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
●
●
每年三月份开始到月底,各种机构和地产行业从业者又到了望眼欲穿、应接不暇的时候——又到了年度财报公布的季节。如果你能沉下心来仔细研读分析这些年报,能够发现很多有趣的数据和现象,甚至能从中窥得企业对未来市场的研判和发展的战略。
特别是头部房企,业内行业前三甲“碧万恒”往往是行业的风向标。
比如在前几年,房企的年报里都在透露他们在抢地,借钱,抢人,总结来说就是
高周转快速扩张
。那是因为在那几年如果不提速扩大规模,很有可能就被踢出第一阵营,掉了队就再也无法追赶上来。
而对于扩张过快遇到的很多问题,如果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再回过头来解决就相对轻松很多,甚至很多问题已经不构成问题了——例如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以上数据来自碧桂园官网、wind数据机构、中国网地产
从年报里可以看出,在规模没有大幅变化的情况下,各家房企的年度营收和净利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
●
●
2
●
●
●
前面也说过,头部房企是重要的风向标,以碧桂园为例,可以从年报中得出几个重点结论:
1. 大象起舞,强者恒强
年报显示,2018年全年,碧桂园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
售金额约人民币5018.8亿元
,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约5416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31.25%和23.06%,增速虽然放缓,但还是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如果看全国合约销售额的话,按照亿翰智库的统计约为7296亿元,增速同比约有30%。
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碧桂园的销售数据亮眼,增速依然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2. 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
营收业绩同比上涨、规模稳定的同时,碧桂园当期收入、毛利、净利、股东应占利润、基本每股盈利等核心财务指标均有优异表现。
碧桂园盈利水平也在稳步提升。2018年集团毛利润同比增长74.3%至1024.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8.8%至485.4亿元;股东应占利润、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分别为346.2亿元、34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8%、38.2%。
基本吻合了前几年房企们的计划: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营收和利润得到一定的提升。
3. 杠杆水平和融资成本仍处于行业低位
根据财报,截至2018年期末,碧桂园现金余额约为2425.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到14.9%,另有约3017亿元人民币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
碧桂园的资金状况持续保持稳健。在行业资金面持续收紧的背景下,经营性现金流自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持续为正。同时,2018年集团净借贷比率49.6%,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说明公司当期通过经营本身便可以实现良性循环。
●
●
●
3
●
●
●
碧桂园年报中透露出的小趋势:
房企的多元化加速和分化
而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
人工智能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新动能。
杨国强认为,
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建筑业相结合,利用机器人完成部分建筑工作,正是行业未来探索发展方向。碧桂园将加快人工智能与建筑机器人的深度融合
。
城镇化不可阻挡,小镇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杨国强在两会中的另一个提案,《关于推进农民在小镇集中居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提案》。
提案中,杨国强则建议推进农村集中居住。他认为,有条件的地区,把农民集中起来形成一两万人口规模的小镇,可以更加方便和低成本地完成系列配套建设和服务,农民能过上和城里人相差无几的生活,进而吸引更多人回到农村、建设农村。“农民集中到小镇居住后,便可对原来村落开展土地平整,盘活闲置土地,平原地区可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提升生产力”。
而地产+机器人+农业三个大版图可以联动起来,增强企业强大内生动力,勾勒出一个更富进取心和竞争力的碧桂园。
●
●
●
4
●
●
●
当然,房企多元化发展背后,不是一个去地产化的过程,每个企业发展背后的逻辑或操作思路是不同的。目前企业发展战略多为房地产+变为不动产,原来做房地产开发变成房地产开发+经营+运营+服务的一个过程,转型是转变的过程。
碧桂园以地产为依托的多元化发展,通过新零售—凤凰优选、地产、农业、机器人,给未来带来了更多可能,也给房企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参考和方向。
👉美丽乡村项目游学系列:
1、
标杆项目一:余村;
2、
标杆项目二:鲁家村;
3、
标杆项目三:蓝城乌镇雅园;
4、
标杆项目四:宋城-千古情;
5、
标杆项目五:莫干山民宿;
6、
标杆项目六:蓝城*观云小镇;
时间:4月12-14日
地点:杭州
详情了解:
联系电话:闫老师:176-1091-2719〔长按复制〕
更多详情请点击链接:
👉粤港澳大湾区深度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