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拇指阅读
每晚22点22分,有趣、有态度、有温度地解读流行文化。让小众成为流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BA Community  ·  DeepSeek: Your ... ·  昨天  
GBA Community  ·  DeepSeek: Your ... ·  昨天  
黑马程序员  ·  鸿蒙+DeepSeek:一起探索“黑科技”! ·  2 天前  
黑马程序员  ·  鸿蒙+DeepSeek:一起探索“黑科技”! ·  2 天前  
美股研究社  ·  增长放缓,投资者过于乐观,亚马逊隐忧频现! ·  2 天前  
美股研究社  ·  增长放缓,投资者过于乐观,亚马逊隐忧频现! ·  2 天前  
江苏新闻  ·  知名连锁品牌被曝关店,门店遍布全国! ·  2 天前  
江苏新闻  ·  知名连锁品牌被曝关店,门店遍布全国!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拇指阅读

冯小刚被删,中国一半导演身陷江湖,这部“黑帮片”能过审堪称奇迹!

拇指阅读  · 公众号  ·  · 2018-09-25 22:05

正文


作者: 末那

来源:娱乐新青年(ID:iiiquan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说起江湖,大家可能除了想起武侠片里的刀剑天下,也会想到港片中重义气的帮派世界。


江湖是一个特殊的名称,它夹杂着 重情重义 血腥厮杀 的味道。


而贾樟柯,用一部影片,为我们重新定义了江湖情怀。


《江湖儿女》



《江湖儿女》作为贾樟柯第五次向金棕榈发起冲击的力作,的确在戛纳掀起一阵狂澜,首映便受到媒体的一致赞誉。


这部影片,不仅勾连起贾樟柯之前除世界之外的所有作品,还通过贯穿性的角色串联起整片中国土地,绘出了一幅心酸的迁徙路线图。


这部影片,标志着贾樟柯电影宇宙的成型。



江湖在他的影片里具有双重含义: 帮派和漂泊。


每一件江湖故事的背后,是残存的人际关系中一丝难以断绝的情义和温柔。


《江湖儿女》的价值正在于, 让我们在世事难料的聚散离合中重新寻找到“江湖”。


当然,我们也永远相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中意《江湖儿女》不光是因为它对江湖的追溯,更主要的是他的导演贾樟柯。



2000年左右,我看了贾樟柯的《小武》,当时的第一印象是这部作品与众不同。


后来我又看了《站台》, 不光从中感受到时代的痕迹,还发觉他拍出来中国从未有人拍过的东西。



从那部电影开始,贾樟柯成为了我最喜欢的华语导演之一。


借着《江湖儿女》上映的机会,我就为大家讲解一下贾樟柯电影的魔力,与他镜头下的中国变化。


从汾阳小子到世界名导


1970年,贾樟柯出生在山西汾阳贾家庄。



虽然生在农村,但他却有着普通农民没有的文学天赋与艺术能力。


他初中就已经在《山西文学》上发表了小说,高中时成了校园的风云人物。


不光留长发,跳霹雳舞,还组诗社,印诗集自称“沙派”。


但高考时,却名落孙山。


父母为了让他上学,便让他去太原学习美术,准备考取美术学院。



当时学校旁边有一个 “公路局电影院” ,在这个地方贾樟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以前醉心于文字的他,突然发现了影像的力量。


而为他打开这扇大门的正是“第五代”导演旗手陈凯歌的 《黄土地》



看完这部片子之后,贾樟柯定下了自己的大学目标—— 北京电影学院。


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终于考取了北电文学系。


虽然是文学系, 但贾樟柯却比他们那一届的任何人都要热爱电影。


一入学就他组织“青年电影实验小组”,开始电影实践。



终于在大二时,拍出了他的处女作 《小山回家》。


在这之后的两部作品《小武》与《站台》纷纷走向了国际影展。


不光令贾樟柯声名鹊起,还代表着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崛起。


后来他凭借《三峡好人》拿到了金狮奖。


不仅是“第六代”导演中唯一获得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的导演,还成了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代言人。



特别是在近年,国产片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贾樟柯的电影却经常入围戛纳电影节,避免了国产片零入围的尴尬局面。


今年 《江湖儿女》 虽然未登顶,但依旧不能否认贾樟柯的能力。



巧合的是今年金棕榈的获得者正是贾樟柯的粉丝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也算是贾樟柯的弟子了。


从一个汾阳小子到一个世界名导,贾樟柯凭借的什么,即不是电影技术的革新,也不是画面构图的精美,而是他电影中蕴藏的感情。


小镇青年的内心


纵观贾樟柯的电影作品, 小镇青年 几乎是他所有片子的主角。


《小山回家》中的农民工

《小武》中的小偷

《站台》中的文工团演员

《山河故人》中的文艺青年

......



无一不是小镇青年的写照,这种情况其实正是他人生经历的写照和生活环境的照搬。


出生在农村的贾樟柯,在汾阳度过了少年与青年, 他熟知那里的一切,人们的神态与心情,生活与环境。


所以当要拍摄电影时, 他自然希望展现自己最熟悉的世界,汾阳小镇青年的生活。


这就造就了贾樟柯电影中永恒的主人公,下层生活中的小镇青年。



但他的电影并非一般的现实主义作品,用小镇青年来彰显社会的百态。


而是真正的去建构小镇青年的内心,发掘他们灵魂深处的想法。


这就引出了贾樟柯电影中的另一主题—— 追寻


在他的电影中,身为主人公的人,总有着一个追寻的目标。



从《小山回家》中的回家过年,到《三峡好人》中的寻找亲人,再到《天注定》里的寻求正义,《山河故人》中的找寻生活。


主角们无一不在追逐着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


再搭配上他们的身份, 即创造了一幅生动而鲜猛的底层画像,也凭借身份与理想的反差造就了更动人的感情。



贾樟柯电影风格继承的正是台湾导演侯孝贤,因此侯孝贤算是贾樟柯的师父。


这一点在《世界》体现地最为淋漓尽致。


农村来的赵小桃在北京世界公园工作,身边有各个国家标志性建筑的山寨版。


她身边的人常说着:不出北京,看遍全世界。


而赵小桃梦想却是去巴黎,看真正的铁塔,而不是在这看山寨版的。



这样的一个设置,不光是在文本上,还是在手法上都展现了小镇青年的囧状:


空有一颗追逐的心,没有那份找寻的命。


而在《站台》结尾,又给出了一个更为现实的结局。



凭借《小武》声名鹊起之后,贾樟柯有了预算,便打算换一个更有能力的女主演,因此去太原师范学院进行《站台》女主的海选。


赵涛因此与贾樟柯结缘,不光成为他的妻子,还成为他电影中万年不变的主角。



时代变革中的一对情侣,崔明亮与尹瑞娟。


面对即将私营的文艺团,一个选择了考取公务员,一个选择了走穴坚持。


多年之后,崔明亮失败归家, 终于沉沦进了世俗生活中。



今年我听到一首歌,发现其中一句台词无比契合《站台》的结尾: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时代的痕迹


中国导演总有记录时代的责任感。


第三代导演记录新中国的崛起,第四代导演描绘城乡的变化,第五代导演则书写父辈的神话。



但到了千禧年时,世界的飞速发展令城乡真正的出现了裂痕。


中国最广大的群体不光是在商业院线不见身影,在艺术电影中的身姿也难以寻觅。


但以往的大导却在这时纷纷走向退步:


陈凯歌醉心于宏达叙事和玄幻故事,张艺谋开始了团体操时代与底层主旋律。


这时贾樟柯出手了, 以汾阳老家为蓝本,描绘了整个世纪之交的更迭巨变。



贾樟柯背后的男人—— 北野武 ,从早期开始北野武就投资贾樟柯的电影,一直持续到今天。


在这些变化中, 既有故乡三部曲中底层的茫然无措、不知出路,又有《天注定》中的社会纪实,更有《山河故人》之中的时间流逝。


而他记录时代的巅峰无疑是那部《三峡好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