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rit™ BTK装置的设计及组成
Esprit
™
BTK
装置是一种用于治疗
BTK PAD
的
DRS
,其设计特点包括一个厚度为
99
μ
m
的由
100%
左旋聚乳酸(
PLLA
)构成的生物可吸收支架骨架,以及含有活性药物成分依维莫司和生物可吸收外消旋聚乳酸(
PDLLA
)的涂层。支架两端各有两个铂标记,用于手术中的放射透视定位,并通过一个精密的输送系统进行部署,确保支架能够精确释放并有效治疗病变。
LIFE-BTK试验结果:Esprit™ BTK DRS在2年随访中优于PTA
LIFE-BTK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多中心、单盲的临床试验,共纳入全球50家医学中心的261例患者,这些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Esprit™ BTK DRS组(n=173)和PTA组(n=88)。临床随访时间点包括14天、30天、42天、90天、6个月、1年、2年、3年、4年和5年。研究的主要有效性终点是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和保肢率的复合事件发生率,而主要安全性终点是6个月免于MALE(包括6个月手术肢体踝上截肢、重大再干预)和30天围术期死亡率(POD)的复合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1年靶病变再狭窄、1年免于手术肢体踝上截肢、靶血管100%全闭塞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CD-TLR)。在第22届美国血管介入进展年会(VIVA 2024)上公布的2年结果显示,在2年时,Esprit™ BTK DRS在保肢率和一期通畅率方面显著优于PTA(68.8% vs. 45.4%,
P
<0.0004),并且Esprit™ BTK DRS组的CD-TLR显著低于PTA组(18.6% vs. 9.7%,
P
=0.034)。
本研究基于LIFE-BTK试验结果数据,旨在比较直接血运重建(DR)与间接血运重建(IR)策略在治疗BTK动脉疾病中的有效性。研究对象为LIFE-BTK试验患者中基线时具有指数创面的患者。血管造影审查由两名主要研究者执行,以区分DR和IR,并由第三方裁定分类过程中的任何差异。最终确定DR组35人,IR组44人,DR联合IR组45人。分析的终点包括创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创面复发率、创面面积随时间的变化,以及主要和次要有效性终点的统计功效。这些终点在1年后进行评估,以直接比较DR和IR两组的结果。分析结果如下:
1、患者基线特征、目标病变特征和创面特征:
DR、IR以及DR+IR组在大多数患者基线特征和风险因素方面具有可比性。DR组合并肾病比例相较于IR组更低(
P
=0.041)。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IR组和IR+DR组高于DR组(
P
=0.368)。DR、IR以及DR+IR组的基线目标病变和创面特征具有可比性。
2、创面愈合情况:
(1)3组的1年创面愈合率、创面复发率无显著差别。
(2)DR组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最短,IR组的平均愈合时间最长。
(3)3组的1年创面复发率无显著差别。
(4)创面面积随时间变化的百分比(PAR)=(基线面积-时间点面积)/基线面积×100)。在整个观察期间,所有三种策略都显示出创面面积的减少。到了1年时,三种策略的创面面积减少百分比相似。
(5)1年时的主要疗效和统计功效的次要终点:IR在主要疗效终点上的表现优于DR和两者联合。在统计功效的次要终点上,三种策略的效果差异不大。
总 结
LIFE-BTK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CLTI患者时,
Esprit
™
BTK
比PTA在1年的保肢率和一期通畅率方面更为优越,并且在2年时的再干预次数减少了48%。基于LIFE-BTK试验数据的关键发现表明,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血运重建,创面愈合的趋势相似。然而,该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每组样本量较小、由动脉和混合病因引起的创面以及创面护理由各中心自行决定。这些局限性应在设计未来研究时予以充分考虑,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