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门一闪,意不意外?你已经来到了2017年最后一周。郑重告别也需要有“仪式”,跟自己谈谈心,细数这一年的成长领悟,想想怎么过才算不辜负最后的时光?2018已经在招手了……
《时光》
作者/冯骥才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
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作“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
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
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唯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
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唯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 与 2017 告 别 的 十 七 种 “仪 式” 』
1
趁还来得及,
去看向往已久的风景。
2
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电影、展览等)。
3
换个清爽的发型,换个清爽的心情。
4
在整理心房的同时,
别忘了对自己的居室来一次大扫除。
5
读完一本想读却搁置了很久的书。
6
如果近来因工作或学习太累了,
忙里偷闲,睡他个天荒地老。
7
下决心戒掉一个坏习惯且坚决执行,
比如不再吸烟、不再熬夜、不再迟到…
8
带家人做一次健康体检,
当然包括你自己。
9
在寒冬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不计回报地去做一件好事。
10
与家人、好友聚会,分享今年的成长。
11
感恩,向过去一年给予你帮助和关照的
他们,逐一地衷心地道谢。
12
整理相册,看看你的2017
拍出了一部怎样的电影…
13
查看收支记录,做一份年终账单。
14
与自己对话,
写一份年终总结或一份信,
记录下成长得失,给自己一个交代。
15
试着去和解、去宽恕、去放下。
16
犒劳自己一份礼物,
拍拍自己的胸脯说声
“2017辛苦啦!感谢你坚持至今!
2018加油!”
17
制定2018年的“小目标”。
许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
插图来自/英国插画家 Grace Helmer
你打算如何与2017年告别
点击「写留言」等你来分享
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伟 编辑/王若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