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给我留言,让我推荐书给大家。我只能说,我写的读书笔记都在我的博客上,我读过的书,觉得有价值的,都写成了读书笔记,算不上推荐,只是我写的读后感而已,说不定看了我的读后感,你还可能会失去读这本书的兴趣。所以如果想和我探讨读书的问题的话,可以直接到我的博客www.lishen.me 上
“知行分享”这个分类下,标签可以点击“读书笔记”、“读书会”等,书单就算了,如果你关注主题阅读,可以在豆瓣上搜豆列,或者看“战隼的学习探索”的博客和微信,里面有各类书的思维导图。至于我推荐的书,即使我列了“李参推荐的图书”这种书单,真正一本一本看的人也不多,我收集了很多书单,真正看的寥寥无几,所以我看还是算了。
今天这本书是我在第2期三人行读书会上推荐的书,史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儿——创作生涯回忆录》,台湾翻译为《史蒂芬金谈写作》英文《On
Writing》,写的史蒂芬的创作生涯,以及他对写作的一些见解和技巧。这本书前面是史蒂芬本人写作的回忆录,从小时候的故事开始写起,可以当小说看了,小说的后半部分是史蒂芬对写作的一些看法以及技巧,可以当教科书了,干货非常多,很值得看。
既然想做村上春树那样的作家,就要每天写点字,然后也看一些作家写的书,这本书看了还真是有些启发。
书的前半部分是史蒂芬.金的创作回忆录,从他的小时候开始写起。史蒂芬的母亲独自一人养大了他的哥哥和他,虽然他的妈妈婚姻并不顺利,但是却给了史蒂芬和他的哥哥非常好的成长环境,我想也正式因为他的母亲,才成就了他儿时写作的兴趣。
史蒂芬非常喜欢读故事书,小时候经常读,读的多了,就自己写。有一次他写了一个小短片给他妈妈看,他妈妈说,这个故事应该是你模仿别人写的,如果你自己写,应该会比他们写的好。我觉得妈妈的鼓励很重要,让他有了很大的自信,史蒂芬对写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后来还和他各个戴维办起了报纸,在居住的一带印刷发行。史蒂芬后来写小说,总会想,即使小说写的再差,至少有一个人会买,那就是他妈妈。家庭的关怀真的很重要,后来史蒂芬的妻子也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家庭幸福是多么重要。
在这段回忆录中有两点体会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兴趣,就一定会坚持下去。这也再次验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么重要。
2、史蒂芬后来爱上了看电影,他从电影中充实了自己的大脑。他每个星期都乘坐40分钟的车去看电影,一看就看了6年。这是我在这里留意到的一个细节,
成功之人的成功之处,不一定是他比你有多少天赋,而是他能把一件小事情持续不断的做下去,再一次验证。
3、这点我不喜欢他,他也是属于那种颓废型的,写不出来就抽烟,还吸毒。不像村上春树,一直健康的写着,这点不学他。
关于史蒂芬谈写作的一些经验,我罗列如下,不一定是原文,是我对观点的梳理
1、
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
,几乎没有一个作家只写作而不读书的,不读书写作就是在天方夜谭。大量的阅读量造就了他的思维梳理和输出。阅读就是一个作家的创作核心。没时间读书?那你就没时间也没工具写作。
2、阅读的意义是让你有更多的体验,无论你读的是好书还是烂熟。好书自然不用说,
烂书也不是浪费时间,至少告诉你一种失败的经验
,告诉你这样的路走不通,你如果能够提炼一下烂作品失败在哪里,书也就没有白读。有道理,有道理。
3、
如果你想当作家,那就远离电视吧。
不要让视觉的垃圾把自己消磨掉,别对自己有更多的幻想。看到这里我真是汗颜啊,别说是电视了,网络、微博、微信,干扰太多了,自然没办法踏实的写字。(我觉得应该把这段写个标语贴在我的工作台前面,咳咳)
4、
再长的小说也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
看似废话,实则是最真实,最有用的经验。
5、
每天都要写
,每天都要写!把自己关在屋里,然后制定一个目标,不写完不出来。史蒂芬定的目标真是低啊,1000字,真是一点都不多。他说写不完1000字,就发誓不出门。1000字对于在电脑上打字的人来说,真的不多啊。对我而言,一小时写2000字真的一点都不难啊,但这不是关键啊。关键是每天都要写,每天都要写。
6、每天都写,写什么?
想写什么写什么,想起来什么写什么。
大实话,经典中的经典啊。
7、
即使再长的小说,也要给自己设定一个Deadline,一般不要超过3个月
,否则人物就会在自己的脑子里走形,到时候想写,就不一定写的出来了。我又要咆哮了,我的书就是这样被我自己写残废了有木有啊。
8、不要给自己写提纲,顺着形式走。
小说好比埋在底下的宝藏,好的作家就是要一点点的把这个宝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不管你挖还是不挖,故事就在那里,而不是你凭空的去编造。
9、
要你讲真话,写最真实的东西
,而不是凭空编造。这点我记得我和 @西瓜盒子
交流的时候,他也提过。他说虽然学中文的人看上去好像语言辞藻更丰富写,但实际上只要你写的东西真是,是你最真的体会,就是最好的写作。
10、关于
写小说的三个要素
,
这个书后面有点技术流,看的不是很仔细,我觉得以后可能不会写小说,所以没仔细读。同样的话,我在三人行读书会上刚一说出,三四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谁说的,不一定呢。”好吧,其实我觉得也是,未来的事情谁说的准呢,这写小说的技巧虽然暂时帮助不了我写小说,但是倒是有助于我欣赏小说呢。
首先是
故事情节
:你要给读者一个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可以伴随着读者,让他带上飞机或其他时间阅读,情节可以一下子抓住读故事的人,然后吸引他一直翻到最后,这个自然不必说。
其次是
场景
:和电视不一样,小说的作者需要对场景进行描述,通过你对场景的描述,能帮助读者身临其境,在他的脑子里描述出一个画面。
最后是
对话
:人物的对话赋予人物生命,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发展还有其他。
看了这个忽然让我想起了《甄嬛传》这部戏,一部网络小说,本不是清朝雍正年间发生的事情,拍成电视剧,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看。仔细关注他们的礼仪,服装,物品摆设无一不做足了功夫。《步步惊心》一部穿越小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粉丝?里面很多人物对白很讲究。举个反例,琼瑶的小说拍成电视剧,别的地方都很完美,对白太啰嗦了,看了想撞墙好不好。
史蒂芬的这段看似技术派的描述,现阶段倒是
指导我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了。这两天追星星这部剧,一直觉得金秀贤长的也就那么回事儿啊,怎么电视里教授就那么帅呢。按照史蒂芬的思路,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脸部特写给的特别多,有些镜头直接是鼻子以上,特写人物的表情刻画人物性格,暗示剧情发展,顺便迷倒一票人。
最后一点,也偏技术派,但是对我来说很有指导意义,只是目前我还没有进步到那个阶段。这是我努力的方向。史蒂芬说,
作家在写作的时候,最初写作要全身心投入,写自己的想法,把自己融入进去,进入角色。但是完成初稿后,你的文章就是要给别人看的,你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看你的作品,这时候你要把自己跳出来。
这一点我还是差距很远的,所以暂时我还成不了作家,还需要不断的修炼。独立博客,自己的空间,随心所欲,自己说了算。读者想看就看,不想看我也不求。只是我写的这些东西,在专业人士眼里,就太不入流了。不过现阶段,我还是会保留我的本色,这是我未来的目标。
我连远离电视和每天都写还不能持续做到呢,先从这两点开始吧。
以上是一个想成为村上春树那样的作家的写作者读这本书后的各种啰嗦。
(The End)
2014年3月7日
加入知识星球,与我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