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经社
政策前沿 财经动态 思想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态梦网  ·  超245亿!生态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崛起 ·  2 天前  
生态梦网  ·  揭秘!生态城首个国家级绿色工厂长这样... ·  3 天前  
今晚报  ·  天津又一所“实验小学”,即将投用! ·  3 天前  
今晚报  ·  天津又一所“实验小学”,即将投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经社

最可悲的教育,莫过于寒门养“贵子”

政经社  · 公众号  ·  · 2019-10-31 12:09

正文


拾遗物语

最可悲的教育,莫过于寒门养“贵子”。

作者:拾遗

来源:拾遗(ID: shiyi201633)

本文已获授权


编者语: 最近,南京搞素质教育试点,推行新一轮减负运动,迅速引爆全网络,撩动了万千家长的敏感神经。今天头条和次条关注此问题,推出渠敬东和拾遗的两篇文章。 前不久,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北大教授渠敬东的一篇精彩演讲,或可作为最好的注脚。这篇 演讲, 把脉当下中国教育,言之有物,观察犀利,推荐阅读。


1

前几天,黄磊女儿多多又上了热搜,
因为13岁的她染了一头金色头发。
这一两年时间里,
黄多多频频上热搜。
染头发;
打耳洞;
戴耳饰;
做指甲;
涂口红;
…………
黄磊不仅允许13岁的大女儿这样,
也允许7岁小女儿涂口红做指甲:
“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
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她有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
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
黄磊甚至允许女儿早恋,
“我女儿要15岁恋爱我觉得正常,
青春期懵懵懂懂的、情窦初开,
这是人本身最天然的东西,
我觉得是美好的。”
黄磊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
引起很多父母的赞赏:
“黄磊的教育方式太开明了,
我也要向黄磊学习,
尊重孩子的想法,
让她拥有自己的空间。
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了,
就放手让她去做。
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放手。”
“我没能遇上黄磊夫妇这样的父母,
但我要努力成为黄磊夫妇这样的父母。
我也要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看待,
尊重她的想法,尊重她的意愿,
永远不用‘你还小,就得听我的’这样的话,
对孩子加以控制,
让她在自由的环境里快乐成长。”


2

很多人一边赞扬黄磊,
一边斥责应试教育:
“我从骨子里反对当前的应试教育,
一个应试扼杀了多少人的童年。”
“我也反对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不仅扼杀了孩子快乐的童年,
也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应试教育催生了恐怖的恶性竞争,
应试教育不除,素质教育不兴,
作业难消!祸害无穷!”
批评应试教育、反对应试教育,
现在已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不仅专家批评、学者反对,
连很多家长也跟着起哄:
“应试教育真的太害人了!”
“只有推行素质教育才能拯救孩子。”
听着家长们的这些话,
我只想说一句:
“如果你不是中国金字塔顶尖那5%的人,
而只是中产阶层或中下阶层,
还反对应试教育,
那是真的非常蠢。”


3

我为什么说你很蠢呢?
我们先做一个设想:如果废除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这个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
好大学始终是有限的,
好大学的名额始终是有限的,
所以想要进入好大学,
也必然需要经过考试。
考什么呢?
既然是素质教育,那就考特长呗。
考试之争,就变成了特长之争。
而特长之争,是需要钱来铺路的。
就拿弹钢琴来说,
随随便便买一架钢琴,
就需要1万多元吧。
你要凭钢琴进大学,
最起码得练到10级吧。
而现在好点的钢琴老师,
每小时收费是200—400元,
练到10级一般需要五年,
没有七八万是支撑不下来的。
对于中国很多家庭来说,
这笔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且,特长是需要试错的。
孩子的天赋不一定是弹钢琴,
弹钢琴如果练不出来,
你还得继续寻找其他天赋。
唱歌,舞蹈,围棋,画画……
一样样试下来,
试错成本是非常高的。
最终你可能都试破产了,
还没有给孩子找到特长呢。

但位于金字塔尖的人不怕,
他们有的是钱,
高尔夫不行,就练马术;
马术不行,就练赛车……
直到找到特长为止,
并聘请最好最专业的老师。
你怎么跟他们拼?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2017年的时候,
江苏一所乡村小学的4名学生,
在亚洲国际机器人大赛中,
夺得了亚洲区小学组冠军,
拿到了进入世界总决赛的门票。
但参加总决赛每人需要交4.3万元,
4名学生拿不出这笔费用,
最后只好放弃了总决赛。
素质教育是要用钱铺路的。
高喊素质教育的家长,
请先摸摸自己的钱袋,
你能不能PK过有钱人?
素质教育还有一个核心,
就是倡导“快乐教育”,
释放孩子天性,让他们快乐地上学。
现在专家喜欢说八个字:
“尊重孩子,释放天性。”
但我说一句不好听的话,
这八个字就是伪鸡汤。
人的天性是什么?
教育家张捷说得特别好:
“首先是好吃懒做,
然后是不劳而获。
如果你想让孩子们上学很快乐,
那只有让他们少学或不学知识。
但少学、不学的结果是什么?
长大后缺乏竞争力。”
对于富人来说,这根本不是事。
王思聪成年后,
王健林直接给了他5个亿:
“我愿意给他10个亿去创业,
第一次给5亿,
失败我可以再给一次。”
如果再给5亿也失败了怎么办?
王健林说:“让他回万达上班。”
看见没,有钱人家的儿女,
再怎么不好,那也是有出路的。
而你的儿女如果耽误了学习,
恐怕就只有去给王思聪打工了,
给他打工人家还不一定要呢。
素质教育很美好,
但很奢侈,是有钱人的游戏,
咱们普通老百姓,
用耳朵听一听就行了,
千万不要跟着瞎起哄。
最可悲的教育,就是寒门养“贵子”。


4

很多人都以为:
美、英等发达国家一直都在实行素质教育,
孩子读书很轻松,跟玩似的,
然后就进入了世界名牌大学。
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旧金山公立林肯高中双语部主任、私立华大中文学校副校长方帆,
写过一本书《我在美国教中学》,
他写了“中国人对美国十大误解”,
其中一个就是“以为美国有素质教育”:
“美国连‘素质教育’这个词都没有,
这个词完全是中国人意淫给美国人的。
进入世界名校的那些孩子,
假如不是靠拼爹进去的,
没有一个不是经常通宵开夜车读书,
没有一个不是去这里当义工,
那里当研究员,
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又要准备测验了。
读书轻松的孩子,
其实长大以后都在搬砖(蓝领工人)。”
中国人所谓的素质教育,
美国、英国有没有?
有。
但这种教育存在于公立学校,
而公立学校是为中下阶层和穷人准备的。
公立学校的教育确实很素质很快乐:
上午上课时间晚,
下午放学时间早,
除了英语、数学、科学等主课外,
还有戏剧、音乐等其他辅助课程,
此外还有阅读、手工等课外活动。
老师不怎么管,
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
也不留什么作业,
所以学生没有压力,
确实过得非常快乐。
但这样素质教育的结果是什么?
就是这些孩子长大后竞争力非常差,
绝大部分人只有做蓝领工人,
甚至失业,依然处于中下阶层。
美国英国的有钱人,
是不会让孩子去读公立学校的,
因为屁都学不到。
他们都把孩子送进很好的私立学校,
而私立学校的管理则非常严格,
有多严格?
我就一句话:一点不比中国的应试教育差。
但这样严格管理的结果是:
英国社会80%的要职,
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
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
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
都来自仅仅只能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也不是说美英所有公立学校都不行,
也有很行的,
比如公立学校惠特尼中学,
其教学质量就位列美国加州第一。
在私立中学大行其道的美国,
惠特尼中学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爱德华,
“卧底”惠特尼高中一年后,
终于找到了答案,
因为惠特尼实行的是魔鬼教育:
“为了拿到最高的GPA成绩4.0,
惠特尼高中的学生们,
一天只睡4个小时,
每天灌下4杯咖啡。”
“惠特尼高中的普通学生,
一年要背112磅的课本,
约等于102斤。”
“以学生Kosha为例:
为了考上好的大学,
她还需要花费额外精力进行大量阅读,
以此完成报告和研究类的作业。
在高中最后一年,
除了原有的8门课外,
她还选修了5门AP课程,
包括经济学、物理、高等微积分等。
这些课业量,
相当于美国大学整整一学年的内容。
而Kosha却要挤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你以为美国的好学校推行的是我们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他们就是美国版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


5

很多专家和家长都喜欢说:
“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实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世界经合组织有一项权威测评——对全球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2010年,世界经合组织,
首次对上海15岁学生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让欧美媒体连呼意外:
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
上海学生全部排在首位。
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阿尔尼说:
“这是对美国式教育的警示。”
美国心理学家韦斯伯格,
还专门做了一个研究:
“大家通常都认为,
死记硬背的高压教育会扼杀创造力,
但我研究发现,
大多数创新巨匠的学习和工作,
其实都是非常高压的,
他们也经过了死记硬背,
最后才一步一个脚印,
循序渐进地收获了成功。”
再举一个日本的例子。
互联网上有个梗,叫“平成废物”,
这是对日本平成一代年轻人的讽刺。
日本明仁天皇的年号叫“平成”,
在平成年代,
日本文部省提出了基础教育改革,
学习西方式宽松教育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果宽松教育的结果是:
不仅创新能力没提高,
还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
造成日本中小学生能力低下,
于是就有了“平成废物”这个讽刺。
从此之后,
日本政府就开始反对无压力教育,
增加大量课时大量作业,
倡导恢复“六天上学制”: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必须建立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之上,
而想要让学生高效地获取这些基础知识,
就必须实行严格的教育。”
日本的中学流行一种说法——四当五落。
“四当五落”意思是:
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就能考上好大学,
要是睡五个小时,就要“落榜”了。
时评人“遗君明珠”说得特别好: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正如体育运动中的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
竞技体育比的是成绩,
想出成绩,
只能加大训练量,别无他法。
但因为运动量太大,
可能会给运动员的身体带来一些损伤。
全民健身则不以成绩论英雄,
对身体没什么害处。
所以,你想夺奥运金牌,
只能延长时间刻苦训练,
你想祛病强身,
则去跳广场舞练太极拳。
想跳着广场舞得奥运金牌,那是扯淡。
而我们教育的问题是,
大家都想夺得奥运金牌,
却只想付出跳广场舞的运动量。
这怎么可能呢?”


6

你知道那些反应试教育的孩子,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吗?
2017年的时候,
《新安晚报》等几家媒体,
对徐孟南进行了采访。
2008年,当其他考生在奋笔疾书时,
徐孟南却在高考试卷上写道:
“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
他想以犯规的方式考零分,
“考满分不是本事,能每道题都答,但最后得零分,这才牛。”
以此来反抗自己对应试教育的不满。
徐孟南的举动,
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徐孟南当时觉得很骄傲。
可是三个月后,
当他的同学开始奔赴各地上大学时,
他却只能跟着父亲去上海打工,
在一间灯箱制作公司组装灯箱。
打工生活实在是太苦了:
“工作很累很累,工资却很低很低。”
几年之后,徐孟南就后悔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