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激战正酣,有的球队创造了新的奇迹改写着世界杯的格局,有的球队绊倒在问鼎桂冠的路上痛失昔日荣耀。有一种泪水名为喜悦,也有一种泪水名为遗憾,这就是足球,一剂情绪的催化剂,总能点燃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而对于品牌来说,世界杯生产激情、狂欢、偶像,更能生产企业品牌的注意力、销量、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品牌的世界杯大战同样异常激烈。
不过,这块蛋糕看似诱人,却十分难啃——同一时间进行世界杯营销的企业成千上万家,关于世界杯的消息媒体平台的报道更是不计其数……如果你觉得世界杯营销,就是抓住球迷激增的肾上腺素,怒刷一波存在感的话,那就太小看这场营销大战了。
在这个注意力越来越稀缺的年代,品牌世界杯的营销注定不能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赛场品牌展示或者广告投放,而是如何与消费者展开的情感沟通,达到心灵上的深度刺激,从而保证品牌从众多的借势营销当中脱颖而出。
世界杯品牌传播该怎么玩?今年世界杯期间,拥有德系血统的博洛尼强势绑定德国战车,发起了一场线上的营销活动,用“德国血统”征服了众多的球迷。谁说只有拥有世界杯的赞助商金字招牌的品牌,才能在世界杯营销当中占尽风头和流量?
世界杯期间品牌营销多如牛毛,品牌的营销事件能否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曝光极其重要,光是靠品牌的投入远远是不够的,在社会化传播大行其道的当下,关键是要形成用户的自主转发。
而对于世界杯来说,什么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并愿意加入到自主的传播当中?无疑是球迷对自己喜欢的国家队、球星的热爱和支持,最容易调动起用户自主传播扩散的积极性。
2015年博洛尼全面收购德国百年橱柜品牌kulmann,这次跨国收购不仅使博洛尼形成了“意大利设计”、“德国血统”、“变态环保”的核心竞争优势,机智的博洛尼在本届世界杯也在“德国血统”上大作文章,通过整合传播向广大球迷重点强调博洛尼“德系血统”的身份与球迷达成情感上的沟通,成功圈了一大波粉。
首先,在世界杯预热期间,博洛尼以“德国血统”的身份站队德国队,形成品牌与世界杯的深度绑定,发布了借势海报和线上活动的预热海报,在线上发起#为德国队打Call#的互动活动预热,邀请球迷一起力挺德国队,吸引德国球迷对品牌的关注。
德国队在历史上共8次杀入世界杯决赛,4次夺得冠军,13次晋级四强,战绩积分仅微弱次于巴西,强大的德国战车早已在中国征服了无数的球迷。庞大的球迷“人口基数”为传播的扩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且球迷对球队的喜爱是正面、深入且持久的,博洛尼以自身“德国血统”调动球迷的情感与之达到共通,也为品牌在吸引流量之后进一步深入用户心智打开了一道便捷之门。
在新媒体时代,话题传播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热点性的话题,可以让大众自发传播,从而获得巨大的品牌曝光量。抓住世界杯夺冠热门德国队的话题度,博洛尼用自身和德国队“血统”上的内在联系发出品牌的声音,不仅强调了品牌的身份,还顺理成章的吸引了众多德国队粉丝将目光锁定到博洛尼的身上,可谓一举多得。
为了让球迷明确感知博洛尼德系品牌的身份,博洛尼在德国队小组赛开始之前与10个品牌展开联动,并联合营销、时尚以及体育等多领域kol为品牌发声,从不同角度蓄力强调博洛尼的德系血统,在比赛开始前掀起了一波小高潮,进一步强化了球迷对博洛尼=德系品牌的认知。
除了大面积的有效曝光,互动性也是新媒体时代品牌营销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整个营销活动当中,必须要与受众之间形成交流,产生互动,才能让受众更加清晰地完成对活动、对品牌的认知。
尤其是对于世界杯这种体量的赛事来说,光是蹭热点、造话题肯定是不够的,其过程当中必须要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品牌的存在,让消费者在思维意识当中把品牌与世界杯、与足球牢牢联系在一起,唯有如此才能深入消费者的心智,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记。
为此,博洛尼紧随德国队比赛的节奏,在官方微信、微博上发起了#为德国队打Call#的线上互动活动,邀请球迷在博洛尼全屋定制官方微博评论说出对德国队的热爱支持,一起为德国队打call,只要是评论区点赞前5和走心神评铁血球迷,就会获得博洛尼送出的1箱德国啤酒。
#为德国队打call#的话题瞬间阅读突破了百万,网友们的互动评论也达到了5000余条。
品牌联动、多方KOL的联合背书,以及与球迷的互动交流,都成功地加强了球迷对博洛尼德系品牌的身份认知,把博洛尼与德国队和世界杯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
而这种互动的形式也撬动了用户形成了可观的自主传播,引发话题的集中爆发,在互联网上进一步放大了博洛尼的声量。
随着世界杯比赛的进行,大家知道本届世界杯德国队已经出局了。不过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博洛尼对赛事热点的把控和及时的变招,也是一大亮点。
面对德国首场对墨西哥的失利,博洛尼根据球迷们情绪上的变化立马调整了游戏规则,微博互动活动改为送出17箱啤酒,寓意“一起”加油。最终这条微博受到了德国队球迷的广泛关注热度空前,被微博收录获得了家居行业的优先推荐!
同时博洛尼发出了“德不常失”、“德到多助”的第二、三场小组赛海报视频,站在一个“真球迷”的角度——我们与球场上的他们一起学会接受遗憾面对低潮,但接受生活的惊叹号并不意味着放弃希望,跟进赛事和球迷一起为德国队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