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 栩先生(ID: superMr_xu)
祝大家阖家幸福,团团圆圆,万事如意!
在这个春节假期,栩然说团队决定从栩先生2024年发布的原创文中精选出7篇好文。
分三次发布,每篇文章截取精华部分,大家点击链接可以跳转原文。
这个春节假期,让我们一起回顾这7篇栩先生原创好文。
今天是栩先生2024年最值得阅读的原创好文(中),分享两篇重磅好文。
3
《邯郸初中生杀人案最新进展震惊世人:未成年人的恶,永远不要低估,更不能被纵容!》
很多人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这种现象只是这十多年才发生一样。
但因为我记忆力很好,而且有记日记的习惯,所以可以很确定的告诉大家,这样的行为和现象一直都有,从来就有。
甚至于改革开放前,小孩子之间也会有——那些影视剧里大院子弟动辄摇人,拿家伙茬架,难道不也是霸凌吗?
只不过,那个年代的老师和父母对孩子普遍还有很强的震慑力,除了个别孩子以外,大多还是会怕家长和老师“铁拳教育”的。
而且因为没有手机、互联网,小孩子之间的信息交换相对当下是很缓慢和闭塞的,所以会感觉那个时代的孩子相对更“单纯”一点。
而现在,因为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更容易有机会和渠道“学坏”。
说的难听点,我们那个时代想接触点爱情动作片可能都得到高中大学了,而现在的孩子可能小学就已经有机会接触了。
短视频的兴起,更是让无数孩子更早地沉溺其中,更早地看到这个世界和社会的多样性。
我们那个时代,可能也听说过有钱人的生活如何如何,听说过有些富二代如何如何,听说过一些漂亮女生如何如何。
但都没有现在这样,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直观地将有钱人、富二代、网红女们的排场、奢靡生活展现出来,也将他们扭曲的价值观和影响力展现了出来。
再加上父母如果缺乏管束、学校又不敢动手管,很多孩子内心的恶将会更容易被释放出来。
如果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因为无知;那当年很多孩子还能保持童真,其实大多因为无知。
但现在信息传递速度太快了,他们已经不再“无知”了。
过早接触到这么多乱七八糟甚至是负面的信息和三观,如果再缺乏正确的引导,变坏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更何况,还有一些孩子,天生就“坏”,骨子里就享受作恶的快感。
02
从邯郸3个中学生杀人事件,到层出不穷的各种未成年人霸凌、侵害事件,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
就是
我们对未成年人的成熟度和人性的判断,应该要与时俱进地有一些改变了。
事实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随着各种电子产品、互联网信息的爆炸,现在孩子的大脑成熟度已经越来越快了。
你们如果多接触孩子,就会发现,现在一个五六岁小孩(甚至还没上小学),他们的认知,他们所懂得的东西都已经远超当年七八岁的孩子了。
等到上小学后,特别是开始使用电脑、手机后,这些孩子成熟得更快。
我们当年定义的“未成年人”,主要是考虑他们体力、心智相对于成年人而言,还很不成熟。
而问题在于,
现在很多十来岁的孩子身高一米七,心智也非常成熟,他们除了年龄上有差距,心智、体能相对于成年人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差距。
如果这样的孩子施暴、犯罪,你还能以“未成年人”去看待他们吗?
更千万不要再用“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人性本善”之类的话,去替这样的小恶魔开脱了。
人性没有什么善恶,人性的本质只有四个字“趋利避害”,人性的底层里天生就带有动物性,也就是罗素说的“人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
你用一句“人性本善”,就把一些未成年人恶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外界,似乎他们本来是挺善良的,之所以变坏,之所以会霸凌他人,会杀人犯罪,都是因为社会的原因。
按照这样的免责推论,再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他们的犯罪犯法,很可能就不用承担任何后果。
看看邯郸这3个杀人犯在犯罪前后的表现,看看他们有预谋地计划杀人埋尸,他们是如何残忍凶暴的将同学杀死,“不光面目全非,颈部、背部,都有非常严重的巨大创伤,有些伤口长度七八厘米”,他们是如何在杀人后若无其事,编造故事来误导警方侦破……
就真的不怕他们再长大一点,有合适机会的时候就再来一次《消失的夫妻》(没看过这个案子的慎重去搜索)?
03
这个号上,已经连续发了好几篇有关邯郸中学生的文章了。
实在是我对于那些所谓“未成年人”的恶,有过太多真实的领教和见识。
我们那个年代,对于这样的小恶霸、小坏蛋,至少还是有一些惩处的手段。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对于这样的坏孩子,好像越来越没有好的办法了。
前段时间新闻里,一个十岁出头杀人的小孩,一个十岁出头强奸别人的小孩,也就是送去“教育”了几个月,就又送回来正常上学了。
他们是未成年人,但那些受害者难道就不是未成年人了吗?
保护了这样的坏小孩,那些受欺辱受伤害的原本老实巴交的小孩怎么办?
中学时候,我因为遭受霸凌,内心所受到的创伤,很多年后再慢慢治愈过来。
而这还是因为从高中起,我因为考入国重,再也接触不到这样的“渣滓”了,才慢慢好起来的。
要是在我的人生中,我一直与这样的人为伴,我都难以想象我最终会变成什么样。
那个四岁多就被杀害、被侵犯的小女生,又做错了什么?
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够浮躁了,我们就不要再纵容这样的恶行了。
很多人都知道
“破窗效应”
这个词,如果最开始往窗户上扔石头的人,得不到有效的惩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往窗户上扔石头。
如果这样主观恶意极深,明目张胆犯罪,老百姓高度关注的“犯罪分子”,都不能得到有效惩处,又会给其他各地那些正在施恶或者准备施恶的“小恶魔”们,带来怎样的讯息?
那些被欺负、被霸凌甚至于被杀害的老实孩子,就该白白受这样的伤害,而无法追责追凶吗?
4
《
尘埃落定!吴谢宇死了,张波、叶诚尘死了,劳荣枝也死了:唯有死刑,才能震慑那些人渣!
》
01
人性是不可考验的。
你不能指望一个坏人就真的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世界上是存在反社会人格的,这些人平时可能看不出来,就像劳荣枝的闺蜜和家里人说她一直很乖,吴谢宇的邻居说他帅气成绩好,叶诚尘一副“白富美”的样子。
但他们的内心里,可能都住着一个恶魔,但是只要遇见了一个能刺激他内心的点,马上就会瞬间化身野兽!
西方有一个角色非常有名,就是蝙蝠侠里面的小丑。
小丑犯罪并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其他任何目的,小丑只是享受犯罪过程本身而已。
事实证明世界上是存在这种人,存在“反社会性人格”的。
因为人性欲望是存在深渊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法律特别是死刑犯没有那么多的“操作空间”。
因为只要有空间,那么很多高智商的杀人变态,人家就能钻空子,然后无罪啊。
最典型的就是西方的辛普森杀妻案,整个美国都知道是辛普森杀了他老婆,但就是因为辛普森请了高价律师,律师钻空子,然后法律就判辛普森无罪了。
02
但在我们国家,自古以来都有这样一句话: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也只有死刑的存在,还能对那些人渣们产生震慑。
劳荣枝也好,吴谢宇也罢,包括张波、叶诚尘,他们也都在知道,即使真的没被判死刑,他们这辈子也肯定都只能待在监狱里,无期徒刑且不得减刑了。
很多人会觉得,那这样的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大错特错!
只有这些死刑犯们才会发自内心的明白,人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所以他们在被捕后,才会用尽各种办法,希望能逃脱死刑的制裁,哪怕无期徒刑一辈子关在监狱里都愿意。
为了不死,他们可以各种“认罪悔罪”,可以各种“甩锅推责”,可以各种希望得到谅解,可以把自己也包装成“受害者”,可以说出“活着赎罪”这样的话。
这才是死刑的真正震慑!
如果没有死刑,他们还会“认罪悔罪”、还会这么“后悔”吗?
毕竟
,
劳荣枝在潜逃的这些年里遛狗、弹琴、画画,享受‘高品质生活时’,有想到过那些被害惨死的人吗?想过那个无辜的小木匠和3岁的孩子吗?想过被害者家庭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孩子上过初中就因为没有钱,上不了学了吗?
毕竟,
吴谢宇在杀害母亲并且诈骗144万潜逃后,天天挥霍,嫖娼、享乐的时候,有想过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的热爱生活吗?有想过母亲是不是也曾幻想过自己退休后的“第二人生”呢?有想过自己的那些亲戚被自己害到破产的景象吗?
毕竟,
张波、叶诚尘在颠鸾倒凤的时候,在憧憬“处理”掉两个孩子后,就能在一起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有想过这两个才两岁多的孩子,本该拥有自己健全充实的一生吗?有想过这两姐弟长大后,会去怎样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母亲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吗?有想过孩子的母亲会承受怎样的锥心之痛吗?
他们都没有,否则他们早该自首,而不是被捕后才开始“演戏”了。
也只有在死刑的震慑下,他们才会还有那么一点的人性,还会有那么一点的害怕,那么一点的后悔。
这才是保留死刑最大的意义。
03
这篇文章,我写得情绪很激动。
一方面是因为这三个案子,实在是太令人发指;
另一方面,是审判的过程太曲折了,中间有很多次,我们可能都以为这几个人“死不了”了。
但好在,苍天有眼,那些无辜惨死的小木匠、小孩子、母亲,都终于可以瞑目了。
多说一点。
其实,人真的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物。
每次这样的恶性案件背后,都会有人说“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但事实上,恶魔可能就在每个人的心间。
人内心的善恶,有时候分界线可能没有那么明显,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给他划清界限。
每个人的大脑里就藏着人性最黑暗、最残忍、最自私的一面。
一念为善,一念为恶;
一念为天堂,一念为地狱。
所以不要轻易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 我们的文明发展了这么多年,制定和完善了这么多的律法和制度,就是为了不考验人性。
不考验别人,更不要放纵自己的人性。
犯罪心理学家雷米说过:
“你要是不走进阳光,就会被黑暗吞噬。”
这几个人的死刑,更应该警醒我们要心向光明。
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视频,内容说:“人与人的差距,表面看是容貌财富的差距,实际上是心地、人品的差距”。
内容没什么特别的,但点赞最高的留言却让我感到可怕:
“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善良,但是还是一无所有,感觉那些人品不好的比我过得都好。”
因为我看到有人作恶还过得很好,所以我不相信多行不义必自毙。
心理学里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
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所以,你选择怎么看世界,世界就给你看什么样;
你选择如何行事,决定了最后的事会变成什么样。
有句名言怎么说的:
你凝视深渊,深渊也正凝视着你。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警醒。
2、
罪大恶极,必须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