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研读间
这里将分享关于高等教育以及社会转型的观察和评论,此外还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和探讨,旨在为理解中国社会的运行逻辑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对话基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交建  ·  中交集团聚焦“两重”“两新”扩大有效投资 ·  12 小时前  
中国交建  ·  高速服务区的农旅集市 ·  昨天  
物业管理资讯平台  ·  业主更换物业,需要什么法律依据?有哪些程序? ·  昨天  
中国城市规划  ·  学术报告 | ... ·  3 天前  
中国中铁  ·  2024年度中国中铁十大超级工程重磅揭晓!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研读间

特写 | 在诺奖实验室里做科研的日子

清华研读间  · 公众号  ·  · 2017-05-09 18:18

正文

编者按


当诺贝尔奖得主遇上清华研究生,当顶级导师遇上精英学子,他们的合作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清华「巅峰学者实验室」短期访学计划参与者给出的答案。


文 | 文幻 丹丹 不二 


原来他们是这样的诺奖


学术组会上,他突然放下手中的咖啡杯,举起一个黑色瓶子,故弄玄虚地问身边的人:「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在众人纷纷摇头之际,他挑了挑眉:「这是一种强效杀虫药,我最近特别迷它」。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随身携带「毒药」了。在他的办公室里,各色瓶瓶罐罐多如繁星,简直就是「生化工厂」的秘密仓库。


这位作风另类的人是Barry Sharpless教授,你或许不认识这个名字,但你一定认得他的头衔: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开拓的点击化学,迄今已跻身全世界最吸引人的合成理念之一。


Barry Sharpless教授


面对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的诺奖大牛,朱雪尉大呼不可思议:「太意外了,太神奇了!」这位清华化学系硕士研究生后来才知道,教授办公室的瓶子里,都是他感兴趣的化合物。


同样奇妙的,还有专门设计核磁共振仪来扫描自己的老人Gary H.Glover教授,他的名号同样响当当:fMRI成像领域奠基人,诺贝尔奖生理奖的绝对热门人选。他的研究领域聚焦于核磁共振扫描加速与功能磁共振成像。


Gary H.Glover教授


清华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张雪回忆道,当时看到教授展现他的「独家秘技」,他那幅得意洋洋的神情,至今让她难以忘怀。没想到他竟然可以把科研玩得这么可爱,和脑海中一本正经的诺奖形象相去甚远。


朱雪尉和张雪都是清华大学「巅峰学者实验室」首批入选的研究生。2016年暑假,她们跨越太平洋,前往位于美国的诺奖实验室,开启三个月的科研之旅。首批入选的还有物理系的林秋帆和医学院的熊小哲,他们也如愿进入自己心中的「梦想实验室」。


Saul Perlmutter教授


林秋帆来到Saul Perlmutter教授门下,该教授凭借「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发现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熊小哲则前往Charles David Allis教授的实验室,教授是国际表观遗传学领域领军人物,近年来获得诺奖的呼声很高。


Charles David Allis教授


「这些大师在各自领域都是神一样的存在。」


「以前很难这么近距离地接触,最多听听他们的报告。」


这次巅峰学者实验室短期访学计划真正把这些神一样的大师,突然拉近到大家眼前,这个时候你才会惊呼:「原来他们是这样的诺奖!」


真是梦里都在做科研


「兴奋得要跳起来!」张雪的激动早已写在了脸上。


她这次带着博士课题「哪些人群对压力更敏感」来到斯坦福,希望借助这里全新的动态分析技术,研究人在不同的觉醒/意识状态下大脑的活动状态。


如今普遍采用的脑部静息态MRI(核磁共振)技术提供的信息不够全面,已无法满足她的实验要求,而Glover教授组率先提出的滑动窗、fMRI-fPET等多种大脑动态分析的方法则能深入进去,让她有机会获得更立体丰富的信息。


全脑的fALFF随麻醉程度的改变


通过一系列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张雪引入了四种不同的状态,从而探明了麻醉对大脑动态活动的影响机理,大量数据集也验证了这种研究大脑活动方法的可靠性。「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也是一个有趣的研究方向,下一步我们希望利用隐性马尔科夫模型(HMM)来探索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特性。」


熊小哲同样在Allis实验室里系统开展自己的博士课题,验证了MOZ(乙酰转移酶 )与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相关,与基因的转录激活有密切的联系,是极其重要的表观遗传分子,MOZ 的突变也直接导致了白血病的发生。


免疫荧光显示MOZ和H3K14cr在细胞内有共定位


此前,她只是对课题有个初步构想,而在实验室的短短三个月,论文中最重要的一步就已顺利完成。「这三个月的学习和交流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三个月之一。不仅在科研上有了丰富的成果,启发了我今后的科研道路,更是我人生之路上一段难忘的旅程和风景!」


朱雪尉在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主要完成了「特殊配体BTTES对叠氮炔基环加成反映机理影响研究」的初步探究设计。全新的点击化学方法,让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充分结合自己实验室的离子体串联质谱测试平台(ICP-MS/MS),希望探索出特殊配体在反应中的中间反应细节及动力学影响。


林秋帆的课题是「超新星宇宙学」,由于组里只有他一人在做这个题,因此没有太多的硬件资源可供调用。来到伯克利Perlmutter的实验室后,他终于有机会调用世界上最大望远镜的珍稀数据,让自己的科研更进一步。


超新星示意图


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在伯克利,林秋帆遇到了一群做「超新星宇宙学」的人,他不再是一个人在黑夜里摸索,磕磕绊绊,而是有了伙伴,还能与这一领域最厉害的学者持续密切交流。在实验室里,他常常向经验丰富的课题组讨教分析天文数据的一系列问题,或者与诺奖导师坐在一起争辩「这颗超新星要不要被筛除」。 


如今,他关于这一课题的论文已经成型,只待润色、投稿。


始料不及,远程硕转博答辩


朱雪尉原本计划硕士毕业后直接工作,这次短暂的经历却彻底改写了她的人生规划。


「我想继续读博士。」


突然的决定让国内导师都有点懵,院系更是首次组织起远程硕转博答辩。当屏幕前的主持人宣布答辩结束以后,朱雪尉终于舒了一口气。


或许难以置信,但她的脸上写满了坚定。「这里让我找到未来航行的方向,以及追逐目标时抵御外界纷扰的安定与勇气。」


不仅是朱雪尉,另外三位同学在诺奖实验室的经历都让他们改变许多,收获许多。同学们能够亲身体验国外顶尖实验室的工作模式,加深对科研严谨、细致与认真的体悟。


「去Glover实验室前,我处理数据只会套用分析方法,很多时候并不清楚方法是否有问题。」张雪回忆起第一次汇报,教授明确指出了这个问题,并告诫她「一定要进行仿真实验」。


Glover教授实验室合影


熊小哲也遇到了类似的经历:「在David Allis实验室如果想马虎应付下实验记录是不行的。当一个实验出现问题时,导师会严格问你的实验细节,并要求你提供完整的实验记录」。


三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时间,诺奖得主们对科研的热爱,对真理的执着和对未知无尽的好奇就已经在学生们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Glover教授总是和我说,要快乐地科研,问有趣的问题,而发表文章只是因为想跟同行分享新的发现。」张雪在谈到这个小情节的时候仍然十分感触,感到「浮躁的心沉静下来了」。


具体聊到硕转博经历时,朱雪尉坦言:「要是一年前考虑这个决定,我是有顾虑和疑问的。而在斯克里普斯,身边的人对探索人类知识未知领域,创造新鲜事物的热情感染了我,让我深切地感受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的骄傲与自豪。让我找寻到我航行的方向和我在追逐自己目标的时候抵御外界纷纷扰扰的内心的安定与勇气」。


她还记得初次见Barry教授时,两人说到变色实验,教授突然站起来说,要给朱雪蔚演示一个效果强烈的变色实验。「他就像一个孩子样兴奋!我就是被这份对科研的激情所触动的,特别佩服他」。


Barry团队演示变色实验


林秋帆在访学结束后也做了个决定,他决定请Saul Perlmutter教授的博士。「之前不确定申请什么学校,这次去就坚定了选择,在那里的每一天都非常开心!」老师的博学和勤勉让他佩服,「每次吃饭都是一次头脑风暴。有一次吃饭,他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手边没有纸。于是抽出张餐巾纸,刷刷刷算起来」。


与诺奖同行,与世界同行


在四位同学走向诺奖实验室、感受大师风采的背后,是一个几经筹划的项目和一个敢想敢为的团队。2016年上半年,在连续举办十几期巅峰对话、并在学者圈和清华校园都打出名堂后,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国际部开始有了一个更为胆大的想法——把同学们直接送到诺奖实验室。


「就像当时产生邀请诺奖来清华的想法一样,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看看能不能为同学们争取更多的机会。」清华研究生会国际部巅峰项目负责人俞荟说。顶级大师毕竟是稀缺资源,邱勇校长也表示「清华大学要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没有和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人才队伍是不可能达成的。」


国际部首期巅峰学者项目的导师阵容


目前,计划首批四位访学者已经顺利归来,国际部也在不断摸索如何让该项目更加贴近大家的需求。他们也在积极研究,除了诺奖光环,同学们是否能从该项目中得到更多的收获。这种收获或者说传承,指的不仅是学术能力和学术旨趣,更是挑战的精神和质疑的勇气。


近年来,清华的国际化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如果说苏世民书院、全球创新学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是清华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标志性成果,那么每年百余次的国际学术会议、丰富多样的海外研修项目以及不断深化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则是清华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的有力证明。


「巅峰实验室」计划乘着国际化的春风,润物细无声地带来改变,也架起了清华与世界之间长久的友谊。熊小哲此次带着导师的寄托前去,希望双方实验室间能建立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张雪和她的导师现在每周会与斯坦福大学Glover教授的实验室开一次Skype 视频会议,探讨共同课题的进展。林秋帆现在与伯克利Saul Perlmutter教授团队仍保持频繁的邮件交流。朱雪尉也将点击化学的思想与技术带回了清华。


谈到未来的计划,俞荟表示,以后可以不必限制同学们的访学时间,争取为同学们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以后也会覆盖更多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师资源,拓宽大家的选择范围。


「我们的目标是竭尽所能地争取更多的机会,让『与诺奖同行、与世界同行』成为所有清华学子触手可及的小目标。」


是否想一睹大神的风采?

巅峰对话与你相约!

四位诺奖得主还有一公男神,五位大师

5月12日,开幕式见!

巅峰对话第二十期

系列活动


开幕式

5月12日 (周五) 19:00-21:00

主楼后厅

活动介绍

主题:

科学中的挑战精神与创新思维

Challenging Spirit and Creative Thinking in Science


嘉宾:

杨振宁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Aaron Ciechanover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施一公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经济分论坛

5月16日 (周二) 19:00-21:00

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华为厅

活动介绍

主题:

经济不平等

Economic Inequality


嘉宾:

James Mirrlees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物理分论坛

5月19日 (周五) 19:00-21:00

人文社科图书馆大同厅

活动介绍

主题:

中微子震荡的发现历程

Discovery of Neutrino Oscillations


嘉宾:

Takaaki Kajita

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语言:英文(有中文同传)

Language: English


「巅峰学者实验室微沙龙

5月18日15:30-17:30

青春驿站咖啡厅

主题:

在诺奖实验室做学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What is it like to work with a Nobel laureate?


微沙龙报名二维码:

Wesalon  QR code :



巅峰对话第二十期开幕式及分论坛报名:

Scan this QR code to join Top Talk:

本次活动由诺贝尔奖得主国际科学交流协会(ISSCNL)联合主办,活动暨世界青年创新论坛「科学发现的机缘」。


编辑 | 春博士 婉婷

责编 | 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