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夜美学
睡前提升审美力。 好审美,跟你一辈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  LPG:3-4月差高位 ·  昨天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  聚焦新型储能/氢能/能源数智化!国家能源局启 ... ·  2 天前  
南方能源观察  ·  “深度求索”来了,电力不再是AI发展瓶颈? ·  3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地2月峰谷电价 ·  3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地2月峰谷电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夜美学

不能错过的年度大展:有一种红叫「卡普尔」

一夜美学  · 公众号  ·  · 2019-10-29 21:01

正文




最初知道 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 Anish Kapoor ) 的名字,是因为他在2017年买断了”世界上最黑的颜料“雀黑的版权用于作品创作。虽说争议颇多,但足以见得他对色彩的痴迷。最近,这位透纳奖得主的中国首次美术馆级个展姗姗来迟,展览呈现了他横跨 35 年的重要艺术创作,分别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太庙艺术馆展出。


卡普尔生于印度孟买,18 岁时前往伦敦学习艺术,在这座城市,他是一名外来者,在印度,因很少常住,也渐渐变成了“外来者”。不过,这个古老国家的文化却始终根植在他的记忆中,在与西方观念融合的过程中,催生出了让人震撼的作品。


早年间的一次回国旅行,他发现印度当地的矿物颜料散发出一种“内部能量”,这种极具国家特色的蓝色和红色也就成为了他创作的主要媒介之一,对于卡普尔来说,颜料的可能性是迷人的:“它存在于物质性和幻觉之间”。 他崇尚色彩是洗礼与信仰,空间是心智与灵魂,材料是物质与精神,力求通过视觉迷惑的手段营造至虚空灵的境界,引领观众进行超自然、超感知的对话。


同时, 他的作品总是激荡着神秘而强大的共振力量,在材料媒介和象征表达之间、在自足形态和生态环境之间建立起独特的关联。 他的许多作品介入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文化空间,折射和反射着周边的景象,但又构建出崭新而奇异的景观。


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 2013 年
不锈钢、蜡、传送带
戴夫·摩根拍摄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当代建筑空间展览呈现其作品的戏剧与表演性,聚焦卡普尔迄今为止艺术作品的重要四件。


曾在 2013 年于柏林的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展出《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在美术馆大厅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观众。


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 2013 年
不锈钢、蜡、传送带
戴夫·摩根拍摄


血红色的蜡质砖块从几个上升的传送带的末端戏剧化地坠落至一片同样材质的聚合物中,一个悬浮着的巨大红色太阳注视着这个机械化的、毫无人为因素的场景。艺术家的手被一个看似自动的机器替代了,因而观看者可以更为直接地感受这件作品并获得一个主观且深刻的体验。


《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现场


美术馆三层则展出卡普尔在 2015 年法国凡尔赛宫个人展览首秀的创作《将成为奇特单细胞的截面体》。


卡普尔不仅给观者呈现了令人着迷的生物形态设计,并一同邀请他们通过侧面隐蔽的门进入作品内部,探索装置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几何空间关系。鲜红的洞被神秘地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张关于躯体、存在与信仰的网。


将成为奇特单细胞的截面体 2015 年
P.V.C、铁
730 x 730 x 730 cm
Tadzio 拍摄


而在作品旁的另一空间呈现卡普尔曾于 2017 年在阿根廷纪念公园展出的工业景观作品《远行》,一辆涂满湛蓝颜色的挖掘机爬伏在几百吨红色泥土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漫山遍野的红色色粉如浪涌一般,层层叠嶂,形成热烈的景观。


远行
土、色粉、挖掘机
尺寸可变


在美术馆四层,是另一件巨型自动装置作品《我的红色家乡》。机器带动一条金属臂沿着装有 25 吨红色软质蜡的开口容器的表面转动。金属臂在一个小时的转动中,环绕着蜡质表面缓慢运动,好像在搅拌材料,不断塑造蜡的形状,反复形成奇特景观。


我的红色家乡 2003 年
蜡、油基漆、铁制臂、发动机
直径 12 米
米歇尔·扎比拍摄


除了这些大型装置作品外,卡普尔还展出了过去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重要公共项目作品的模型,包括《云门》( 2004 )、《轨道》( 2010 )、《南岸中心》( 2001 )、《地铁站,蒙特圣安杰洛,那不勒斯》( 1999 - 2002 )以及今年十月将会在纽约展出的《伦纳德街模型》。


云门 2001 - 2004 年
不锈钢
25 x 15 x 12 m
千禧公园 芝加哥 纽约


此次个展的另一部分还在位于故宫紫禁城建筑群的太庙艺术馆展出,拥有 600 年历史的太庙,由体量巨大的建筑与庭院构成,卡普尔通过一系列不锈钢与颜料雕塑对空间的反射和折射,与宏伟的建筑与历史进行前所未有的对话。


他在概念上最具冲击力的一组相互呼应的作品《 S 曲线》( 2006 )和《C曲线》( 2007 )被放置在太庙的中庭。《 S 曲线》是两片大型不锈钢无缝连接形成的“ S ”形雕塑,而《 C 曲线》则是一整片巨大的弧形不锈钢。两件艺术品两侧的凸面与凹面,则分别直映与倒映出周围的景象。围绕着这些作品的是另一组卡普尔的重要不锈钢雕塑作品,包括《斯塔夫》( 2013 )、《非物体(尖顶)》( 2008 )、《非物体(门)》( 2008 )。这些作品皆呈现了颠倒的映象,将观众融于周边的建筑与环境中,挑战观者的感知体验。


C 曲线 2007 年
不锈钢
2.2 x 7.7 x 3 m
戴夫·摩根拍摄


非物质(尖顶) 2007 年
不锈钢
302.3 x 300 x 300 cm
蒂姆·米切尔拍摄


在太庙艺术馆享殿的两侧配殿展区中展出颜料雕塑。卡普尔对颜料的运用是其许多开创性作品的基础,并凭借富有创新性的颜料系列《 1000 个名字》( 1979 - 1982 )名声鹊起。


这个系列表现了印度教之神毗湿奴的 1000 个名字,并暗指这些作品不仅拥有超越物质本身的超凡力量,而且属于一个艺术之外的更大的领域。延续此系列的其他颜料雕塑作品,包括蓝色的《天使》( 1990 )和多形多色的《反射红色的一个私密部分》( 1981 )都会出现在此次的展览中,绚烂多姿的作品将充盈着古老的建筑空间,不同的形状与突起迷惑着观者的双眼。


反射红色的一个私密部分 1981 年
综合材料、色粉
200 x 800 x 800 cm
安德鲁·彭克斯拍摄


卡普尔的艺术创作在大洲和国家文化中引发共振,呈现了一种超越特定文化或意识形态价值的雕塑语言。此次个展也将会对我们思考如何将中国丰富的传统思想资源转换为一种现代感的当代形式,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参照。



学术顾问: 范迪安
艺术顾问: 苏新平
策展顾问: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总策展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