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管理资产规模(AuM)在2023年实现了惊人反弹,总额增至近120万亿美元,较2022年(当年管理资产规模大幅下降了9%)增长12%(参阅图1)。
世界各地的管理资产规模在2023年都恢复了增长,但增速各不相同:北美市场为16%,亚太市场(不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则为5%。
然而,尽管规模增长显著,但资管机构的经营压力却在持续增大。2023年,资管行业的收入仅增长0.2%,全年成本却上升了4.3%。两相抵消之下,该行业的利润下降了8.1%(参阅图2)。
2023年,降费压力并未得到缓解。2023年的平均费率为22个基点,低于2015年的25个基点和2010年的26个基点。
被动型产品份额加速增长。
被动型产品持续占据净流入资金的大部分份额。2023年,被动型产品吸引了全球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总净流入资金的70%(约9200亿美元),较2019年至2022年期间的57%大幅上升。
高利率环境推升低费率现金类产品占比。
由于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加上市场普遍的不确定性,投资者纷纷转向低费率产品。货币市场产品和债券产品的净流入资金分别达到1.3万亿美元和7000亿美元,而公开市场股票产品则净流出2000亿美元。
创新产品存活不足。
尽管资管机构都在努力开发新产品,但大多未能赢得市场青睐。事实上,截至2023年,在2013年推出的所有共同基金中,只有37%仍然存续。这一比例相比2010年有显著下降。2000年之前推出的基金,有60%在2010年时仍然活跃。
净流入增长乏力,未来营业收入压力持续存在。
北美等成熟市场中,资产管理业务渗透率已经处于高位,资产净流入进一步增长潜力有限。2006年以来,该行业近90%的营业收入增长来自资产增值。这段时间的增长恰逢利率普遍较低的时期。然而,由于全球大多数央行仍在与通胀作斗争,预计利率将保持在中高位,这种情况很可能会限制资管机构从资产增值中获得营业收入增长。
成本持续上升。
成本继续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来已上升约80%,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
面对压力,资管机构要想保持竞争力并提高盈利能力,应采用我们提出的“3P方法”,即生产效率(productivity)、个性化(personalization)和私募市场(private market)。
而要加速推进最佳战略,AI和GenAI已成为关系成败的重要因素。
资管机构可以借助AI技术大幅提高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包括销售与营销、投资管理与交易执行、运营、风险与合规、IT、业务管理与支持等关键环节。AI模型可以同时比较投资组合的持仓情况和风险水平,优化资产配置,并建立新的风险阈值,还可以进行初步投资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参阅图3)。
AI有利于大规模创建个性化投资组合。
首先,在为个性化投资组合添加战术倾斜或主题敞口时,主要依据的是结构化或预处理数据集,AI可在构建定制化投资组合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其次,AI可以高效实现定制化投资组合管理的规模化扩展,解决定制化投资成本高昂、仅面向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客户这一重大挑战。
随着AI技术的最新发展,AI销售已能通过训练来理解投资组合管理的意图和背景。通过对规律的分析学习,AI销售可以调整自己的方法,为每个定制化投资组合确定最佳的再平衡和交易策略。人类投资经理可以通过管理一组AI销售来有效管理更多投资组合。有了这种能力,资管机构就有了为更多投资者提供个性化投资组合的可能(参阅图4)。
个性化客户体验。
AI在市场营销、客户销售、客户互动与留存方面也能大范围实现超个性化的客户服务。通过使用AI工具对潜在客户或现有客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再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定制投资材料和服务即可实现这一目标。GenAI可以分析非结构化文本数据(例如客户的社交媒体贴文),扩展AI功能,协助为每位客户创建量身定制的投资信息。
AI可以通过对重复性任务的自动化以及整合数据强化决策,来提高私募市场交易团队的效率。私募市场参与者也可以通过帮助其投资组合中的公司应用AI技术来推动价值创造。重要的是,私募市场参与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确定成功用例后,可以在诸多被投企业中进行有效部署,进而实现规模效益。借助这种方法,相关公司可以更容易地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
资管机构应确定运营模式,指导组织按照系统化方式以严格的标准部署AI技术。三大关键驱动因素——
人员、技术与合作、风险与合规
——帮助资管机构执行既定战略,实施运营模式。在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最大限度发挥AI驱动价值与人类创造力之间的协同作用后,才能最大化发挥AI技术的作用(参阅图5)。
为了解资管机构在AI应用上取得的进展,BCG与投资公司协会(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简称ICI)和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 Institute)合作,在2024年第一季度以GenAI的应用为重点对资管机构进行了一项全球调查。本次调查共覆盖57家资管机构,总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5万亿美元。
-
72%的受访者认为GenAI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对其组织产生重大或变革性影响。
-
75%的资管机构已在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希望在短期内完成GenAI的部署,其中29%已将相当一部分创新预算投入到这项工作之中,或计划从其他项目中调拨大量资源。
-
只有16%的资管机构已完全确定相关战略并已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
-
几乎所有受访资管机构(88%)都在积极尝试至少一种GenAI用例。
-
27%的受访者已经部署至少一个用例,39%的受访者计划在今年进行全面部署。
-
在销售营销、投资管理与交易执行、IT、业务管理与支持四大职能领域中找到了七个用例,这些用例正处于概念验证阶段,或在超过20%的受访机构中全组织部署。
要想最大程度发挥AI技术的优势,人员、技术与合作、风险与合规都是关键的驱动因素,然而资管机构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与实际需要仍有差距。
全新画卷已经展开,资产管理行业即将步入AI时代。资管机构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谨慎观察,但要承受落后的风险;二是积极转型,建立应用AI技术所需的组织力量。
要想从AI赋能的生产效率、个性化和私募市场增长中获益,资管机构就必须大胆尝试。在此,我们根据BCG的AI转型三步框架给出三项关键建议,供资管机构在这趟AI之旅中参考。
-
部署立竿见影的AI解决方案。
资管机构可以从日常运营入手,将AI技术融入其中,提高运营效率和决策水平。
-
从战略出发,重塑业务职能。
资管机构应要求团队着眼于转型而非仅仅是改进,确定需要重塑的流程,以整体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推动并提升AI能力的发展。
-
锐意创新,打造长期优势。
在打下坚实的AI基础后,资管机构可以将注意力转向新服务、新产品和新业务模式的开拓之上,进行长期技术投资,培养一种锐意创新、勇于实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