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刊速览
地刊速览专注科普,尝试用最通俗的语言,对地球科学前沿进行科普式的介绍,一方面希望对地球科学研究人员有所帮助,另一方面向非地学背景人员展示地学之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美股投资网  ·  马斯克遗嘱都写好了!特斯拉破位了,All ... ·  昨天  
豆瓜的投资笔记  ·  外围又暴涨了 ·  昨天  
豆瓜的投资笔记  ·  外围又暴涨了 ·  昨天  
固收彬法  ·  信用 | 各省两会报告看化债 ·  3 天前  
老铁股道  ·  突然,起飞爆发! ·  3 天前  
海龟社区  ·  A股这个逻辑,大家明白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刊速览

Geology:锆石振荡环带的形成新机制

地刊速览  · 公众号  ·  · 2024-12-02 09:34

正文

【导读】 近日《地质学》期刊发表文章,发现岩浆 锆石中的振荡带可能不是传统认为的由内向外逐层生长形成的。这些看似规律的振荡带实际上可能是枝晶生长的结果。枝晶生长通常在岩浆快速冷却时发生,导致锆石中的微量元素分布不均衡。 这一发现挑战了长期以来地质学界对锆石振荡带的解释,对于理解岩浆和火山系统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锆石是一种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其内部的振荡带被认为是从核心到边缘生长的证据。这些带状结构为地质学家提供了关于地球历史的宝贵信息。然而最新研究表明,这些看似典型的振荡带实际上可能是枝晶生长的结果。

枝晶生长通常在系统显著过冷(undercooling)的条件下发生,这导致了锆石中微量元素浓度的非平衡分布。这一现象对于传统的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提出了挑战,因为这些分析往往基于振荡带是连续生长的假设。

研究团队选取了来自智利托雷德尔帕伊内岩丘(Torres del Paine laccolith)和北美拉瓦溪凝灰岩(Lava Creek Tuff)的锆石样本。他们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和阴极发光(cathodoluminescence, CL)成像技术,对锆石的微量元素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果显示,即使在外观上呈现典型振荡带的锆石中,也存在枝晶生长的证据。 这些锆石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别是钇(yttrium, Y)的浓度,与核心到边缘的连续生长模式不符,而是由初始的枝晶生长阶段和随后的晶体面填充形成最终的规则形态。

这一发现提醒地质学家重新审视锆石的解释框架,特别是对于那些基于锆石振荡带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的研究,可能对锆石的U-Pb定年和Th-U年龄解释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Jack Gillespie, Benjamin Z. Klein, Jo Moore, Othmar Müntener, Lukas P. Baumgartner; A dendritic growth mechanism for producing oscillatory zoning in igneous zircon. Geology 2024; doi: https://doi.org/10.1130/G52641.1


本文由"地刊速览"创作,转载请在文章开头醒目位置标注" 本文来源:地刊速览 "。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豆瓜的投资笔记  ·  外围又暴涨了
昨天
豆瓜的投资笔记  ·  外围又暴涨了
昨天
固收彬法  ·  信用 | 各省两会报告看化债
3 天前
老铁股道  ·  突然,起飞爆发!
3 天前
海龟社区  ·  A股这个逻辑,大家明白不?
3 天前
科Way  ·  你不了解的湖泊的前世今生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