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网上流传着一则上海滩的段子:
在福州路,排队买车牌标书的一定要看清队伍、别玩手机,否则很可能揣着身份证和两千块钱排了仨小时,最后窗口递给你一盒青团。
没错,就是江浙沪包邮区在清明节前后吃的一种时令小吃……
当时正值一款咸蛋黄肉松馅儿的青团走红沪上,排队时长一度达到6个小时,被各大媒体戏称为“一只青团引发的疯狂”。
6个小时什么概念?
足够小编游个小泳、吃顿火锅、再玩两局狼人杀了!还吃什么青团子呀!
——这个时候上海人又要说了,阿拉切个火锅也要排好几个小时嘞!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你说上海人怎么这么爱排队呢?!
上海人: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误)
作为Vista小蔡澜,小编斗胆猜测,如今的排队早就变味儿了,一跃成为了证明一家店受欢迎程度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式——在众人口味难以量化的情况下,排队,是变相为店家品质提供一种信任背书。
而喜爱“轧闹猛”(沪语,凑热闹之意)的上海人,也就是在最近几年,用排队这种行为艺术捧热了一个又一个“网红”美食,让店家赚了个盆满钵盈。
在上海,转角不一定遇到爱,却可能遇到更长的队伍。
如此排队,自然与战争年代领救济粮、计划经济时代买米面油的排队不同。相反,这恰恰印证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活水平相对殷实的上海人已经摆脱了对“吃饱”的基本要求。
在老上海人的心中,有一幅魔都“老字号”美食地图:
艾草青团要吃王家沙的,鲜肉月饼要吃光明邨的,素月饼要吃静安寺的,鲜奶蛋糕要吃红宝石的,粽子要吃五芳斋的,糕团要吃沈大成的,海棠糕要吃城隍庙的,白斩鸡要吃小绍兴的,酥皮西点要吃凯司令的……而那淮海中路的光明邨和下午5点后华山路上的静安面包房,则天天门口都是长队等候。(来源:新周刊)
这样看来,上海人似乎被刻画成了一群吃货,对有口皆碑的美食谜之执着,排队都排上了瘾!但如果你单纯认为这是上海人集体中了“网红”的毒,那就错得离谱了。
不止是一口吃的,早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上海人就愿意在各种事儿上排队,要知道,那时候可没有什么“饥饿营销”的说法。
改革开放前,上海人为买米买油买各种生活必需品排队。1975年,在“坚决堵住开后门的不正之风”标语下,大批上海市民在三角地菜场排着队,买几分钱一斤的青菜。
八十年代百花齐放,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中,人们在上海图书馆门口排过队,也为工人文化宫的上海书市排过队;九十年代股票狂潮,上海股市可以从年初的500多点一直冲到1250点,人们凌晨三点就翻来覆去睡不着,起床去为股票开户排队。
新世纪以来,上海人为进世博会场馆排队,为电影节购票排队,为书展签售排队,为各种艺术展览和大片首映排队,甚至会为图书馆前的“朗读亭”和清明节吃的青团子排队……
表面上看,这种“上海式排队”只是一个城市现象,而实际上,这个现象已经在日积月累中延伸成了一个学术议题!排队都能排出个名堂来,就问你怕不怕!
那么问题来了!
过去,我们说排队是物资短缺时代的产物。但今天,我们基本上已经不缺物资了,那上海这么多条长龙,排的又是什么呢?
或许,可以用一句流行语解释——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言下之意,单纯用钱买来的物品和体验,已经不足以体现它的价值了,钱所带来的仪式感和满足感正在递减。在物资丰富的当下,“网红”商品本身并不稀缺,“为其排队”这个行为背后的象征意义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所谓的象征意义可能是“对世间一切事物都抱有好奇心”的童真;
也可能是“买盒老字号糕点给长辈,自己吃不吃无所谓”的孝心;
可能是“小时候得等到爸爸发工资了才会出现在餐桌上”的儿时回忆;
也可能是“他愿意陪我排几个小时队,只为买一杯奶茶”的怦然心动……
这些象征意义都是我们生命中难能可贵、最最值得珍惜的存在,倘若没有,那生活未免也太无趣了点。
纵观上海近几十年的“排队史”,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人们就一直在追求、坚守这些时代的稀缺品。
这也反映出他们小富即安的处世心态:喜欢简单的精致,没有太大的野心,对于花点小钱和时间就能获得的品质极为偏爱。
说到底,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默认了一件事:在上海,人们排的不是队,是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时间也不是变廉价了,而是更值钱了。
另一方面,在上海排队的肯定不都是本地人,但在这儿生活的人总归会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富有而不张扬,贫困却不失志;讲究生活品质,追求精神世界。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上海三天两头就有各种艺术展览,想提升下审美格调不是so easy?当然了,那些前仆后继的参观者里,大部分都不能真正消化这些“文化盛宴”,但也无伤大雅不是吗?
微博ins朋友圈,发个上海当代艺术馆的定位,晒几张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画,装逼也好,凑热闹也罢,比起许多业余生活就是在家躺尸的人来说,“热爱轧闹猛的上海人”对生活品质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已经领先了太多。
更何况,闹猛不是随便轧的呀,上海确实是一座很神奇的城市,在这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美好出现。
@卖自拍杆10元一支:阿弥陀佛,莫名其妙就想做件好事,为中外友谊的进步添砖加瓦——
@上海滩第一扛把子:嘴上说着本姑娘最高冷,但立刻就被热闹的人群吸引,发现好玩的东西——
@门框下的新派诗人:走在春风里,看着路边枝枝棱棱的树,好似跟这城市谈了场恋爱——
@城市病重度患者:仿佛下一秒就到了2500公里外的茶卡盐湖,天阴阴的,耳边只有风吹过经幡的声音。想远离人群两分钟——
@永远在路上的追风少年:我问他,你看到了什么?他说,关于未来,关于美好,关于我生活前进的方向——
@已过三十的女设计师:赵雷唱着“再灿烂的容貌都扛不住衰老”,麻蛋,如果时光也能讲环保就好了——
@生活大爆炸の迷弟:厉害了Word门!科技感爆棚啊!完全就是科幻片里的时空隧道嘛……等等,100年后的上海应该还没被淹没吧——
@加班到爆肝的应届毕业生:地铁停止运营,公交等到天明,谁能懂我想变成一道长曝光的心情——
如今
这样的五扇门分布立于魔都各大潮流坐标
静安雕塑公园、上海时代广场、新天地、浦东滨江大道、中信泰富广场……
嘎吱——
打开这扇门
你的生活和出行将变成什么样子?
一分钟告诉你答案 ↓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生活设计无数可能性
而所有的未知
或许就在门后
点击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辱母杀人 | 西安地铁 | 北京房价 | 女生卖卵
蓝可儿案 | 网红达康 | 理想葬礼 | 景甜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