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完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不仅采购工作无章可依,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完善采购制度要注意以下个方面:
1、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
。
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制度应规定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权限、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获取更多采购干货请关注采购从业者微信公众号 比如,可在采购制度中规定采购的物品要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议价,然后选择供应商,并把所选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请购单上;还可规定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须附上三个以上的书面报价等,以供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稽核。
2、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
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有专人管理。同时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重点材料的供应商必须经质检、物料、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能进入,如有可能要实地到供应商生产地考核。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考核程序和指标,要对考核的问题逐一评分,只有达到或超过评分标准者才能成为归档供应商。
3、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
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作出详细的说明。对于重点材料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这种评议视情况可一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
4、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
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财务部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并提出奖惩措施,对完成降低公司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采购成本下降任务的采购人员,分析原因,确定对其惩罚的措施。
(二)控制采购前期费用
一般来说,一旦企业生产计划要求的原材料供应计划确定以后,供应部门就会着手开始采购活动,采购的前期工作包括市场调查、质量评审、信用评估、见面洽谈以及派出人员现场调访等,这些工作都会发生费用,这个方面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出现信息失真、质量不佳、差旅费用过高等问题。对此,要广泛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介载体,迅速而有效地发布和查询市场信息,既可减少前期费用,又可以充分掌握市场信息。
(三)提升采购人员素质
采购管理理念的变化对采购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采购的速度和效率,订单的执行情况,采购成本的高低都会影响企业产品的定价及整个供应链的获利情况。采购人员就是这个供应链的链头,其能力大小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采购人员要考虑企业成本、利润等,而核心思想就是,在保证供应链正常运作的前提下花最少的钱买到质量最好的产品,所以说用优秀的采购人员就是为公司挣钱。一个优秀的采购员应该是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清廉的素养和法律意识的人。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对采购人员培训来进一步提升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为采购人员搭建起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已经从事采购工作或打算从事采购工作人员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掌握专业的采购知识和技能。
(四)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
选择供应商的主要参照条件就是在采购询价环节的评价结果,当然也要参照其他标准。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时应考虑以下的因素:
1、供应商的历史信誉及供应能力
。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信誉是非常重要的。企业首先要了解供应商的历史信誉,比如说,供应商在以前的采购活动时,有没有发生“欺骗”采购员行为,有没有不严格履行承诺情况发生,有没有提供虚假资料,有没有提供劣质或虚假产品的现象等等。对于这些行为或表现,是必须要掌握的重点事项。获取更多采购干货请关注采购从业者微信公众号 再者就是要了解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对供应商供应能力的分析与评价有助于企业选择最佳供应商,如果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不足,就会给企业的顺利生产造成影响。
2、选择不能少于两家的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