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思会读书
最给力的图书推送,让阅读更简单; 官网:www.kindlepus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书单来了  ·  生活没将我击倒... ·  昨天  
十点读书会  ·  《唐探1900》票房破20亿,最痛心一幕刷屏 ... ·  2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当乡村不是“他者”:法国20世纪农民作家群像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真正的治愈,是活得接地气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思会读书

书评 | 这条婚姻幸福的秘密,没人会在结婚前告诉你

集思会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8-01-24 12:00

正文


- 原载于公众号“书单” -


今天,xx君想跟读者们分享一本最近读到的,对我很有启发的新书—— 《快行动,慢思考:快节奏生活下的自我修复》


作者 迪安·德尔·塞斯托 是一位国际著名品牌营销专家和心理作家,这本书可以说是他人生思考和智慧的集成。


书里提出了200个具有智识性的观点并加以解释, 篇幅都很短小,对 亲密关系、人际沟通、职业选择、人生规划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了角度特别的思考,称得上是一本快节奏时代的智慧枕边书。


xx君从中选摘了5个观点分享给大家,也许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会让你有豁然开朗的启发感。

1 丨言语上的微妙改变,会让结果很不一样


有时,我们会很快地说话,说得越快,就越缺少意义,越具有破坏力。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习惯——说话的节奏是跟着情绪而非想法。


然而,要做到在说话时能稍微锤炼一下思想,大概每个人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坦白地说,如果能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我们几乎可以对任何人畅所欲言。


举个例子,当我和妻子试着在几个季度内减少开支时,在核对信用卡账单的过程中,我发现很 大一笔来自美容院、按摩院的花销。


当然,我爱我的妻子,我也不想让她认为我在责备她,因为我自己也有花销问题。


我想以一种关心的方式找她谈,同时也想达到目的。


因此,当我们坐下来时,我说了下面的话:“亲爱的,你知道我们开始缩减开销,当我在看你一个月的消费时, 我终于确定,我娶到了世界上最火辣的妻子 。”


她害羞地微笑,我们都笑了起来,随后我们做了一些调整,继续生活。


这原本可能是一场灾难,但是通过加入一些事先的考虑和想法,使这件事变得很有趣。

请注意这些沟通用语的微妙差别:


“给我个报价” vs “给我个公平的报价”;

“你是个失败者” vs “你正在失去一些东西”;

“回家路上买些牛奶” vs “亲爱的,你能帮我个忙,回来时买一些牛奶吗?”;

“你是个怪胎” vs “你这么做让我很难跟你做生意”。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总有一种说话的方式要比情绪激昂更有效果。


☞ xx君说: 我们常常低估了日常对话中遣词造句的必要性,“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看似率性,实际却是沟通的毒药。有意识地让说出的话更利于对方倾听接受,是每个人需要锤炼的技能。




2丨 伟大谈话者的特征是问更多问题


对话是所有事情中最具优先级的,是生活和关系的发动机。


不过,成为谈话大师,与每次和他人沟通时侃侃而谈、金句迭出没太大关系。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那么聪明或者思维敏捷,我们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技能使我们的说话方式在各种情形下都大受欢迎。


谈话者的睿智表现在,他们会提出好的问题,这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巧。


提问是安全的,它们开阔眼界,简单易懂,并且会很快地改善对话。


而且很棒的是,当你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时,人们会发现你是如此有趣。好问题里总能找到礼物。


☞ xx 君说: 在沟通中,我们往往会急于表达而懒于倾听,让对方主动讲出困惑和真实想法的最佳技巧,莫过于少说话,用一个又一个好问题引导对话进行。





3丨 从结尾倒着思考人生,是真正的前瞻性思考


我们对生活最重要的感知是生活紧迫感。


记得有一次,我被请求写自己的悼词。 一个很奇怪的要求,但是很好笑,也令人好奇,我陷入了沉思。


在那个时刻,将“有限”的概念植入生活的做法迫使我带着紧迫感清醒地思考,而不再是每天习以为常的混沌状态。


作为一个更像是有远见而非是有规划的人,我常常觉得没必要着急,并且心想,现在谁需要压力呢?我要把它的出现推迟一会儿。 既然几年,好吧,其实是几十年,已经过去了,我将自己的幼稚想法比作“我有大把时间”的陷阱。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意识到生活是多么短暂的先见之明,应该迫使每个人做一些努力来看看晚些年的生活。


想想我们完整的生活画面里的细节,并且努力朝着我们期望的结果发展很有意义。 当我们花时间去瞧瞧我们在剩余的时间里将取得的成果,会使我们马上冷静下来去做眼下需要做的事,从而让我们想要的未来真正兑现。


这才是一个好结局真正的开始。


☞ xx君说: 当我们离开这世界时,希望得到怎样的评价?当你想明白这一点,就知道现在该做些什么了。




4丨 永远不要低估“何人、何时、做何事”所具有的力量


清晰表达的缺乏就像流行病一样在传播。


当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这样一位名人写下“生意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缺少坦诚”时,就足以说明情况了。他的话中所指的是, 在典型的日复一日的生意来往中,诚实、明确、详细沟通已经严重缺失。


随你怎么叫它都可以,百分之九十的组织都深受缺乏直白沟通之苦,并且形成一种被称作“谁何时会做何事的日常悬念”。


不知是何原因,在任务型交流中省略重要的细节已经成为标准的操作程序,因为在那时,随意的表达看起来要比详尽的更简单,然后寄希望于他人来弥补其中的缺失。 事实上,在那时,困惑开始出现,潜能也就停了下来。


我知道它看起来很基础:何人、何事、何时。 但是商业依赖于推动力,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下,公司和个人都输不起的就是前进的动力。由于不了解何人何事何时的细节,不断地开始和停止,从而带走了生意的乐趣和潜能。


有趣的是,沟通明确性与你必须做什么没有太大关系,它关乎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它是做一个表达清晰的人的生活准则。


当你在具体地衡量你得到的结果的同时,你也在发展你的个性,以及与人相处的行为方式。如果你得到的结果低于标准,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而不是一个受害者,你会愿意看看你的角色,并对结果担起责任。这才是专业人员——那些对何人将在何时做何事有清晰认识的人——应该有的态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