,亦非篡夺了完整的汉室皇权。

汉献帝刘协这种有心振作,无力回天的末代君主,确实很容易获得同情,然而无论其个人能力还是历史贡献,相差曹操岂知云泥?

在认清现实,和曹氏政权彼此实现妥协后,刘协历史上最后的结局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仍可在自己封地里“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受诏不跪拜,祭祀宗庙如汉制”,安然当一个一郡天子到老。

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最煊赫、以“天汉”即银河为名,奠定了后世华夏民族族名的伟大王朝,终结自己历史使命后,以一场冠冕堂皇、隆重盛大的禅代典礼退场后,已经算是退场得极为潇洒。

诚然,作为一个封建军阀成长起来的封建君主,曹操当然肯定有其历史局限性,压迫人民的一面,不可能纯白无瑕,征讨徐州时屠城多座,官渡之战后坑杀七万降兵。如果真是从人道主义和民本立场,批判曹操的屠城杀俘,当然很正常,很正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